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渗锌工件、渗锌装置及渗锌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渗锌工件、渗锌装置及渗锌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54851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5 19: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渗锌装置,在转炉的入口端由法兰盖密封,法兰盖上连接有充气管和安全阀,充气管上连接有截止阀。通过充气管和截止阀,向转炉内充装氮气,排出转炉内部的氧气,造成转炉内缺乏爆炸条件。即使有氢气存在,仍无法爆炸。通过充装氮气,提升转炉内部的压力,促进渗锌的速度。仅需更少的保温时间,即可获得合格厚度的渗锌层。节约了热能。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布了相应的渗锌方法及渗锌工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渗锌工件、渗锌装置及渗锌方法,属于金属加工。


技术介绍

1、金属锌因具有良好的耐蚀性、较负的电极电位、较强的粘附性以及易于涂覆等特点,是比较理想的阳极性涂层材料。粉末渗锌技术因工艺简单、环境友好且耗锌量低而备受工程界青睐。金属工件经过渗锌处理后,其具有更加的耐磨、防腐、耐氧化和抗冲击性能。渗锌原理如下:

2、nh4cl→nh3+hcl(1)

3、zn+2hcl→zncl2+h2(2)

4、zncl2→zn+2cl(3)

5、2hcl+fe→fecl2+h2(4)

6、fecl2→fe+2cl(5)

7、渗锌过程主要包括两大方面:气相沉积的化学反应,以及zn、fe原子的空位扩散。在加热过程中,渗剂中的nh4cl会分解产生nh3和hcl气体,如式(1)所示,产生的hcl与渗剂中的锌粉反应生成zncl2,如式(2)所示,生成的zncl2会进一步发生分解反应,形成活性zn原子,如式(3)所示。因渗剂中活性zn原子的浓度高于基体表面活性zn原子的浓度,浓度梯度导致锌的内部扩散,以气态形式沉积在基体表面,又因基体表面存在许多空位,活性zn原子沿现有空位很容易扩散到基体中。与此同时,基体表面的fe原子可通过式(4)和式(5)的反应被激活。zn原子的扩散能够导致基体发生严重的晶格畸变,而晶格畸变的存在会加速fe原子向外部的扩散。zn、fe原子之间的双向扩散导致fe-zn相的形成。

8、在此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氢气,如果集聚过多,可能会发生爆炸。如果常压状态下渗锌,则渗锌速度慢,渗锌过程中保温造成热能消耗大。因此,如何解决渗锌过程中产生的氢气造成的爆炸隐患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克服上述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渗锌工件、渗锌装置及渗锌方法。

2、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渗锌装置,包括转炉,所述转炉的入口端由法兰盖密封,法兰盖上连接有充气管和安全阀,充气管上连接有截止阀。

3、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设置为:所述渗锌装置还包括底座、前支座、后支座、垫块和轴承,垫块固定连接在底座的一端,前支座、后支座分别与底座的另一端、垫块固定连接;所述转炉的两端分别通过一轴承与前支座、后支座转动连接;转炉的中部环绕有低频加热套,低频加热套的两端分别通过一支架固定连接在底座、垫块上,转炉与低频加热套之间形成间隙。

4、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设置为:所述转炉的外壁环绕一圈齿条;所述垫块上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齿轮,齿轮与齿条啮合连接。

5、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设置为:所述法兰盖上还连接有压力变送器。

6、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设置为:所述转炉内壁上连接有螺旋导流片。

7、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渗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8、s1:对工件进行前处理,清洁工件表面;

9、s2:装炉:将前处理后的工件送入转炉中,并同时添加纳米锌粉、铝粉、多元合金共渗防粘接剂、石英砂、填充剂和氯化铵并混合均匀,每质量份数1000份的工件,纳米锌粉70-80份,铝粉10-20份,多元合金共渗防粘接剂10-15份,石英砂170-200份,氯化铵3.5-5份,填充剂20-40份;装炉后工件和各组分的总体积占转炉容积的70%-75%;

