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种子生产的恒温培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53805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1 14:00
本技术涉及用于种子生产的恒温培养装置,特别涉及种子产设备技术领域。本技术包括恒温箱、箱门、育种板、固定机构、集液槽、排液口、喷淋盘、进液总管、集液箱、排液总管、移动滚轮,通过将育种板卡接在固定机构的两个卡块之间的放置槽内实现了对育种板的限位,有效避免出现育种板在移动的过程中出现跑位现象,通过启动输送泵,将集液箱内的营养液或水从喷淋盘均匀喷出代替人工喷洒,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多余的营养液或水回到集液箱中进行收集实现重新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种子生产设备,特别涉及于用于种子生产的恒温培养装置


技术介绍

1、种子,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特有的繁殖体,它由胚珠经过传粉受精形成。种子一般由种皮、胚和胚乳3部分组成,有的植物成熟的种子只有种皮和胚两部分。种子的形成使幼小的孢子体胚珠得到母体的保护,并像哺乳动物的胎儿那样得到充足的养料。种子还有种种适于传播或抵抗不良条件的结构,为植物的种族延续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种子在生产的过程中需要用到恒温箱实现对种子的培养,现有的恒温箱一般不方便移动,少数为可移动的但是移动过程中不能对育种板进行较好的限位,容易使得育种板在移动过程中出现跑位,造成种子损伤。另外,种子在培养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水或者营养液的喷洒,现有对于营养液或水的喷洒一般还是采用人工喷洒,工人劳动强度大且喷洒后多余的水或者营养液不能得到回收利用,造成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1、(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本技术提供用于种子生产的恒温培养装置,克服了现有的恒温箱一般不方便移动,少数为可移动的但是移动过程中不能对育种板进行较好的限位,容易使得育种板在移动过程中出现跑位,造成种子损伤及现有对于营养液或水的喷洒一般还是采用人工喷洒,工人劳动强度大且喷洒后多余的水或者营养液不能得到回收利用,造成资源的浪费的缺点。

3、(2)技术方案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用于种子生产的恒温培养装置,包括恒温箱、箱门、育种板、固定机构、集液槽、排液口、喷淋盘、进液总管、集液箱、排液总管、移动滚轮,所述恒温箱一侧通过铰接件铰接有所述箱门,所述恒温箱两侧内壁之间内沿竖直方向依次设有两个以上的用于稳固所述育种板的所述固定机构,每个所述固定机构正上方分别对应设有所述喷淋盘,所述喷淋盘一侧与进液分管一端相连,所述进液分管另一端与所述进液总管相连通,所述进液总管下端延伸至所述集液箱内,所述进液总管上设有输送泵,每个所述固定机构下方均设有所述集液槽,所述集液槽底部设有所述排液口,所述排液口通过排液分管与所述排液总管相连通,所述排液总管下端与所述集液箱顶部相连,所述恒温箱底部设有所述移动滚轮。

5、优选地,所述育种板上均匀设有若干个育种槽,所述育种槽底部开设有排水孔,所述育种板两侧顶部均设有拉环。

6、优选地,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放置板、弹簧、卡块、出液孔,所述放置板为u型板,所述放置板上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两侧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所述弹簧,所述卡块一侧与所述弹簧相连,所述卡块另一侧延伸至所述放置槽内且与所述育种板侧壁相匹配卡接,所述放置槽底部内壁上均匀设有所述出液孔。

7、优选地,所述卡块与所述育种板相互卡接的槽为u型卡接槽。

8、优选地,所述排液口位于所述集液槽底部的最低处,所述集液槽底部往所述排液口方向倾斜。

9、优选地,所述恒温箱底部一侧设有用于固定放置所述集液箱的固定板。

10、优选地,所述出液孔内填充有过滤层,所述过滤层内填充有活性炭颗粒。

11、(3)有益效果

12、本技术提供用于种子生产的恒温培养装置,克服了现有的恒温箱一般不方便移动,少数为可移动的但是移动过程中不能对育种板进行较好的限位,容易使得育种板在移动过程中出现跑位,造成种子损伤及现有对于营养液或水的喷洒一般还是采用人工喷洒,工人劳动强度大且喷洒后多余的水或者营养液不能得到回收利用,造成资源的浪费的缺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3、1、通过将育种板卡接在固定机构的两个卡块之间的放置槽内实现了对育种板的限位,有效避免出现育种板在移动的过程中出现跑位现象。

