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超高压油缸结构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超高压油缸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52444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1 13: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压力机制造领域的超高压油缸结构,包括油缸主体、过渡板、活塞、后堵和前导向套,过渡板同轴套设在油缸主体的缸底内侧,活塞滑动套设在油缸主体的缸壁内侧,油缸主体的缸底及过渡板中心贯穿安装有后堵,前导向套安装在油缸主体的缸口,活塞与过渡板之间设置有高压油腔,活塞与前导向套之间设置有低压油腔。该超高压油缸结构隔绝了高压油对应力集中区的侵害,改变了应力集中区压力的方向,改善了底面压力作用点的位置,从而使油腔壁最高应力在150MPa左右,铸造内表面面积减少70%左右,提高了整机质量和产品寿命;同时因对材料的选择范围更大,可以省去热处理,结构体积更小,加工难度更低,有利于节约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压力机,具体涉及一种超高压油缸结构


技术介绍

1、压力机简称压机,又称液压机、油压机等,通常是指以液压为力源的压制成型机械,大腔体压机装置主要包括两面顶压机和多面体压腔装置,多面体压腔装置包括四面体压机、六面体/顶压机及八面体压机(又称球分割高压装置),其中以六面顶压机较为常见。六面顶压机又分为铰链式和拉杆式两种,六面顶压机具有6个工作油缸,铰链式液压油缸是六面顶压机的主要部件,油腔工作压力正常在90mpa左右,油缸主体一般采用屈服强度510mpa的35crnimo材料制造,油腔壁最高应力一般在300mpa左右。传统油缸设计时虽然材料能够满足各项机械性能指标,但由于油缸主体采用铸造工艺,且铸造工艺自身决定了铸造缺陷无法完全避免。油缸应力集中区一旦出现铸造缺陷,即使在加工过程中发现也无法很好解决,巨大的交变载荷和超高压油可以使缺陷迅速变大,从而导致产品报废,超高压油缸的技术难题严重制约六面顶压机的整机品质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情况,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超高压油缸结构,将油腔形状和位置进行重新计算和设计,从而使油腔壁最高应力在150mpa左右,铸造内表面面积减少70%左右,极大的提高了整机质量和产品寿命。

2、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超高压油缸结构,包括油缸主体、过渡板、活塞、后堵和前导向套,所述油缸主体为纵切面呈u形的圆柱形缸体,所述过渡板同轴套设在油缸主体的缸底内侧,所述活塞为纵切面为t形的实心柱状体,活塞由一体成型的活塞杆和活塞座组成,所述活塞座可滑动地同轴套设在油缸主体的缸壁内侧,油缸主体的缸底及过渡板中心同轴贯穿开设有后堵安装孔,所述后堵同轴安装在所述后堵安装孔内,所述前导向套为同轴滑动套设在所述活塞杆外侧的圆环形结构,前导向套同轴安装在油缸主体的缸口上,活塞座的后侧面与过渡板之间设置有高压油腔,活塞座的前侧与前导向套之间设置有低压油腔,后堵中心同轴设置有高压进油孔,所述高压进油孔与所述高压油腔相连通,前导向套内部开设有低压进油孔,所述低压进油孔与所述低压油腔相连通。

4、进一步地,所述油缸主体的缸底设置有分力槽,且所述分力槽与油缸主体的缸壁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过渡圆弧面,所述过渡板的后侧面的圆周边缘设置有与过渡圆弧面相配合的倒角圆弧面,所述过渡板的倒角圆弧面的圆弧半径较所述油缸主体的过渡圆弧面的圆弧半径大0.1-0.3mm。

5、进一步地,所述过渡板的后侧面与油缸主体的缸底表面配合贴近且部分接触,两者之间的配合间隙为0.3-0.5mm,接触区域面积为总面积的30%-40%。

6、进一步地,所述过渡板的前侧面的圆周边沿与油缸主体的缸壁之间配合设置有静密封一。

7、进一步地,所述后堵与过渡板的后堵安装孔之间的连接处配合设置有静密封二。

8、进一步地,所述前导向套与油缸主体之间的连接处配合设置有静密封三。

9、优选地,所述静密封一、静密封二、静密封三均为o型橡胶圈加尼龙挡圈,压缩比15-20%。

10、进一步地,所述活塞的活塞座与油缸主体之间配合设置有动密封一,且所述动密封一设置有两道,活塞座的圆周边缘对应设置有两道用于安装动密封一的密封安装槽一。

11、进一步地,所述活塞的活塞杆与前导向套之间配合设置有动密封二,且所述动密封二设置有两道,前导向套的内侧面对应设置有两道用于安装动密封二的密封安装槽二。

12、进一步地,所述活塞的活塞杆与所述前导向套之间还配合设置有导向耐磨带,前导向套的内侧面对应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导向耐磨带的导向带安装槽。

13、优选地,所述动密封一、动密封二均为o型或d型橡胶圈加尼龙挡圈,压缩比15-20%。

14、优选地,所述导向耐磨带为聚四氟乙烯导向带。

15、进一步地,所述油缸主体的外围呈十字形对称固接有一对第一铰接梁和一对第二铰接梁,所述第一铰接梁与所述第二铰接梁之间能够相互配合铰连接。

16、本专利技术还包括能够使其正常使用的其它组件,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手段,另外,本专利技术中未加限定的装置或组件,均采用本领域的现有技术。

