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属于医疗器械,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带有可主动调节支架的介入式血泵。
技术介绍
1、介入式血泵主要用于辅助心衰患者的血液正常流通,即将血泵经患者皮肤插入到血管,通过血管输送到指定工作位置,利用叶轮旋转产生的负压将左心室内的血液抽吸进主动脉,从而辅助心脏泵血,以维持患者所需的血液流动。
2、血泵在介入过程中需要保证尽量小的径向尺寸,避免撑破血管,尤其在植入处的血管较细,其内径不超过8mm,而工作位置处的血管较粗,直径能够达到25-30mm。大部分现有的介入式血泵采用小尺寸结构直接植入血管,其为了获得期望的辅助流量叶轮转速通常达到20000rpm,如此一来,必定存在血液性能不佳的问题,甚至出现溶血、血栓问题。另外有少部分的介入式血泵采用折叠结构,例如公告号为cn116271502a的专利,其设计了一种可折叠式泵头,该专利技术的核心部件为支架,所述支架采用记忆金属材料呈多网孔设计,在自然状态下为展开状态,在外界约束下可实现收缩,该支架需要与体外植入设备一同使用。如公告号为cn116251289a的专利,其利用折叠鞘和过渡鞘对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可主动调节支架的介入式血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体和可主动调节支架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可主动调节支架的介入式血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形支架为中间呈圆柱状,两端呈圆台状的网状结构,具体包括前支撑腿、主支撑部、副支撑部、后支撑腿和周向连接部,所述前支撑腿的一端和所述主支撑部的一端连接,所述前支撑腿的另一端与所述前导铰接,所述后支撑腿的一端和所述主支撑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后支撑腿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动件铰接,所述副支撑部与所述主支撑部间隔交错设置,且所述副支撑部的两端分别通过周向设置的所述周向连接部与所述主支撑部连接。
3.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可主动调节支架的介入式血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体和可主动调节支架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可主动调节支架的介入式血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形支架为中间呈圆柱状,两端呈圆台状的网状结构,具体包括前支撑腿、主支撑部、副支撑部、后支撑腿和周向连接部,所述前支撑腿的一端和所述主支撑部的一端连接,所述前支撑腿的另一端与所述前导铰接,所述后支撑腿的一端和所述主支撑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后支撑腿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动件铰接,所述副支撑部与所述主支撑部间隔交错设置,且所述副支撑部的两端分别通过周向设置的所述周向连接部与所述主支撑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可主动调节支架的介入式血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撑腿和所述后支撑腿的结构相同,所述前支撑腿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一变形部和第一柱状凸台,所述第一支撑部呈直条状,所述第一变形部呈弯条状且与所述主支撑部和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一端相连,以及与所述主支撑部的径向内侧面相切;所述第一柱状凸台设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末端并与所述前导铰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有可主动调节支架的介入式血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厚度为所述主支撑部厚度的一半,所述第一变形部的厚度为所述第一支撑部厚度的一半,所述第一变形部的曲边长为所述前支撑腿总长度的2/10-3/10。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有可主动调节支架的介入式血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撑部和所述副支撑部呈直条状,截面呈正方形,所述副支撑部的长度为所述主支撑部长度的一半;所述主支撑部的数量为10-16个,相邻两个所述主支撑部之间设有两个有一定轴向间隔的副支撑部,所述副支撑部的数量为所述主支撑部的两倍。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有可主动调节支架的介入式血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向连接部...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