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装配式自复位多防线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制造技术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装配式自复位多防线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542457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5 18: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装配式自复位多防线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该一种装配式自复位多防线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包括至少四个立柱,且四个立柱呈矩形阵列,当立柱和横梁发生侧向位移时,能够挤压或拉伸扇形摩擦阻尼器进行工作,扇形摩擦阻尼器滑动摩擦进行耗能,SMA螺栓发生变形并同时进行耗能并提供卸载后的回复力,当剪力墙本体发生滑动时,能够使连梁阻尼器在不同的剪切状态之间进行变换,从而对剪力墙本体在左右方向上进行耗能,并同时通过剪切型自复位阻尼器对剪力墙本体在上下方向上进行耗能,因此在发生地震后能够提高RC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自复位能力和可恢复性,增强抵御序列性地震的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具体是一种装配式自复位多防线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技术介绍

1、

2、传统抗震设计允许结构主要抗侧力构件发生塑性变形以耗散输入结构中的地震能量,从而避免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发生脆性破坏甚至倒塌,传统结构因主体构件发生较大塑形损伤和残余变形而失去使用功能所导致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将成为强震作用的主要威胁。

3、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仍以湿连接方式为主,无法充分发挥装配式建筑的高效、环保优势。而干连接方式仍存在装配方法较为复杂、抗震性能研究不够充分等问题。

4、自复位结构体系是目前建设可恢复城市、发展抗震恢复性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在强震作用下,自复位结构借助自重、预应力构件或超弹性材料等获得变形恢复能力,以减轻甚至完全消除结构的震后残余变形,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单体结构在震后继续使用或快速修复的可能性,以期减轻强震造成的高昂经济代价和重大社会影响,促进震后社会生活和生产的快速恢复,因此需要一种装配式自复位多防线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以期改善传统装配式rc框架剪力墙结构震后自复位能力和可恢复性的同时,增强其抵御序列型地震的能力,在强震后复位有利于抵御余震的冲击。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自复位多防线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我国装配式建筑仍以湿连接方式为主,无法充分发挥装配式建筑的高效、环保优势。而干连接方式仍存在装配方法较为复杂、抗震性能研究不够充分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所述一种装配式自复位多防线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包括至少四个立柱,且四个立柱呈矩形阵列,两个相邻的立柱之间均设置有若干组剪力墙本体,两组相邻的剪力墙本体之间均设置有连接部,用于将上下两个相邻的剪力墙本体进行连接,每两个相邻的立柱和剪力墙本体之间均设置有若干个与剪力墙本体相对应的横梁,且横梁靠近立柱或剪力墙本体的一端分别与立柱或剪力墙本体相铰接,横梁的靠近立柱和剪力墙本体两端的顶部和底部均安装有扇形摩擦阻尼器,且扇形摩擦阻尼器的另一端与立柱或剪力墙本体相连接,两个剪力墙本体之间设置有连梁阻尼器,且连梁阻尼器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剪力墙本体固定连接。

3、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扇形摩擦阻尼器包括两个第一扇形摩擦板,两个第一扇形摩擦板分别与横梁、立柱或剪力墙本体相铰接,第一扇形摩擦板的正面和背面均第二扇形摩擦板,能够将两个第一扇形摩擦板夹持在第二扇形摩擦板之间,两个第一扇形摩擦板内均开设有通槽,两个通槽内均设置有丝杆,且丝杆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个第二扇形摩擦板并延伸至第二扇形摩擦板的外部,丝杆的两端均螺纹连接有sma螺栓。

4、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连梁阻尼器包括内剪切板,内剪切板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粘弹性层,两个粘弹性层相互远离的一侧均设置有外剪切板,内剪切板和外剪切板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与两个剪力墙本体固定连接,内剪切板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上端板和下端板,且内剪切板、粘弹性层和外剪切板均位于上端板和下端板之间,上端板和下端板上均开设有两组第二通孔,两个外剪切板的顶端和底端均开设有与第二通孔相对应的第一通孔,并通过sma绞线贯穿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将上端板、外剪切板和下端板进行固定。

5、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连接部包括固定连接在剪力墙本体顶端的上安装板,剪力墙本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与上安装板相适配的下安装板,且上下两个相邻的剪力墙本体上的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固定连接,相邻的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之间均设置有两个相对称的剪切型自复位阻尼器。

6、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剪力墙本体由混凝土浇筑预制而成,由无约束混凝土、边缘约束区混凝土、墙腹板区约束混凝土和钢筋组成,边缘约束区混凝土、墙腹板区约束混凝土和钢筋均位于无约束混凝土内,墙腹板区约束混凝土位于两个墙腹板区约束混凝土之间,钢筋设置于边缘约束区混凝土和墙腹板区约束混凝土内。

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8、1.发生中度地震时,当立柱和横梁发生侧向位移时,能够挤压或拉伸扇形摩擦阻尼器进行工作,扇形摩擦阻尼器滑动摩擦进行耗能,sma螺栓发生变形并同时进行耗能并提供卸载后的回复力,当剪力墙本体发生滑动时,能够使连梁阻尼器在不同的剪切状态之间进行变换,从而对剪力墙本体在左右方向上进行耗能,当发生强震时,通过剪切型自复位阻尼器对剪力墙本体在上下方向上进行耗能,地震后,剪切型自复位阻尼器能够使上下两个剪力墙本体进行复位

