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钴正极材料、无钴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正极和电池技术

技术编号:4054914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5 19: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无钴正极材料、无钴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正极和电池,无钴正极材料包括基体和外壳;基体包括aLiMO<subgt;2</subgt;·(1‑a)Li<subgt;2</subgt;MnO<subgt;3</subgt;和第一碳材料,其中,0<a<1,M为Ti、V、Mn、Fe、Nb、Ni、Al或者Zr中的至少一种,第一碳材料为多孔碳材料;外壳包覆基体,外壳包括含锂化合物与第二碳材料的混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无钴正极材料通过采用核‑壳结构,并在内部的基体采用无钴富锂材料,同时使用多孔碳材料进行网络纤维包络,可以有效提高无钴正极材料的克容量和导电性能,提高循环寿命;外壳可以增加导电性和离子迁移速率,提升材料的倍率性能,同时可以起到保护作用,提高无钴正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具体涉及一种无钴正极材料、无钴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正极和锂离子电池。


技术介绍

1、随着科技发展,人们对于高效储能电池的需求也日益增加,锂离子电池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电池。目前使用较多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包括钴酸锂、镍钴锰酸锂、镍钴铝酸锂等,这些材料中掺入的钴对正极材料的电化学稳定性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钴资源紧缺,导致含钴材料的成本较高,且钴对环境有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近年来相关领域致力于对低估或无钴的正极材料进行研究。但是,现有的低钴或无钴正极材料,常常存在电子电导率差、锂离子迁移速度缓慢等缺陷,限制了电池的容量、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不适于广泛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钴正极材料、无钴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正极和锂离子电池,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至少部分缺陷。

2、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钴正极材料,包括基体和外壳;所述基体包括alimo2·(1-a)li2mno3和第一碳材料,其中,0<a<1,m为ti、v、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钴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钴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aLiMO2·(1-a)Li2MnO3为由LiNixAyAlzO2、镍酸锂和无钴富锂锰基材料合成的固溶体,其中,x≥0.8,x+y+z=1,A为Ti、V、Mn、Fe、Nb或者Zr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钴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LiNixAyAlzO2的中值粒径为1.0-4.5μ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钴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LiNixAyAlzO2、所述镍酸锂、所述无钴富锂锰基材料和所述第一碳材料的质量比为100:(8-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钴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钴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alimo2·(1-a)li2mno3为由linixayalzo2、镍酸锂和无钴富锂锰基材料合成的固溶体,其中,x≥0.8,x+y+z=1,a为ti、v、mn、fe、nb或者zr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钴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linixayalzo2的中值粒径为1.0-4.5μ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钴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linixayalzo2、所述镍酸锂、所述无钴富锂锰基材料和所述第一碳材料的质量比为100:(8-15):(2-8):(2-8)。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无钴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的中值粒径为10-45μm,比表面积为0.3-0.8m2/g。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无钴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碳材料包括多孔碳纤维,所述多孔碳纤维的直径为20-200nm,所述多孔碳纤维的孔径为5-15μ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钴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含锂化合物包括锂的氧化物、锂的氟化物、锂的氮化物、锂的硫化物、锂盐或者氢氧化锂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钴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含锂化合物的中值粒径为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航曹文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桔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