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18、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超高压油缸结构,将油腔形状和位置进行重新计算和设计,隔绝了高压油对应力集中区的侵害,改变了应力集中区压力的方向,改善了底面压力作用点的位置,从而使油腔壁最高应力在150mpa左右,铸造内表面面积减少70%左右,极大的提高了整机质量和产品寿命;同时因对材料的选择范围更大,并且可以省去热处理,结构体积更小,加工难度更低,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节约制造成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高压油缸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缸主体、过渡板、活塞、后堵和前导向套,所述油缸主体为纵切面呈U形的圆柱形缸体,所述过渡板同轴套设在油缸主体的缸底内侧,所述活塞为纵切面为T形的实心柱状体,活塞由一体成型的活塞杆和活塞座组成,所述活塞座可滑动地同轴套设在油缸主体的缸壁内侧,油缸主体的缸底及过渡板中心同轴贯穿开设有后堵安装孔,所述后堵同轴安装在所述后堵安装孔内,所述前导向套为同轴滑动套设在所述活塞杆外侧的圆环形结构,前导向套同轴安装在油缸主体的缸口上,活塞座的后侧面与过渡板之间设置有高压油腔,活塞座的前侧与前导向套之间设置有低压油腔,后堵中心同轴设置有高压进油孔,所述高压进油孔与所述高压油腔相连通,前导向套内部开设有低压进油孔,所述低压进油孔与所述低压油腔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高压油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缸主体的缸底设置有分力槽,且所述分力槽与油缸主体的缸壁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过渡圆弧面,所述过渡板的后侧面的圆周边缘设置有与过渡圆弧面相配合的倒角圆弧面,所述过渡板的倒角圆弧面的圆弧半径较所述油缸主体的过渡圆弧面的圆弧半径大0.1-0.3mm。</p>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超高压油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板的后侧面与油缸主体的缸底表面配合贴近且部分接触,两者之间的配合间隙为0.3-0.5mm,接触区域面积为总面积的30%-40%,且过渡板的前侧面的圆周边沿与油缸主体的缸壁之间配合设置有静密封一,所述后堵与过渡板的后堵安装孔之间的连接处配合设置有静密封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超高压油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导向套与油缸主体之间的连接处配合设置有静密封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超高压油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静密封一、静密封二、静密封三均为O型橡胶圈加尼龙挡圈,压缩比15-2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高压油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的活塞座与油缸主体之间配合设置有动密封一,且所述动密封一设置有两道,活塞座的圆周边缘对应设置有两道用于安装动密封一的密封安装槽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超高压油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的活塞杆与前导向套之间配合设置有动密封二,且所述动密封二设置有两道,前导向套的内侧面对应设置有两道用于安装动密封二的密封安装槽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超高压油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的活塞杆与所述前导向套之间还配合设置有导向耐磨带,前导向套的内侧面对应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导向耐磨带的导向带安装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超高压油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密封一、动密封二均为O型或D型橡胶圈加尼龙挡圈,压缩比15-20%,所述导向耐磨带为聚四氟乙烯导向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高压油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缸主体的外围呈十字形对称固接有一对第一铰接梁和一对第二铰接梁,所述第一铰接梁与所述第二铰接梁之间能够相互配合铰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高压油缸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缸主体、过渡板、活塞、后堵和前导向套,所述油缸主体为纵切面呈u形的圆柱形缸体,所述过渡板同轴套设在油缸主体的缸底内侧,所述活塞为纵切面为t形的实心柱状体,活塞由一体成型的活塞杆和活塞座组成,所述活塞座可滑动地同轴套设在油缸主体的缸壁内侧,油缸主体的缸底及过渡板中心同轴贯穿开设有后堵安装孔,所述后堵同轴安装在所述后堵安装孔内,所述前导向套为同轴滑动套设在所述活塞杆外侧的圆环形结构,前导向套同轴安装在油缸主体的缸口上,活塞座的后侧面与过渡板之间设置有高压油腔,活塞座的前侧与前导向套之间设置有低压油腔,后堵中心同轴设置有高压进油孔,所述高压进油孔与所述高压油腔相连通,前导向套内部开设有低压进油孔,所述低压进油孔与所述低压油腔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高压油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缸主体的缸底设置有分力槽,且所述分力槽与油缸主体的缸壁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过渡圆弧面,所述过渡板的后侧面的圆周边缘设置有与过渡圆弧面相配合的倒角圆弧面,所述过渡板的倒角圆弧面的圆弧半径较所述油缸主体的过渡圆弧面的圆弧半径大0.1-0.3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超高压油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板的后侧面与油缸主体的缸底表面配合贴近且部分接触,两者之间的配合间隙为0.3-0.5mm,接触区域面积为总面积的30%-40%,且过渡板的前侧面的圆周边沿与油缸主体的缸壁之间配合设置有静密封一,所述后堵与过渡板的后堵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国新于卫召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博泰圣莎拉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