10、s3:在转炉中填充氮气、密封转炉;

11、s4:第一次加热:密封转炉并使转炉转动,在转动过程中对转炉进行加热,使转炉内部升温至290-295℃,然后保温15-20min;

12、s5:第二次加热:转炉保持转动,继续对转炉进行加热,使转炉内部升温至350-415℃,再保温15-20min;

13、s6:完成第二次加热和保温过程后,使转炉冷却至70-80℃,打开转炉并对内容物进行趁热筛分,得渗锌后的工件;

14、s7:将渗锌后的工件进行后处理,依次水洗、钝化、清洗和烘干,得成品工件。

15、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设置为:步骤s2装炉过程中,往转炉内添加稀土钇、氧化铈,每质量份数1000份的工件中,稀土钇的添加量为1.5-2.5份,氧化铈的添加量为2.5-3.5份。

16、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设置为:步骤s3、s4、s5中,所述转炉内压力为100-150bar;步骤s6中,所述转炉内压力为常压。

17、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设置为:步骤s1中前处理的具体方法为:将工件经喷砂除锈后,在ph为10-11,温度为30℃-6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泡4-6min,然后水洗,最后离心甩干。

1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渗锌工件,由上述渗锌方法制得,所述渗锌工件的渗锌层的厚度为40~45mm。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转炉的入口端由法兰盖密封,并且在法兰盖上连接有充气管和安全阀,充气管上连接有截止阀。通过充气管和截止阀,向转炉内充装氮气,排出转炉内部的氧气,造成转炉内缺乏爆炸条件。即使有氢气存在,仍无法爆炸。通过充装氮气,提升转炉内部的压力,促进渗锌的速度。仅需更少的保温时间,即可获得合格厚度的渗锌层。节约了热能。

20、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渗锌装置,包括转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炉的入口端由法兰盖密封,法兰盖上连接有充气管和安全阀,充气管上连接有截止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渗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渗锌装置还包括底座、前支座、后支座、垫块和轴承,垫块固定连接在底座的一端,前支座、后支座分别与底座的另一端、垫块固定连接;所述转炉的两端分别通过一轴承与前支座、后支座转动连接;转炉的中部环绕有低频加热套,低频加热套的两端分别通过一支架固定连接在底座、垫块上,转炉与低频加热套之间形成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渗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炉的外壁环绕一圈齿条;所述垫块上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齿轮,齿轮与齿条啮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渗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兰盖上还连接有压力变送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渗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炉内壁上连接有螺旋导流片。

6.一种渗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渗锌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装炉过程中,往转炉内添加稀土钇、氧化铈,每质量份数1000份的工件中,稀土钇的添加量为1.5-2.5份,氧化铈的添加量为2.5-3.5份。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渗锌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S4、S5中,所述转炉内压力为100-150bar;步骤S6中,所述转炉内压力为常压。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渗锌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前处理的具体方法为:将工件经喷砂除锈后,在PH为10-11,温度为30℃-6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泡4-6min,然后水洗,最后离心甩干。

10.一种渗锌工件,由权利要求6-9任一项所述的渗锌方法制得,其特征在于:所述渗锌工件的渗锌层的厚度为40~45mm。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渗锌装置,包括转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炉的入口端由法兰盖密封,法兰盖上连接有充气管和安全阀,充气管上连接有截止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渗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渗锌装置还包括底座、前支座、后支座、垫块和轴承,垫块固定连接在底座的一端,前支座、后支座分别与底座的另一端、垫块固定连接;所述转炉的两端分别通过一轴承与前支座、后支座转动连接;转炉的中部环绕有低频加热套,低频加热套的两端分别通过一支架固定连接在底座、垫块上,转炉与低频加热套之间形成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渗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炉的外壁环绕一圈齿条;所述垫块上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齿轮,齿轮与齿条啮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渗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兰盖上还连接有压力变送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渗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启亮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荣亮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