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重力坝下游坝坡生态打造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重力坝下游坝坡生态打造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513002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1 13: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重力坝下游坝坡生态打造系统及方法。包括取水主管、排水盲沟、取水支管、灌溉喷头和生态混凝土结构,重力坝左右两岸于坝顶分别设有第一排水盲沟,坝顶沿长度方向设有用于连通第一排水盲沟的第二排水盲沟,取水主管设置于与第一排水盲沟对应位置处,且一端与第一排水盲沟连通,另一端延伸至水库,重力坝下游坝坡设有生态混凝土结构,重力坝沿长度方向均匀设有多个取水支管,取水支管一端与第二排水盲沟连通,另一端延伸至生态混凝土结构表面,取水支管上设有灌溉喷头。在原有水利水电大坝工程领域混凝土重力坝结构设计的基础上,深度结合植被混凝土结构、绿化喷灌等技术,完成重力坝下游坝坡生态打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利工程,具体涉及一种重力坝下游坝坡生态打造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1、传统的水利工程中,重力坝建设主要关注建筑物本身的安全性,坝体面生命周期中始终保持裸露的混凝土面,无法满足下游坝坡的景观绿化需求。随着建筑物设计、施工技术及工程管理的日趋成熟,业主的关注点集中在枢纽区的整体景观建设,打造适宜当地居民休闲旅游的首选景地,因此将占据枢纽区主要视野的大坝纳入景观规划显得尤为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重力坝下游坝坡生态打造系统及方法,在原有水利水电大坝工程领域混凝土重力坝结构设计的基础上,深度结合植被混凝土结构、绿化喷灌等技术,完成重力坝下游坝坡生态打造。

2、本专利技术一种重力坝下游坝坡生态打造系统,包括取水主管、排水盲沟、取水支管、灌溉喷头和生态混凝土结构,重力坝左右两岸于坝顶分别设有第一排水盲沟,坝顶沿长度方向设有用于连通两端第一排水盲沟的第二排水盲沟,所述取水主管设置于与所述第一排水盲沟对应位置处,且一端与所述第一排水盲沟连通,另一端延伸至水库,所述重力坝下游坝坡设有生态混凝土结构,所述重力坝沿长度方向均匀设有多个取水支管,所述取水支管一端与所述第二排水盲沟连通,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生态混凝土结构表面,所述取水支管上设有灌溉喷头。

3、较为优选的,还包括电缆沟和启闭控制房,所述启闭控制房设置于坝顶中部,所述电缆沟沿坝体长度方向设置于坝顶,所述启闭控制房内设有用于控制所述灌溉喷头周期性开启的控制单元。

4、较为优选的,所述排水盲沟内设有肥料。

5、较为优选的,所述生态混凝土结构包括原始坡面、铺设于原始坡面表面的植被混凝土基层、设置于所述植被混凝土基层表面的植被混凝土面层,所述植被混凝土基层内设有铁丝网。

6、较为优选的,所述铁丝网与所述原始坡面之间设有植生棒,所述原始坡面底部开设有植生孔。

7、较为优选的,每一列锚钉的一侧均设有一根植生棒,所述植生棒的植入方向与所述锚钉相互垂直。

8、较为优选的,所述锚钉的长度为500~800毫米,若所述原始坡面为硬岩,当所述锚钉所处原始坡面部位为硬岩时,所述锚钉的长度为500毫米;当所述锚钉所处原始坡面部位为破碎、松散结构时,所述锚钉的长度为800毫米。

9、较为优选的,所述取水主管和所述取水支管均与坝体之间通过螺栓固定。

1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利用上述系统的重力坝下游坝坡生态打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1、植被混凝土材料制备;

12、坡面预处理;

13、植被混凝土喷射;

14、移栽藤灌幼苗、覆盖、养护管理;

15、其中,所述坡面预处理包括清坡、植生棒的填充安装、植生孔和导根孔钻凿、挂网。

16、较为优选的,所述植被混凝土材料制备包括植被混凝土生境基材配备和植被混凝土生境基材配置及拌合;

17、所述植被混凝土生境基材配备包括种植土、水泥、有机物料、植被混凝土生态剂、钢筋、铁丝网、有机肥;

