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制造柔性盖窗的方法和由此制造的柔性盖窗技术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UTI有限公司专利>正文

制造柔性盖窗的方法和由此制造的柔性盖窗技术

技术编号:4054940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5 19:08
提出了制造柔性盖窗的方法和由此制造的柔性盖窗,所述柔性盖窗包括布置在柔性显示器的平坦区域上的平坦部和与平坦部相连接地形成并且布置在柔性显示器的折叠区域上的折叠部。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准备玻璃基底;将玻璃基底放置在载体基底上;在包括折叠部的玻璃基底上形成第一涂层;在第一涂层上形成第二涂层;以及将玻璃基底相对载体基底分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公开内容涉及制造柔性盖窗的方法和由此制造的柔性盖窗,所述柔性盖窗通过确保涂层的均匀厚度而具有改善的强度特性和折叠特性。


技术介绍

1、近年来,电气和电子技术快速发展,并且出现各种类型的显示器产品以满足新时代和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在这些产品中,对可折叠和可拉伸的柔性显示器的研究正在进行中。

2、在柔性显示器方面,正在对可折叠类型进行研究,转向可弯曲、可卷曲和可拉伸类型。此外,不仅显示面板,而且用于保护显示面板的盖窗也需要柔性地形成。

3、要求这样的柔性盖窗具有高柔性,即使在被反复折叠时在折叠部上也没有痕迹,并且不会因此导致图像品质的失真。

4、关于目前可获得的柔性显示器的盖窗,已经在显示器面板的表面上使用了聚合物膜,例如pi或pet膜。

5、然而,这样的聚合物膜具有差的机械强度,从而仅用于防止在显示面板上留下划痕,并且具有以下缺点:抗冲击性差、透射率低以及价格相对较高。

6、此外,在这样的聚合物膜的情况下,随着显示器折叠次数的增加,在折叠部上留下大量痕迹,从而导致折叠部损坏。例如,在折叠极限评估期间(通常为200,000次),聚合物膜被挤压或撕裂。

7、近来,为了克服基于聚合物膜的盖窗的局限性,关于基于玻璃的盖窗的各种研究已在进行中。

8、这样的基于玻璃的盖窗需要以下基本物理特性:满足折叠特性、不具有屏幕失真、以及具有足够抵抗在恒定压力下与触摸笔的反复接触的强度。

9、玻璃需要具有预定或较大的厚度以满足这样的盖窗的强度特性,但需要具有预定或较小的厚度以满足折叠特性。因此,需要对满足强度特性和折叠特性二者,同时没有屏幕失真的最佳盖窗的厚度和结构进行研究。

10、此外,当玻璃的厚度等于或小于预定厚度时,钢化玻璃的原始质地差,这需要加以考虑。

11、因此,对于提供允许保持钢化玻璃的美感,同时保持适当厚度以确保强度和令人满意的折叠特性的盖窗的技术的需求不断增加。

12、有些情况下,在基于玻璃的盖窗的一个表面或两个表面上形成树脂层,以增强基于玻璃的盖窗的强度特性和折叠特性。

13、典型地,虽然通常使用热固性树脂或光固化树脂作为树脂层,但由于树脂的性质,在固化过程期间发生收缩,使得难以控制树脂层的厚度。

14、特别地,当盖窗的折叠部减薄地形成时,折叠部中的树脂层进一步收缩,使得更难以控制盖窗的厚度。此外,存在强度特性和折叠特性可能劣化的问题。

15、此外,盖窗的整体厚度均匀性差,当附接至显示器时,这影响分辨率并使耐久性劣化。


技术实现思路

1、提出了本公开内容以解决上述问题,并且本公开内容的目的是提供制造柔性盖窗的方法,以及由此制造的柔性盖窗,所述柔性盖窗通过经由执行两次或更多次的涂覆过程在玻璃基底上形成涂层并因此使涂层能够具有均匀的厚度,从而具有改善的强度特性和折叠特性。

2、为了实现本公开内容的目的,本公开内容涉及制造柔性盖窗的方法和由此制造的柔性覆盖显示器,所述柔性盖窗包括布置在柔性显示器的平坦区域上的平坦部和与平坦部相连接地形成并且布置在柔性显示器的折叠区域上的折叠部。所述方法包括:准备玻璃基底;将玻璃基底放置在载体基底上;在包括折叠部的玻璃基底上形成第一涂层;在第一涂层上形成第二涂层;以及将玻璃基底相对载体基底分离。

