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载保护、监测、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51962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1 13:37
本技术涉及控制电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负载保护、监测、控制电路,本方案通过将控制模块、保护模块、电压调节模块、电压检测模块、电流检测模块合并于电路内。由控制模块的微控制单元控制三极管进行导通和截止,能够实现对DC降压芯片的使能控制;通过保护模块确保端子在没有接任何设备的时候输出电源稳定,提高了电路的安全性;通过电压调节模块进行输出电压调节,电流检测设备采样出电压值,并计算当前负载的电流,电压检测设备采样出电压值,并计算当前输出电压,实现负载监测。本电路结构简单的同时,还实现了负载保护、监测、输出电压调节、及控制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控制电路,具体为一种负载保护、监测、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1、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电子设备的性能及功能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的,在电源管理方面,传统的定压输出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设备对于电压稳定性、效率以及安全性的要求。

2、目前,很多电路模块中关于dc降压芯片(降压模块)的设计大多只能实现定压输出,而要同时实现对dc降压芯片的控制、负载电流大小的监测、输出电压档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及保护的电路模块则较少。这就需要一种新型的电路设计,能够实现以上多种功能,提高电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的电路模块中关于dc降压芯片(降压模块)的设计大多只能实现定压输出。

2、本技术的原理及优点在于:一种负载保护、监测、控制电路,包括输入接口模块、控制模块、降压模块、电压调节模块、保护模块、电压检测模块和电流检测模块;

3、所述输入接口模块的输入端与外接电源连接,输入接口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降压模块连接;

4、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有微控制单元,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输入接口模块,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降压模块的输入端;

5、所述保护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降压模块的输出端;

6、所述电压检测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降压模块的输出端,电压检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有电压检测设备;

7、所述电流检测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保护模块的输出端,电流检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有电流检测设备。

8、进一步,所述降压模块包括dc降压芯片、第一电容、第一电感、第四电阻、第五电阻和第二电容;

9、所述dc降压芯片的bs引脚和lx引脚之间连接有第一电容;dc降压芯片的lx引脚与第一电感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通过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接地;所述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的公共端与dc降压芯片的fb引脚连接;所述第五电阻并联有第二电容。

10、进一步,所述输入接口模块包括第一极性电容,第一极性电容的正极分别连接外接电源和dc降压模块的vin引脚,第一极性电容的负极接地。

11、进一步,所述控制模块包括微控制单元、第一电阻、三极管、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

12、所述微控制单元通过第一电阻与三极管的基极连接,三极管的第一输出端通过第二电阻连接集电极电源电压,三极管的第二输出端通过第三电阻与所述dc降压芯片的en引脚连接。

13、进一步,所述电压调节模块包括第六电阻、第七电阻和拨码开关;

14、第六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五电阻和所述第四电阻的公共端连接,第六电阻的第二端与拨码开关第二引脚连接;第七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五电阻和所述第四电阻的公共端连接,第六电阻的第二端与拨码开关第一引脚连接;拨码开关的第三引脚和第四引脚连接,且第三引脚和第四引脚的公共端接地。

15、进一步,所述保护模块包括第二极性电容、第八电阻、第十电阻和端子;

16、所述第二极性电容的正极与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连接,第二极性电容的负极接地;

17、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连接,第八电阻的第二端经过第十电阻接地;

18、所述端子的第一端与第八电阻的第一端连接。

19、进一步,所述电压检测模块包括第九电阻和电压检测设备;

20、第九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八电阻和所述第十电阻的公共端连接,第九电阻的第二端与电压检测设备连接。

21、进一步,所述电流检测模块包括第三电容、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和电流检测设备;

22、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端子的第二端,第三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23、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端子的第二端,第十二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24、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端子的第二端,第十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电流检测设备。

25、本技术提供的基础方案:本技术通过将控制模块、保护模块、电压调节模块、电压检测模块、电流检测模块合并于电路内。由控制模块的微控制单元控制三极管进行导通和截止,能够实现对dc降压芯片的使能控制;通过保护模块确保端子在没有接任何设备的时候输出电源稳定,提高了电路的安全性;通过电压调节模块进行输出电压调节,电流检测设备采样出电压值,并计算当前负载的电流,电压检测设备采样出电压值,并计算当前输出电压,实现负载监测。本电路结构简单,并可以同时实现负载保护、监测、输出电压调节、及控制功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负载保护、监测、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接口模块、控制模块、降压模块、电压调节模块、保护模块、电压检测模块和电流检测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载保护、监测、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压模块包括DC降压芯片、第一电容、第一电感、第四电阻、第五电阻和第二电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负载保护、监测、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接口模块包括第一极性电容,第一极性电容的正极分别连接外接电源和DC降压模块的VIN引脚,第一极性电容的负极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负载保护、监测、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微控制单元、第一电阻、三极管、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负载保护、监测、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调节模块包括第六电阻、第七电阻和拨码开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负载保护、监测、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模块包括第二极性电容、第八电阻、第十电阻和端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负载保护、监测、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检测模块包括第九电阻和电压检测设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负载保护、监测、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检测模块包括第三电容、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和电流检测设备;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载保护、监测、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接口模块、控制模块、降压模块、电压调节模块、保护模块、电压检测模块和电流检测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载保护、监测、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压模块包括dc降压芯片、第一电容、第一电感、第四电阻、第五电阻和第二电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负载保护、监测、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接口模块包括第一极性电容,第一极性电容的正极分别连接外接电源和dc降压模块的vin引脚,第一极性电容的负极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负载保护、监测、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天牛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鸥睿珂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