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管桩管节吊运,具体为一种大直径混凝土管桩管节吊运方法。
技术介绍
1、目前我国水运基础设施建设仍处于迅猛发展阶段,型式多数采用高桩码头,高桩码头是指由上部结构(桩台或承台)、桩基等部分组成。码头桩基基本采用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混凝土大直径管桩(简称大管桩),大管桩采用后张法工艺生产,该工艺分为混凝土管节生产和管节拼装两部分,后张法大直径管桩系由混凝土管节通过张拉预应力钢绞线并灌注水泥浆等工艺手段拼装而成的,管节单节长度4m,常用管桩的桩径为1200mm。
2、桩体拼接时,管节需通过门吊吊运至拼接线,由于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混凝土大直径管桩管节不能预设吊钩,会采用兜底吊或穿心吊,由于混凝土管桩管节较短且直径大,钢丝绳捆绑不便耗时长,兜底吊对平衡性要求高,每次只能吊运一个管节,吊运效率慢。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大直径混凝土管桩管节吊运方法,解决了上述背景中提到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直径混凝土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直径混凝土管桩管节吊运方法,混凝土管桩管节(1)吊运吊具包括上纵梁(2)和多个下横梁(3),所述上纵梁(2)的顶部对称设置有吊鼻(4),所述上纵梁(2)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多个防脱钩(5),每个所述下横梁(3)的顶部均对称设置有第一吊耳(6),每个所述下横梁(3)的底部均对称设置有第二吊耳(7),所述防脱钩(5)与第一吊耳(6)之间设置有第一钢丝绳(8),所述第二吊耳(7)上安装有第二钢丝绳(9),所述第二钢丝绳(9)的一端设置有承插式吊钩(10),所述第一钢丝绳(8)和第二钢丝绳(9)的表面均安装有多个U型卡扣(11)、承插式吊钩(10)包括吊扣(101)、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直径混凝土管桩管节吊运方法,混凝土管桩管节(1)吊运吊具包括上纵梁(2)和多个下横梁(3),所述上纵梁(2)的顶部对称设置有吊鼻(4),所述上纵梁(2)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多个防脱钩(5),每个所述下横梁(3)的顶部均对称设置有第一吊耳(6),每个所述下横梁(3)的底部均对称设置有第二吊耳(7),所述防脱钩(5)与第一吊耳(6)之间设置有第一钢丝绳(8),所述第二吊耳(7)上安装有第二钢丝绳(9),所述第二钢丝绳(9)的一端设置有承插式吊钩(10),所述第一钢丝绳(8)和第二钢丝绳(9)的表面均安装有多个u型卡扣(11)、承插式吊钩(10)包括吊扣(101)、连接臂(102)和插销(103),所述吊扣(101)安装在连接臂(102)的顶端,所述插销(103)安装在连接臂(102)的底端,且插销(103)与连接臂(102)相互垂直设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直径混凝土管桩管节吊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防脱钩(5)包括对接钩(51)和防脱杆(52),所述对接钩(51)焊接在上纵梁(2)的侧面,所述防脱杆(52)安装在对接钩(51)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直径混凝土管桩管节吊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吊鼻(4)包括圆钢(41),所述圆钢(41)的两端焊接有钢板(42),且两个钢板(42)均焊接在上纵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根强,张兆民,刘安总,高继红,戎晨,高敏,章银兵,蒋勇,王朝裕,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