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对比度近视控制的离焦型隐形眼镜镜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524881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1 13: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对比度近视控制的离焦型隐形眼镜镜片,包括镜片主体,镜片主体上设置有屈光矫正区,屈光矫正区的中部设置有明视区,明视区的外周设置有若干个离焦区和若干个用于改变光线散射的点扩散区,离焦区在径方向和角方向上的离焦量存在变化,且点扩散区与离焦区之间设置有间距。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通过离焦区的离焦量在径方向上和角方向上存在不规则变化,使得大脑无法按照规律清晰识别周边成像,从而达到更长期的近视控制效果;且在通过离焦近视控制的同时,点扩散区能够改变光的散射,进而降低图像成像的对比度,同样能够使得大脑无法按照规律清晰识别周边成像,使得脉络膜厚度改变,从而屈光度数变化,达到近视控制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隐形眼镜,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对比度近视控制的离焦型隐形眼镜镜片


技术介绍

1、我们的眼睛是一个精密的光学系统,由角膜、水晶体、视网膜、眼轴等构 造互相配合产生视觉。而视觉发育的过程亦受许多因素的影响,生活环境、用眼习惯、疾病、基因…等都是相关变因,当眼球整体屈光力过强,使位于远方的物体的光线聚焦成像落于视网膜前而非视网膜上时导致视力模糊,此一情况我们称为近视,反之当眼球整体屈光过弱,使位于远方的物体的聚焦成像落于视网膜后而非视网膜上时导致视力模糊,此一情况我们称为远视。

2、据研究发现,屈光发展的视觉信号依赖机制来自眼内,影响眼内正视化过程的主要视觉信号包括有对比度和光学离焦,两个视觉信号在通过视网膜后汇集到共同通道,即通过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传递,在脉络膜中,对比度和光学离焦信号使脉络膜厚度改变,最终影响屈光度数变化,即光学离焦可通过影响视网膜成像的位置来影响正视化过程,而对比度也可调节整体图像的对比度来影响正视化的过程,正视化过程即为近视控制的过程,换言之,造成近视的一般因素除了观看事物的远近外(光学离焦),还包括事物成像的对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对比度近视控制的离焦型隐形眼镜镜片,其特征在于,包括镜片主体,所述镜片主体上设置有屈光矫正区,所述屈光矫正区的中部设置有明视区,所述明视区的外周设置有若干个离焦区和若干个用于改变光线散射的点扩散区,所述离焦区在径方向和角方向上的离焦量存在变化,且所述点扩散区与所述离焦区之间设置有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对比度近视控制的离焦型隐形眼镜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点扩散区包括散射腔和设置在所述散射腔顶部用于与眼部接触的光滑层,所述散射腔内设置有用于改变光线散射的凹凸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对比度近视控制的离焦型隐形眼镜镜片,其特征在于,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对比度近视控制的离焦型隐形眼镜镜片,其特征在于,包括镜片主体,所述镜片主体上设置有屈光矫正区,所述屈光矫正区的中部设置有明视区,所述明视区的外周设置有若干个离焦区和若干个用于改变光线散射的点扩散区,所述离焦区在径方向和角方向上的离焦量存在变化,且所述点扩散区与所述离焦区之间设置有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对比度近视控制的离焦型隐形眼镜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点扩散区包括散射腔和设置在所述散射腔顶部用于与眼部接触的光滑层,所述散射腔内设置有用于改变光线散射的凹凸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对比度近视控制的离焦型隐形眼镜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凸结构呈波浪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对比度近视控制的离焦型隐形眼镜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片主体的外侧设置有点扩散层,所述点扩散区位于所述点扩散层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少玲赵松耿陈伟贤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瞳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