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质聚氨酯泡沫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051744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1 13: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软质聚氨酯泡沫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软质聚氨酯泡沫低温性能差、声学性能差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采用一种软质聚氨酯泡沫材料,由重量份数比100:25~55的组分A、B组成,以重量份数计,组分A包括蓖麻油10~40份,聚醚多元醇40~90份,聚合物多元醇0~20份,发泡剂1~4份,交联剂0.5~1.5份,催化剂0.5~1.5份,泡沫稳定剂0.4~1份;组分B包括聚碳酸酯多元醇和异氰酸酯单体;聚碳酸酯多元醇与异氰酸酯单体的比为5.8~59.3:100;聚碳酸酯多元醇由CO2与环氧烷烃聚合而成,官能度2~4,分子量1000~3000,CO2含量7~30wt%,伯羟基含量20~95wt%;蓖麻油的平均官能度为2.0~3.5,含量为85~95wt%,羟值为156~165mgKOH/g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可用于汽车软泡的工业应用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聚氨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软质聚氨酯泡沫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1、聚氨酯泡沫具有低密度、舒适性高、易加工成型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汽车领域,如座椅、扶手、顶棚、地毯等系统中;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对聚氨酯泡沫的声学性能要求日益剧增,同时在北方市场对泡沫的低温性能又有着巨大考验。其中,用软质聚氨酯泡沫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硬度和不同频率下的吸音系数和来表示软质聚氨酯泡沫低温性能和声学性能,同一条件下的硬度越低说明软质聚氨酯泡沫低温性能越好,同一条件下的吸音系数越高说明软质聚氨酯泡沫声学性能越好。

2、一般软泡在汽车领域应用中,很难在低温性能中取得一个相对较理想的平衡。再由于低温性能对交联密度的限制,对声学性能调整提升产生了极大的限制;所以,通过引入酯键和线性结构链段对解决上述问题具有重要的显示意义。

3、中国专利cn 116874719 a公开了一种软质聚氨酯泡沫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采用聚碳酸酯多元醇提升了流动性、物理性能和粘接性,并未提及低温性能和声学性能。本专利技术专利通过在其体系中引入蓖麻油很好的解决了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软质聚氨酯泡沫材料,由组分A和组分B组成,组分A与组分B的重量份数比为100:25~55,其中,组分A以重量份数计包括:蓖麻油10~40份,聚醚多元醇40~90份,聚合物多元醇0~20份,发泡剂1~4份,交联剂0.5~1.5份,催化剂0.5~1.5份,泡沫稳定剂0.4~1份;组分B为聚碳酸酯多元醇改性异氰酸酯,包括聚碳酸酯多元醇和异氰酸酯单体;聚碳酸酯多元醇与异氰酸酯单体的比为5.8~59.3:100;其中,所述的聚碳酸酯多元醇由CO2与环氧烷烃聚合而成,其官能度为2~4,分子量为1000~3000,CO2含量为7~30wt%,伯羟基含量为20~95wt%;所述的聚醚多元醇的官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质聚氨酯泡沫材料,由组分a和组分b组成,组分a与组分b的重量份数比为100:25~55,其中,组分a以重量份数计包括:蓖麻油10~40份,聚醚多元醇40~90份,聚合物多元醇0~20份,发泡剂1~4份,交联剂0.5~1.5份,催化剂0.5~1.5份,泡沫稳定剂0.4~1份;组分b为聚碳酸酯多元醇改性异氰酸酯,包括聚碳酸酯多元醇和异氰酸酯单体;聚碳酸酯多元醇与异氰酸酯单体的比为5.8~59.3:100;其中,所述的聚碳酸酯多元醇由co2与环氧烷烃聚合而成,其官能度为2~4,分子量为1000~3000,co2含量为7~30wt%,伯羟基含量为20~95wt%;所述的聚醚多元醇的官能度为2.5~4,分子量为6000~8500,伯羟基含量为70~90wt%;所述的发泡剂为水;所述的交联剂选自小分子醇类或醇胺类中的至少两种;所述的催化剂为自胺类催化剂;所述的泡沫稳定剂为聚醚改性有机硅表面活性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质聚氨酯泡沫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碳酸酯多元醇改性异氰酸酯由聚碳酸酯多元醇与异氰酸酯单体进行氨基甲酸酯改性而成,其异氰酸酯基含量为20~31.5wt%;所述的异氰酸酯单体选自2,4-甲苯二异氰酸酯、2,6-甲苯二异氰酸酯、2,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德杰卞强
申请(专利权)人:长华化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