9、2.地震后,剪切型自复位阻尼器能够使上下两个剪力墙本体进行复位,接着连梁阻尼器此使左右两个剪力墙本体进行复位,并同时在扇形摩擦阻尼器的作用下使立柱和横梁进行复位,因此在发生地震后能够提高rc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自复位能力和可恢复性,增强抵御序列性地震的能力。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自复位多防线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其特征是,包括至少四个立柱(11),且四个立柱(11)呈矩形阵列,两个相邻的立柱(11)之间均设置有若干组剪力墙本体(2),两组相邻的剪力墙本体(2)之间均设置有连接部(5),用于将上下两个相邻的剪力墙本体(2)进行连接,每两个相邻的立柱(11)和剪力墙本体(2)之间均设置有若干个与剪力墙本体(2)相对应的横梁(12),且横梁(12)靠近立柱(11)或剪力墙本体(2)的一端分别与立柱(11)或剪力墙本体(2)相铰接,横梁(12)的靠近立柱(11)和剪力墙本体(2)两端的顶部和底部均安装有扇形摩擦阻尼器(3),且扇形摩擦阻尼器(3)的另一端与立柱(11)或剪力墙本体(2)相连接,两个剪力墙本体(2)之间设置有连梁阻尼器(4),且连梁阻尼器(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剪力墙本体(2)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自复位多防线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其特征是,扇形摩擦阻尼器(3)包括两个第一扇形摩擦板(31),两个第一扇形摩擦板(31)分别与横梁(12)、立柱(11)或剪力墙本体(2)相铰接,第一扇形摩擦板(31)的正面和背面均第二扇形摩擦板(32),能够将两个第一扇形摩擦板(31)夹持在第二扇形摩擦板(32)之间,两个第一扇形摩擦板(31)内均开设有通槽(33),两个通槽(33)内均设置有丝杆(34),且丝杆(34)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个第二扇形摩擦板(32)并延伸至第二扇形摩擦板(32)的外部,丝杆(34)的两端均螺纹连接有SMA螺栓(3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自复位多防线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其特征是,连梁阻尼器(4)包括内剪切板(41),内剪切板(4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粘弹性层(42),两个粘弹性层(42)相互远离的一侧均设置有外剪切板(43),内剪切板(41)和外剪切板(43)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与两个剪力墙本体(2)固定连接,内剪切板(41)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上端板(45)和下端板(46),且内剪切板(41)、粘弹性层(42)和外剪切板(43)均位于上端板(45)和下端板(46)之间,上端板(45)和下端板(46)上均开设有两组第二通孔(47),两个外剪切板(43)的顶端和底端均开设有与第二通孔(47)相对应的第一通孔(44),并通过SMA绞线(48)贯穿第二通孔(47)和第一通孔(44)将上端板(45)、外剪切板(43)和下端板(46)进行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装配式自复位多防线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其特征是,连接部(5)包括固定连接在剪力墙本体(2)顶端的上安装板(51),剪力墙本体(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与上安装板(51)相适配的下安装板(52),且上下两个相邻的剪力墙本体(2)上的上安装板(51)和下安装板(52)固定连接,相邻的上安装板(51)和下安装板(52)之间均设置有两个相对称的剪切型自复位阻尼器(5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自复位多防线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其特征是,剪力墙本体(2)由混凝土浇筑预制而成,由无约束混凝土(21)、边缘约束区混凝土(22)、墙腹板区约束混凝土(23)和钢筋(24)组成,边缘约束区混凝土(22)、墙腹板区约束混凝土(23)和钢筋(24)均位于无约束混凝土(21)内,墙腹板区约束混凝土(23)位于两个墙腹板区约束混凝土(23)之间,钢筋(24)设置于边缘约束区混凝土(22)和墙腹板区约束混凝土(23)内。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自复位多防线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其特征是,包括至少四个立柱(11),且四个立柱(11)呈矩形阵列,两个相邻的立柱(11)之间均设置有若干组剪力墙本体(2),两组相邻的剪力墙本体(2)之间均设置有连接部(5),用于将上下两个相邻的剪力墙本体(2)进行连接,每两个相邻的立柱(11)和剪力墙本体(2)之间均设置有若干个与剪力墙本体(2)相对应的横梁(12),且横梁(12)靠近立柱(11)或剪力墙本体(2)的一端分别与立柱(11)或剪力墙本体(2)相铰接,横梁(12)的靠近立柱(11)和剪力墙本体(2)两端的顶部和底部均安装有扇形摩擦阻尼器(3),且扇形摩擦阻尼器(3)的另一端与立柱(11)或剪力墙本体(2)相连接,两个剪力墙本体(2)之间设置有连梁阻尼器(4),且连梁阻尼器(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剪力墙本体(2)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自复位多防线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其特征是,扇形摩擦阻尼器(3)包括两个第一扇形摩擦板(31),两个第一扇形摩擦板(31)分别与横梁(12)、立柱(11)或剪力墙本体(2)相铰接,第一扇形摩擦板(31)的正面和背面均第二扇形摩擦板(32),能够将两个第一扇形摩擦板(31)夹持在第二扇形摩擦板(32)之间,两个第一扇形摩擦板(31)内均开设有通槽(33),两个通槽(33)内均设置有丝杆(34),且丝杆(34)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个第二扇形摩擦板(32)并延伸至第二扇形摩擦板(32)的外部,丝杆(34)的两端均螺纹连接有sma螺栓(3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自复位多防线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其特征是,连梁阻尼器(4)包括内剪切板(41),内剪切板(41)的左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辉师亦飞杨成龙李宗翱李斐徐超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