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导电材料,具体涉及一种核壳结构聚合物二氧化硅基导电微球及其制备方法,还涉及一种包括该核壳结构聚合物二氧化硅基导电微球的各向异性导电材料。
技术介绍
1、在电子设备中,微电极之间的电连接通过各向异性导电材料实现,常见的各向异性导电材料包括各向异性导电胶带、各向异性导电浆、各向异性导电片等,通常包括导电微球和粘合剂树脂或粘合接着剂,其中,导电微球的性能对于各向异性导电材料的质量和性能至关重要。伴随着近年来电子线路微型化的飞速进步和发展,迫切需要提高各向异性导电材料的导电性能以及机械性能。
2、目前导电微球的合成方法主要是通过对聚合物微球进行敏化后利用化学镀在其表面镀上一层导电的金属,其中使用较多的微球以聚苯乙烯微球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为主;在使用过程中,接触电阻会随着导电离子与微电极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加而降低,夹在两个微电极之间的导电微球在热压过程中会变形增加接触面积提供良好的导通通路,因此要求导电微球内核的聚合物微球应当具有较好的弹性能够应对周围的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形变,因此,在热压变形和环境往复变化过程中,需要导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核壳结构聚合物二氧化硅基导电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聚合物微球通过分散聚合、乳液聚合或种子聚合的方法得到;所述聚合物微球采用的聚合物树脂选自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乙酯、聚(甲基)丙烯酸丙酯、聚(甲基)丙烯酸正丁酯、聚(甲基)丙烯酸异丁酯、聚(甲基)丙烯酸叔丁酯、聚(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聚(甲基)丙烯酸正辛酯、聚(甲基)丙烯酸月桂酯、聚(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聚氯乙烯、聚乙酸乙烯酯、聚乙烯醚、聚丙酸乙烯酯和聚丁酸乙烯酯中的至少一种;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核壳结构聚合物二氧化硅基导电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聚合物微球通过分散聚合、乳液聚合或种子聚合的方法得到;所述聚合物微球采用的聚合物树脂选自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乙酯、聚(甲基)丙烯酸丙酯、聚(甲基)丙烯酸正丁酯、聚(甲基)丙烯酸异丁酯、聚(甲基)丙烯酸叔丁酯、聚(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聚(甲基)丙烯酸正辛酯、聚(甲基)丙烯酸月桂酯、聚(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聚氯乙烯、聚乙酸乙烯酯、聚乙烯醚、聚丙酸乙烯酯和聚丁酸乙烯酯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选自聚苯乙烯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聚合物微球的粒径在1-10μm范围可调;以反应体系计,所述聚合物微球的质量百分比为0.5wt%-5wt%。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有机溶剂选自正己烷、环己烷、甲苯、对二甲苯、均三甲苯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表面活性剂选自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八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和f127中的一种或几种;以反应体系计,所述有机溶剂的质量百分比为0.02wt%-0.5wt%,所述表面活性剂的质量百分比为0.1wt%-0.8wt%。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碱性催化剂选自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浓氨水、三乙醇胺和三乙胺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硅烷前驱体选自硅酸四乙酯、甲基三甲氧基硅烷、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甲基苯基二乙氧基硅烷和甲基苯基三甲氧基硅烷中的一种或几种;以反应体系计,所述碱性催化剂的质量百分比为0.2wt%-1wt%,所述硅烷前驱体的质量百分比为0.1wt%-0.5wt%。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溶液a与复合胶束溶液c混合的方式选自离心、搅拌、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耀邦,夏建峰,夏厚君,刘述德,邓勇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福莱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