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建筑工程用降尘设备制造技术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巡康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工程用降尘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51247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1 13: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工程用降尘设备。要处理的技术问题为:在粉状材料运输过程中,因车辆颠簸而造成运输车内粉尘飞扬,且现有技术在利用水雾降尘时,粉尘与水的结合性较差,难以使粉尘快速沉降,影响降尘效率。技术方案是:一种建筑工程用降尘设备,包括有固定筒和排气管;固定筒的下侧安装有排气管。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进液管的上下往复运动和旋转,实现了在进液管上下往复运动的同时达到溢流效果;通过齿轮和第二驱动件配合工作,实现了在带动进液管旋转的同时,带动转动杆转动,达到对引流板表面的抑尘剂稀释液均匀涂抹的目的,便于粉尘与抑尘剂稀释液进行初步结合,提升溢流时粉尘与水流结合并沉降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工程用降尘设备


技术介绍

1、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需要使用多种不同的建筑材料,利用运输设备将施工材料运输至施工现场,通常是使用运输车进行运输,再将材料由人工搬运堆放至指定的地点。在运送粉状建筑材料的过程中,由于运输车在运输时进过颠簸不平的路段,造成材料之间相互碰撞,导致运输车内粉尘飞扬,对运输车的内部造成粉尘的堆积,同时在人工搬运材料进行堆放时,也加重了施工现场本身的粉尘污染。

2、同时现有利用水雾降尘的方法中,细微粉尘与水的结合效果差,粉尘浮于水的表面不易沉降,普通静置等待粉尘沉降所需时间长,导致除尘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在粉状材料运输过程中,因车辆颠簸而造成运输车内粉尘飞扬,且现有技术在利用水雾降尘时,粉尘与水的结合性较差,难以使粉尘快速沉降,影响降尘效率的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用降尘设备。

2、技术方案是:一种建筑工程用降尘设备,包括有固定筒、排气管、进气管、进液管;固定筒的下侧安装有排气管;固定筒的上侧安装有进气管;固定筒内侧中部滑动连接有进液管;还包括有引流板、单向阀片和溢流环;进液管下侧活动连接有用于将粉末与抑尘剂稀释液进行初步混合的引流板;引流板上开设有若干个通孔;每个通孔内各安装有一个单向阀片;引流板周围安装有用于将浮于液体表面的粉尘向下引流的溢流环。

3、进一步,进气管设置为7字型弯管。

4、进一步,引流板上开设有若干个呈弧形的回流槽,且每个回流槽均设置为沿引流板边缘方向斜向下倾斜。

5、进一步,还包括有套筒和转动杆;进液管中部固接有套筒;进液管下侧固接有若干个用于将抑尘剂稀释液在引流板铺开从而与粉尘结合的转动杆;每个转动杆下侧均设置有一个出液口。

6、进一步,每个出液口均设置为倾斜向下。

7、进一步,每个转动杆下侧均设置为凸弧状。

8、进一步,还包括有引导环;固定筒的内侧固接有引导环。

9、进一步,还包括有第一驱动件、齿轮、第二驱动件和固定块;固定筒顶部固接有第一驱动件;进液管上端固接有齿轮;固定筒顶部设置有一个第二驱动件;第二驱动件的输出端固接有另一个齿轮,且该齿轮与进液管上的齿轮相互啮合;套筒上固接有固定块,且固定块与第一驱动件的输出端固接。

10、进一步,还包括有滤布;引流板下部粘接有用于防止下侧水中的粉尘进入回流槽的滤布。

11、进一步,滤布设置为由上至下的扩口状。

12、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实现了通过第一驱动件和固定块的配合工作,带动进液管的上下往复运动和旋转,实现了在进液管的上下往复运动的同时达到溢流效果,即实现对水流的循环利用效果;

13、通过齿轮和第二驱动件配合工作,带动进液管的旋转,实现了带动进液管进行旋转的同时,带动转动杆进行转动,达到对引流板表面的抑尘剂稀释液均匀涂抹的目的,便于粉尘与抑尘剂稀释液进行初步结合,提升溢流时粉尘与水流结合并沉降的效率;

14、通过滤布对粉尘进行拦截,防止引流板和溢流环向上运动时,对处于水流上层的粉末进行吸附,导致粉尘从回流槽再次回流到引流板表面。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工程用降尘设备,包括有固定筒(1)、排气管(2)、进气管(3)、进液管(4);固定筒(1)的下侧安装有排气管(2);固定筒(1)的上侧安装有进气管(3);固定筒(1)内侧中部滑动连接有进液管(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引流板(5)、单向阀片(6)和溢流环(7);进液管(4)下侧活动连接有用于将粉末与抑尘剂稀释液进行初步混合的引流板(5);引流板(5)上开设有若干个通孔;每个通孔内各安装有一个单向阀片(6);引流板(5)周围安装有用于将浮于液体表面的粉尘向下引流的溢流环(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降尘设备,其特征在于:进气管(3)设置为7字型弯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降尘设备,其特征在于:引流板(5)上开设有若干个呈弧形的回流槽(5001),且每个回流槽(5001)均设置为沿引流板(5)边缘方向斜向下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降尘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套筒(101)和转动杆(102);进液管(4)中部固接有套筒(101);进液管(4)下侧固接有若干个用于将抑尘剂稀释液在引流板(5)铺开从而与粉尘结合的转动杆(102);每个转动杆(102)下侧均设置有一个出液口(1020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降尘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出液口(10201)均设置为倾斜向下。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降尘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转动杆(102)下侧均设置为凸弧状,且采用硅胶材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降尘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引导环(103);固定筒(1)的内侧固接有引导环(10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降尘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第一驱动件(104)、齿轮(105)、第二驱动件(106)和固定块(107);固定筒(1)顶部固接有第一驱动件(104);进液管(4)上端固接有齿轮(105);固定筒(1)顶部设置有一个第二驱动件(106);第二驱动件(106)的输出端固接有另一个齿轮(105),且该齿轮(105)与进液管(4)上的齿轮(105)相互啮合;套筒(101)上固接有固定块(107),且固定块(107)与第一驱动件(104)的输出端固接。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降尘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滤布(201);引流板(5)下部粘接有用于防止下侧水中的粉尘进入回流槽(5001)的滤布(20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降尘设备,其特征在于:滤布(201)设置为由上至下的扩口状。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工程用降尘设备,包括有固定筒(1)、排气管(2)、进气管(3)、进液管(4);固定筒(1)的下侧安装有排气管(2);固定筒(1)的上侧安装有进气管(3);固定筒(1)内侧中部滑动连接有进液管(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引流板(5)、单向阀片(6)和溢流环(7);进液管(4)下侧活动连接有用于将粉末与抑尘剂稀释液进行初步混合的引流板(5);引流板(5)上开设有若干个通孔;每个通孔内各安装有一个单向阀片(6);引流板(5)周围安装有用于将浮于液体表面的粉尘向下引流的溢流环(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降尘设备,其特征在于:进气管(3)设置为7字型弯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降尘设备,其特征在于:引流板(5)上开设有若干个呈弧形的回流槽(5001),且每个回流槽(5001)均设置为沿引流板(5)边缘方向斜向下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降尘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套筒(101)和转动杆(102);进液管(4)中部固接有套筒(101);进液管(4)下侧固接有若干个用于将抑尘剂稀释液在引流板(5)铺开从而与粉尘结合的转动杆(102);每个转动杆(102)下侧均设置有一个出液口(1020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巡康
申请(专利权)人:陈巡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