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源装置及汽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531525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1 13:52
本技术公开一种电源装置及汽车,电源装置包括散热结构、发热组件、电路板组件以及连接件,散热结构具有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发热组件设于第一侧面,电路板组件设于第二侧面,发热组件上设有朝向电路板组件延伸且与电路板组件抵接的连接部,连接件可穿过电路板组件与连接部可拆卸连接,电路板组件与散热结构的第二侧面之间存在一定间距,因此可通过调整连接部的延伸高度来调整电路板组件与第二侧面之间的间距,以使得电路板组件和第二侧面之间的间距可调,从而实现精准管控导热胶的厚度,避免出现导热胶过厚导致散热效率差或者导热胶过薄导致电路板上的其他发热器件与散热结构之间存在干涉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特别涉及一种电源装置及汽车


技术介绍

1、电动汽车的电源装置通常包括散热结构、发热组件以及电路板组件,电路板组件和发热组件分别安装于散热结构的两侧,电路板组件具有安装面,电路板的安装面朝向散热结构设置,电路板的安装面上还设置有其他发热器件,如mos管等,其他发热器件可以通过填充导热胶的方式与散热结构相连,由于现有技术中采用将发热组件的引脚穿过散热结构与电路板组件进行焊接固定,该种连接方式使得电路板组件和散热结构之间的距离固定,无法精准管控导热胶的厚度,容易出现导热胶过厚导致散热效率差或者导热胶过薄导致电路板上的其他发热器件与散热结构之间存在干涉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电源装置及汽车,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精准管控导热胶的厚度,容易出现导热胶过厚导致散热效率差或者导热胶过薄导致电路板上的其他发热器件与散热结构之间存在干涉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电源装置包括:

3、散热结构,具有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

4、电路板组件,设于所述第二侧面;

5、发热组件,设于所述第一侧面,所述发热组件上设有朝向所述电路板组件延伸的连接部,且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电路板组件抵接;

6、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可穿过所述电路板组件与所述连接部可拆卸连接。

7、可选地,所述发热组件包括:

8、安装架,所述安装架设置有所述连接部;

9、发热元件,安装于所述安装架。

10、可选地,所述电路板对应所述连接部设有安装孔,所述连接件可穿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连接部连接;

11、所述发热元件的引脚设于所述连接部,且在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连接部连接后与所述连接件相接触,以使得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发热元件电连接。

12、可选地,所述散热结构设有穿设孔;

13、所述连接部穿出所述穿设孔后与所述电路板组件抵接,并与所述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14、可选地,所述连接部的外侧壁面套装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外壁面用以与所述穿设孔的内壁面相抵接。

15、可选地,所述连接件具有外螺纹段;

16、所述连接部包括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内具有内螺纹段,所述内螺纹段适于与所述外螺纹段螺纹连接。

17、可选地,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设于所述散热结构背离所述电路板组件的一侧,所述底座与所述发热组件和/或所述散热结构可拆卸连接。

18、可选地,所述散热结构形成开口朝向所述底座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与所述底座共同围设形成散热空间,所述发热组件安装于所述散热空间内。

19、可选地,所述散热结构包括:

20、散热主体,包括两个相对且间隔设置的第一散热部以及夹设于两个所述第一散热部之间的第二散热部,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设于所述第二散热部,所述散热主体内设置有散热流道,所述散热流道贯穿两个所述第一散热部与所述第二散热部设置;以及,

21、两个导流部,安装于所述底座,且分别对应两个所述第一散热部设置,两个所述导流部内部均设置有导流通道,两个所述导流部均设置有与对应的所述导流通道相连通的连通孔,两个所述连通孔用以分别与所述散热流道的两端相连通。

22、可选地,所述散热流道内设置有多个分隔板,多个所述分隔板将所述散热流道分隔成多个散热支道,多个所述散热支道的两端均连通所述连通孔。

23、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电源装置,所述电源装置包括:

24、散热结构,具有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

25、电路板组件,设于所述第二侧面;

26、发热组件,设于所述第一侧面,所述发热组件上设有朝向所述电路板组件延伸的连接部,且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电路板组件抵接;

27、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可穿过所述电路板组件与所述连接部可拆卸连接。

28、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发热组件设于第一侧面,电路板组件设于第二侧面,实现散热结构可以同时对发热组件和电路板组件进行降温。另外,连接部朝向电路板组件的方向延伸且与电路板组件抵接,实现对电路板组件相对散热结构的高度位置的限位,连接件可穿过电路板组件与连接部可拆卸连接,在连接件与连接部安装到位后,电路板组件与发热组件之间通过连接件和连接部实现相对固定的同时,电路板组件与散热结构的第二侧面之间存在一定间距,可在电路板组件与散热结构的第二侧面之间填充导热胶,使得电路板组件上的其他发热器件与散热结构接触导热,因此可以通过调整连接部的延伸高度来调整电路板组件与第二侧面之间的间距,以使得电路板组件和第二侧面之间的间距可调,从而实现精准管控导热胶的厚度,避免出现导热胶过厚导致散热效率差或者导热胶过薄导致电路板上的其他发热器件与散热结构之间存在干涉的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组件包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组件对应所述连接部设有安装孔,所述连接件可穿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连接部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设有穿设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外侧壁面套装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外壁面用以与所述穿设孔的内壁面相抵接。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具有外螺纹段;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设于所述散热结构背离所述电路板组件的一侧,所述底座与所述发热组件和/或所述散热结构可拆卸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形成开口朝向所述底座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与所述底座共同围设形成散热空间,所述发热组件安装于所述散热空间内。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包括: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流道内设置有多个分隔板,多个所述分隔板将所述散热流道分隔成多个散热支道,多个所述散热支道的两端均连通所述连通孔。

11.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0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源装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组件包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组件对应所述连接部设有安装孔,所述连接件可穿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连接部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设有穿设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外侧壁面套装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外壁面用以与所述穿设孔的内壁面相抵接。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具有外螺纹段;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细平范华清姜凯辰
申请(专利权)人:汇川新能源汽车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