18、所述植被混凝土生境基材配置及拌合包括基材配置及精准配料、混合植物种子定装配置。

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系统在原有水利水电大坝工程领域混凝土重力坝结构设计的基础上,深度结合植被混凝土结构、坝前取水、绿化喷灌等技术,并合理调整植被混凝土操作工艺,取水管布置、喷管头布置等,减少人工维护成本,完成景观植被的自动生长,打造重力坝下游生态区。改变了重力坝绿化景观设计缺失的现状,增加重力坝下游坝坡的绿化系统,实现多种景观植物在混凝土坝坡上的种植,增加观赏效果,为将水库打造成当地休闲景点创造条件。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重力坝下游坝坡生态打造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取水主管(1)、排水盲沟(2)、取水支管(5)、灌溉喷头(6)和生态混凝土结构(7),重力坝左右两岸于坝顶分别设有第一排水盲沟,坝顶沿长度方向设有用于连通两端第一排水盲沟的第二排水盲沟,所述取水主管(1)设置于与所述第一排水盲沟对应位置处,且一端与所述第一排水盲沟连通,另一端延伸至水库,所述重力坝下游坝坡设有生态混凝土结构(7),所述重力坝沿长度方向均匀设有多个取水支管(5),所述取水支管(5)一端与所述第二排水盲沟连通,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生态混凝土结构(7)表面,所述取水支管(5)上设有灌溉喷头(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力坝下游坝坡生态打造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缆沟(3)和启闭控制房(4),所述启闭控制房(4)设置于坝顶中部,所述电缆沟(3)沿坝体长度方向设置于坝顶,所述启闭控制房(4)内设有用于控制所述灌溉喷头(6)周期性开启的控制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力坝下游坝坡生态打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盲沟(2)内设有肥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力坝下游坝坡生态打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混凝土结构(7)包括原始坡面(15)、铺设于原始坡面(15)表面的植被混凝土基层(16)、设置于所述植被混凝土基层(16)表面的植被混凝土面层(17),所述植被混凝土基层(16)内设有铁丝网(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重力坝下游坝坡生态打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铁丝网(11)与所述原始坡面(15)之间设有植生棒(13),所述原始坡面(15)底部开设有植生孔(1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重力坝下游坝坡生态打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列锚钉(12)的一侧均设有一根植生棒(13),所述植生棒(13)的植入方向与所述锚钉(12)相互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重力坝下游坝坡生态打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锚钉(12)的长度为500~800毫米,若所述原始坡面(15)为硬岩,当所述锚钉(12)所处原始坡面(15)部位为硬岩时,所述锚钉(12)的长度为500毫米;当所述锚钉(12)所处原始坡面(15)部位为破碎、松散结构时,所述锚钉(12)的长度为800毫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力坝下游坝坡生态打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水主管(1)和所述取水支管(5)均与坝体之间通过螺栓固定。

9.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系统的重力坝下游坝坡生态打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被混凝土材料制备包括植被混凝土生境基材配备和植被混凝土生境基材配置及拌合;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力坝下游坝坡生态打造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取水主管(1)、排水盲沟(2)、取水支管(5)、灌溉喷头(6)和生态混凝土结构(7),重力坝左右两岸于坝顶分别设有第一排水盲沟,坝顶沿长度方向设有用于连通两端第一排水盲沟的第二排水盲沟,所述取水主管(1)设置于与所述第一排水盲沟对应位置处,且一端与所述第一排水盲沟连通,另一端延伸至水库,所述重力坝下游坝坡设有生态混凝土结构(7),所述重力坝沿长度方向均匀设有多个取水支管(5),所述取水支管(5)一端与所述第二排水盲沟连通,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生态混凝土结构(7)表面,所述取水支管(5)上设有灌溉喷头(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力坝下游坝坡生态打造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缆沟(3)和启闭控制房(4),所述启闭控制房(4)设置于坝顶中部,所述电缆沟(3)沿坝体长度方向设置于坝顶,所述启闭控制房(4)内设有用于控制所述灌溉喷头(6)周期性开启的控制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力坝下游坝坡生态打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盲沟(2)内设有肥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力坝下游坝坡生态打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混凝土结构(7)包括原始坡面(15)、铺设于原始坡面(15)表面的植被混凝土基层(16)、设置于所述植被混凝土基层(16)表面的植被混凝土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道明龚汉忠许云强李振华郑光俊刘兵牛俊伟孙先忍刘家林李东志戢超李明忠吴优刘占巍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