3、此外,载体基底优选包括其中在一个表面上形成有第一粘合剂层的第一膜以及粘合在第一膜的第一粘合剂层上的第二膜。优选通过切割第二膜的一部分并将第二膜的切割部分相对第一粘合剂层分离而形成由第二膜和第一粘合剂层构成的基底接收部。玻璃基底优选被接收在基底接收部中并与第一粘合剂层粘合。

4、此外,优选在第二膜的一个表面上形成第二粘合剂层,使得第二粘合剂层和第一膜的第一粘合剂层在彼此面向的同时粘合。基底接收部优选通过向下切割载体基底至第二粘合剂层而形成。

5、此外,优选地,基底接收部具有等于玻璃基底的平坦部的厚度的深度或者比玻璃基底平坦部的厚度小最高至20%的深度。基底接收部的侧表面与玻璃基底的侧表面之间的距离优选在1mm至2mm的范围内。

6、此外,基底接收部优选通过用激光束切割第二膜而形成。

7、此外,第一涂层和第二涂层优选通过进行棒涂法或辊涂法而形成。

8、此外,优选地在第一涂层完全固化之后形成第二涂层。

9、此外,优选地,在第一涂层的形成和第二涂层的形成中,通过在玻璃基底的外部区域上施加第一涂覆溶液,然后进行棒涂法或辊涂法来形成第一涂层,以及通过在玻璃基底的外部区域上施加第二涂覆溶液,然后进行棒涂法或辊涂法而在第一涂层上形成第二涂层。

10、此外,棒涂法和辊涂法优选地允许通过以下步骤而顺序地形成第一涂层和第二涂层中的每一者:施加涂覆溶液并将棒朝向玻璃基底移动;施加涂覆溶液,通过将棒朝向玻璃基底移动而形成涂层,用离型玻璃覆盖涂层的上部,滚压辊,然后移除离型玻璃;或者施加涂覆溶液,供应离型玻璃以用离型玻璃覆盖玻璃基底的上部,使得涂覆溶液均匀地施加到玻璃基底上,在离型玻璃的顶部上滚压辊,然后移除离型玻璃。

11、此外,在棒涂法或辊涂法期间,优选在基底接收部的侧表面与玻璃基底的侧表面之间提供第一涂覆溶液,使得还在玻璃基底的侧表面上形成第一涂层。

12、此外,在形成第二涂层之后,优选在第二涂层的上部上层合第一保护膜。

13、此外,在玻璃基底相对载体基底的分离中,优选在垂直切割第一保护膜、第二涂层和第一涂层之后,将玻璃基底相对第一粘合剂层分离。

14、此外,优选地,在层合第一保护膜之后,移除第一膜,并进行棒涂法或辊涂法以在玻璃基底的背表面上形成第三涂层或者所述第三涂层和第四涂层,从而在玻璃基底的两个表面上形成涂层。

15、此外,优选在第三涂层的上部或者第三涂层和第四涂层的上部上层合第二保护膜。

16、此外,玻璃基底相对载体基底的分离可以通过垂直切割第二保护膜、第三涂层、第二涂层、第一涂层和第一保护膜,或者通过垂直切割第二保护膜、第四涂层、第三涂层、第二涂层、第一涂层和第一保护膜来实现。

