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串式储能变流器监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53214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1 13: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储能变流器技术领域,包括电压互感器T1、电流传感器L2、电阻R11、乘法器U1和运放U3,电压互感器T1的第一输入端连接DC/DC变换电路的输出端,电压互感器T1的第二输入端接地,电压互感器T1的第一输出端连接乘法器U1的第一输入端,电压互感器T1的第二输出端接地,电流传感器L2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11的第一端,电阻R11的第二端接地,电流传感器L2的第二端接地,电流传感器L2的第一端连接乘法器U1的第二输入端,乘法器U1的输出端连接运放U3的同相输入端,运放U3的反相输入端连接信号发生器,运放U3的输出端连接DC/DC变换电路中开关管的控制端。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储能变流器的稳定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储能变流器,具体的,涉及组串式储能变流器监控系统


技术介绍

1、储能变流器是一种能够将电能从储能系统中提取出来,并将其转化为可用的交流电能的装置。蓄电池通过能量转换,实现与电网能量的双向流动,按照实际电网的运行情况进行充电和放电,对并网运行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同时蓄电池对电网能够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保证了电网电能的可靠运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储能变流器会受环境因素影响,蓄电池在能量转换过程中的效率低,还会导致储能变流器的稳定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出组串式储能变流器监控系统,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储能变流器的稳定性差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3、组串式储能变流器监控系统,所述储能变流器包括电池组和dc/dc变换电路,所述组串式储能变流器监控系统包括电压互感器t1、电流传感器l2、电阻r11、乘法器u1和运放u3,

4、所述电压互感器t1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dc/dc变换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电压互感器t1的第二输入端接地,所述电压互感器t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组串式储能变流器监控系统,所述储能变流器包括电池组和DC/DC变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组串式储能变流器监控系统包括电压互感器T1、电流传感器L2、电阻R11、乘法器U1和运放U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串式储能变流器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DC/DC变换电路包括电容C1、电感L1、开关管Q1和电容C2,所述电容C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池组的正极,所述电容C1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电池组的负极接地,所述电感L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池组的正极,所述电感L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开关管Q1的第一端,所述开关管Q1的第二端接地,所述开关管Q1的控制端连接所述运放U3的输出端,所述电感...

【技术特征摘要】

1.组串式储能变流器监控系统,所述储能变流器包括电池组和dc/dc变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组串式储能变流器监控系统包括电压互感器t1、电流传感器l2、电阻r11、乘法器u1和运放u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串式储能变流器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dc/dc变换电路包括电容c1、电感l1、开关管q1和电容c2,所述电容c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池组的正极,所述电容c1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电池组的负极接地,所述电感l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池组的正极,所述电感l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开关管q1的第一端,所述开关管q1的第二端接地,所述开关管q1的控制端连接所述运放u3的输出端,所述电感l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容c2的第一端,所述电容c2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电感l1的第二端作为所述dc/dc变换电路的输出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串式储能变流器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组串式储能变流器监控系统还包括两路电路结构相同的信号调理电路,任一所述信号调理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运放u2、电阻r3、电阻r4、光耦u4和电阻r5,所述运放u2的同相输入端通过所述电阻r1连接所述电压互感器t1的第一输出端,所述运放u2的反相输入端通过所述电阻r2接地,所述运放u2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电阻r3连接所述运放u2的反相输入端,所述运放u2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电阻r4连接所述光耦u4的第一输入端,所述光耦u4的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威权保同杨鑫王恺颖遵文龙赵伟涵
申请(专利权)人:南阳金冠智能开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