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装配式墙体,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墙体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装配式墙体是将预先成型的楼板移动到施工现场,并通过吊机等移动设备对楼板进行移动,以实现楼板之间的拼接,从而形成具有一定承载能力的建筑墙体。相比于传统的现场混凝土浇筑的钢筋混凝土墙体,装配式墙体具有施工周期短,施工成本低等优点。
2、目前相邻两个墙体在装配的过程中通常需要使用连接件,并且通过紧固螺栓进行固定连接,但是使用紧固螺栓固定的过程中,相邻两个连接件上的螺纹孔存在对准不方便的问题,另外连接后的两个墙体之间密封性不好。
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现有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17071779a的一种装配式墙体系统及其施工方法,其包括预制墙体,所述预制墙体的左右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二连接板和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远离预制墙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竖板,所述第一连接竖板远离第一连接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插块,所述插块的内部设置有卡孔,所述第二连接板远离预制墙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竖板,所述第二连接竖板远离第二连接板的一侧设置有插槽。通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墙体系统,包括第二墙板件(2)和两个第一墙板件(1),其特征在于:两个第一墙板件(1)分别位于第二墙板件(2)的两侧,所述第二墙板件(2)滑动安装在两个第一墙板件(1)之间,所述第一墙板件(1)由上至下等间距设有三个插接孔(14),三个插接孔(14)之间共同贯穿设有压槽(15),所述第二墙板件(2)由上至下等间距设有三个豁口(22),三个豁口(22)分别与第一墙板件(1)上的三个插接孔(14)平齐设置,位于同一水平面内的豁口(22)和两个插接孔(14)之间共同贯穿设有插接板件(10),三个插接板件(10)的两端分别可拆卸连接有压板件(8),所述第二墙板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墙体系统,包括第二墙板件(2)和两个第一墙板件(1),其特征在于:两个第一墙板件(1)分别位于第二墙板件(2)的两侧,所述第二墙板件(2)滑动安装在两个第一墙板件(1)之间,所述第一墙板件(1)由上至下等间距设有三个插接孔(14),三个插接孔(14)之间共同贯穿设有压槽(15),所述第二墙板件(2)由上至下等间距设有三个豁口(22),三个豁口(22)分别与第一墙板件(1)上的三个插接孔(14)平齐设置,位于同一水平面内的豁口(22)和两个插接孔(14)之间共同贯穿设有插接板件(10),三个插接板件(10)的两端分别可拆卸连接有压板件(8),所述第二墙板件(2)上设有调节机构,所述插接板件(10)内设有适应机构,所述适应机构上设有承载板件(35)和移动杆件(25),所述承载板件(35)滑动套接在移动杆件(25)上,所述移动杆件(25)贯穿设置在插接板件(10)上,所述承载板件(35)和调节机构相插接,所述豁口(22)内的底部两侧均设有定位孔(21),所述移动杆件(25)延伸至其中一个定位孔(2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墙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板件(1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墙板件(1)远离第二墙板件(2)的一侧平齐设置,两个压板件(8)分别位于两个压槽(15)内,两个压板件(8)分别贯穿设置在三个插接板件(10)的两端,所述压板件(8)上贯穿设有三个紧固螺栓件(9),位于压板件(8)上的三个紧固螺栓件(9)分别螺合进三个插接板件(10)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墙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转动套接在第二墙板件(2)上的第二螺杆件(16),所述第二螺杆件(16)的下端螺合有下压管件(23),所述下压管件(23)滑动安装在第二墙板件(2)内,所述下压管件(23)的一侧贯穿设置在三个豁口(22)内,所述下压管件(23)由上至下等间距设有三个限位孔(24),三个限位孔(24)分别位于三个豁口(22)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墙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适应机构包括滑动套接在插接板件(10)两端的两个联动板件(34),两个压板件(8)分别和插接板件(10)两端的两个联动板件(34)相抵触,所述联动板件(34)位于插接板件(10)内的一端滑动安装有两个活动板件(33),所述活动板件(33)的一侧固定有支撑板件(26),所述插接板件(10)内远离下压管件(23)的一端侧壁上滑动安装有升降件(28),所述升降件(28)的上下两端均固定有固定板(38),所述固定板(38)水平设置,所述固定板(38)上滑动安装有两个移动件(37),四个移动件(37)分别和四个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班超,班勇,高峰,张福贺,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美耐金属建筑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