17、在这种情况下,折叠部可以形成在玻璃基底的两个表面上。

18、此外,优选地,在将玻璃基底放置在载体基底上之后,使玻璃基底的涂覆表面经受等离子体处理,然后进行清洁。

19、此外,优选地还在玻璃基底的侧表面上形成第一涂层。

20、此外,优选地,形成在平坦部上的第一涂层、第二涂层、第三涂层和第四涂层的厚度在8μm至12μm的范围内,以及涂层的厚度均匀性为0.2μm或更小。

21、本公开内容提供了柔性盖窗,所述柔性盖窗通过在玻璃基底的一个表面或两个表面上形成涂层而具有改善的强度特性和折叠特性。

22、在本公开内容中,涂层通过进行两次或更多次的涂覆过程以多层结构形成在玻璃基底上,从而确保了厚度均匀性和平坦度。特别地,在包括具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造柔性盖窗的方法,所述柔性盖窗包括布置在柔性显示器的平坦区域上的平坦部和与所述平坦部相连接地形成并且布置在所述柔性显示器的折叠区域上的折叠部,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载体基底包括其中在一个表面上形成有第一粘合剂层的第一膜和粘合在所述第一膜的所述第一粘合剂层上的第二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二膜的一个表面上形成第二粘合剂层,使得所述第二粘合剂层和所述第一膜的所述第一粘合剂层在面向彼此的同时粘合,以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底接收部具有等于所述玻璃基底的所述平坦部的厚度的深度,或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底接收部的侧表面与所述玻璃基底的侧表面之间的距离在1mm至2mm的范围内。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底接收部通过用激光束切割所述第二膜而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涂层和所述第二涂层通过进行棒涂法或辊涂法而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将所述第一涂层完全固化之后形成所述第二涂层。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一涂层的形成和所述第二涂层的形成中,通过在所述玻璃基底的外部区域上施加第一涂覆溶液,然后进行所述棒涂法或所述辊涂法来形成所述第一涂层,以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棒涂法和所述辊涂法允许通过以下步骤而顺序地形成所述第一涂层和所述第二涂层中的每一者: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棒涂法或所述辊涂法期间,在所述基底接收部的侧表面与所述玻璃基底的侧表面之间提供所述第一涂覆溶液,使得还在所述玻璃基底的所述侧表面上形成所述第一涂层。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形成所述第二涂层之后,在所述第二涂层的上部上层合第一保护膜。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玻璃基底相对所述载体基底的分离中,在垂直切割所述第一保护膜、所述第二涂层和所述第一涂层之后,将所述玻璃基底相对所述第一粘合剂层分离。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在层合所述第一保护膜之后,移除所述第一膜,以及进行所述棒涂法或所述辊涂法以在所述玻璃基底的背表面上形成第三涂层或者所述第三涂层和第四涂层,从而在所述玻璃基底的两个表面上形成涂层。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三涂层的上部或者所述第三涂层和所述第四涂层的上部上层合第二保护膜。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玻璃基底相对所述载体基底的分离中,垂直切割所述第二保护膜、所述第三涂层、所述第二涂层、所述第一涂层和所述第一保护膜,或者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折叠部形成在所述玻璃基底的两个表面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将所述玻璃基底放置在所述载体基底上之后,使所述玻璃基底的涂覆表面经受等离子体处理,然后进行清洁。

19.一种柔性盖窗,包括布置在柔性显示器的平坦区域上的平坦部和与所述平坦部相连接地形成并且布置在所述柔性显示器的折叠区域上的折叠部,所述盖窗包括: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盖窗,其中所述第一涂层还形成在所述玻璃基底的侧表面上。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盖窗,其中在所述柔性盖窗中,在所述玻璃基底的第二表面上形成有第三涂层或者所述第三涂层和第四涂层,从而在所述玻璃基底的两个表面上形成有涂层。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盖窗,其中形成在所述平坦部上的所述第一涂层、所述第二涂层、所述第三涂层和所述第四涂层的厚度在8μm至12μm的范围内。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盖窗,其中所述涂层通过棒涂法或辊涂法形成。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盖窗,其中所述涂层的厚度均匀性为0.2μm或更小。

25.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盖窗,其中所述玻璃基底的涂覆表面经受等离子体处理。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造柔性盖窗的方法,所述柔性盖窗包括布置在柔性显示器的平坦区域上的平坦部和与所述平坦部相连接地形成并且布置在所述柔性显示器的折叠区域上的折叠部,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载体基底包括其中在一个表面上形成有第一粘合剂层的第一膜和粘合在所述第一膜的所述第一粘合剂层上的第二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二膜的一个表面上形成第二粘合剂层,使得所述第二粘合剂层和所述第一膜的所述第一粘合剂层在面向彼此的同时粘合,以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底接收部具有等于所述玻璃基底的所述平坦部的厚度的深度,或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底接收部的侧表面与所述玻璃基底的侧表面之间的距离在1mm至2mm的范围内。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底接收部通过用激光束切割所述第二膜而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涂层和所述第二涂层通过进行棒涂法或辊涂法而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将所述第一涂层完全固化之后形成所述第二涂层。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一涂层的形成和所述第二涂层的形成中,通过在所述玻璃基底的外部区域上施加第一涂覆溶液,然后进行所述棒涂法或所述辊涂法来形成所述第一涂层,以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棒涂法和所述辊涂法允许通过以下步骤而顺序地形成所述第一涂层和所述第二涂层中的每一者: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棒涂法或所述辊涂法期间,在所述基底接收部的侧表面与所述玻璃基底的侧表面之间提供所述第一涂覆溶液,使得还在所述玻璃基底的所述侧表面上形成所述第一涂层。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形成所述第二涂层之后,在所述第二涂层的上部上层合第一保护膜。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玻璃基底相对所述载体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再锡陈锡泌鲜于国贤
申请(专利权)人:UTI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