14、2、通过启动输送泵,将集液箱内的营养液或水从喷淋盘均匀喷出代替人工喷洒,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

15、3、种子吸收了营养液或水后,多余的营养液或水从排水孔排入至出液孔并汇总至集液槽内,最后通过排液口回到集液箱中进行收集实现重新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种子生产的恒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恒温箱(1)、箱门(2)、育种板(4)、固定机构(5)、集液槽(6)、排液口(7)、喷淋盘(8)、进液总管(9)、集液箱(10)、排液总管(11)、移动滚轮(13),所述恒温箱(1)一侧通过铰接件(3)铰接有所述箱门(2),所述恒温箱(1)两侧内壁之间内沿竖直方向依次设有两个以上的用于稳固所述育种板(4)的所述固定机构(5),每个所述固定机构(5)正上方分别对应设有所述喷淋盘(8),所述喷淋盘(8)一侧与进液分管(91)一端相连,所述进液分管(91)另一端与所述进液总管(9)相连通,所述进液总管(9)下端延伸至所述集液箱(10)内,所述进液总管(9)上设有输送泵,每个所述固定机构(5)下方均设有所述集液槽(6),所述集液槽(6)底部设有所述排液口(7),所述排液口(7)通过排液分管(12)与所述排液总管(11)相连通,所述排液总管(11)下端与所述集液箱(10)顶部相连,所述恒温箱(1)底部设有所述移动滚轮(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种子生产的恒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育种板(4)上均匀设有若干个育种槽(41),所述育种槽(41)底部开设有排水孔,所述育种板(4)两侧顶部均设有拉环(4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种子生产的恒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5)包括放置板(51)、弹簧(52)、卡块(53)、出液孔(54),所述放置板(51)为U型板,所述放置板(51)上开设有放置槽(511),所述放置槽(511)两侧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所述弹簧(52),所述卡块(53)一侧与所述弹簧(52)相连,所述卡块(53)另一侧延伸至所述放置槽(511)内且与所述育种板(4)侧壁相匹配卡接,所述放置槽(511)底部内壁上均匀设有所述出液孔(5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种子生产的恒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53)与所述育种板(4)相互卡接的槽为U型卡接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种子生产的恒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口(7)位于所述集液槽(6)底部的最低处,所述集液槽(6)底部往所述排液口(7)方向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种子生产的恒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箱(1)底部一侧设有用于固定放置所述集液箱(10)的固定板。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种子生产的恒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孔(54)内填充有过滤层,所述过滤层内填充有活性炭颗粒。

...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种子生产的恒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恒温箱(1)、箱门(2)、育种板(4)、固定机构(5)、集液槽(6)、排液口(7)、喷淋盘(8)、进液总管(9)、集液箱(10)、排液总管(11)、移动滚轮(13),所述恒温箱(1)一侧通过铰接件(3)铰接有所述箱门(2),所述恒温箱(1)两侧内壁之间内沿竖直方向依次设有两个以上的用于稳固所述育种板(4)的所述固定机构(5),每个所述固定机构(5)正上方分别对应设有所述喷淋盘(8),所述喷淋盘(8)一侧与进液分管(91)一端相连,所述进液分管(91)另一端与所述进液总管(9)相连通,所述进液总管(9)下端延伸至所述集液箱(10)内,所述进液总管(9)上设有输送泵,每个所述固定机构(5)下方均设有所述集液槽(6),所述集液槽(6)底部设有所述排液口(7),所述排液口(7)通过排液分管(12)与所述排液总管(11)相连通,所述排液总管(11)下端与所述集液箱(10)顶部相连,所述恒温箱(1)底部设有所述移动滚轮(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种子生产的恒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育种板(4)上均匀设有若干个育种槽(41),所述育种槽(41)底部开设有排水孔,所述育种板(4)两侧顶部均设有拉环(4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永旺傅少章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华耘种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