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改性纳米纤维隔膜、锂硫电池及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改性纳米纤维隔膜、锂硫电池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509151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1 13: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性纳米纤维隔膜、锂硫电池及方法,属于锂硫电池隔膜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取碳纳米管添加至偶联剂溶液中,搅拌后超声分散并进行水浴加热;再进行真空抽滤、清洗、干燥,得到改性碳纳米管;取金属纳米颗粒超声分散至有机溶剂中,随后加入改性碳纳米管,并剧烈搅拌,进行干燥得到金属纳米颗粒@碳纳米管;将金属纳米颗粒@碳纳米管加到N,N‑二甲基乙酰胺中,加热搅拌;再加入高分子纤维,进行加热搅拌,得到静电纺丝前驱液;将前驱液进行静电纺丝,得到金属纳米颗粒@碳纳米管@纳米纤维隔膜。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金属纳米颗粒@碳纳米管@纳米纤维隔膜之间的3D网状结构,增强对多硫化物的吸附,进而减少了多硫化物的迁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锂硫电池隔膜,具体涉及一种改性纳米纤维隔膜、锂硫电池及方法


技术介绍

1、隔膜为锂硫电池的重要部件,不仅要保证锂离子的迁移,还要能够阻挡多硫化物跨膜扩散、抑制穿梭效应。

2、传统的锂硫电池隔膜主要为聚烯烃类隔膜。这类隔膜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高的孔隙率,但是对降低多硫化物的跨膜扩散方面有所欠缺,进而会出现活性物质失活、电池容量快速衰退的现象。为了抑制穿梭效应,可以在隔膜的正极侧面涂覆一层功能材料,通过化学吸附作用将多硫化物限制在正极侧。

3、然而,在隔膜上涂覆功能层制备过程繁琐,而且容易出现涂覆不均等问题,无法有效发挥降低穿梭效应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1、专利技术目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改性纳米纤维隔膜、锂硫电池及方法。

2、技术方案:一种改性纳米纤维隔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步骤一、取碳纳米管添加至偶联剂溶液中,搅拌后进行超声分散2~3h,随后进行水浴加热;再进行真空抽滤、清洗、干燥,得到改性碳纳米管;

4、步骤二、取金属纳米颗粒超声分散至有机溶剂中,随后加入改性碳纳米管,并在室温下剧烈搅拌3~5h,进行干燥得到金属纳米颗粒@碳纳米管;

5、步骤三、将金属纳米颗粒@碳纳米管加到n,n-二甲基乙酰胺中,在温度70~80℃搅拌40~50min;再加入高分子纤维,进行加热搅拌,得到静电纺丝前驱液;

6、步骤四、将前驱液进行静电纺丝,纺丝工艺参数:喷射速度0.5~0.8ml/h,电压14~16kv,收集板距离12~14cm,得到纳米纤维膜;将纳米纤维膜进行干燥,得到金属纳米颗粒@碳纳米管@纳米纤维隔膜。

7、优选地,所述步骤一中偶联剂包括: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或铝酸酯中的一种。

8、优选地,所述步骤二中的金属纳米颗粒为:uio-66、uio-66-oh、zif-8、或mg-mof-74中的一种或多种。

9、上述的uio-66、uio-66-oh主要采用zrcl4制备,zif-8主要采用zn(no3)2制备,mg-mof-74主要采用mg(no3)2制备,具体制备步骤为现有,在此不做赘述。

10、优选地,所述步骤三中高分子纤维包括: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聚丙烯腈、或聚酰亚胺中的一种。

11、优选地,所述步骤二中金属纳米颗粒与改性碳纳米管的体积比为:1:(1~3)。

12、优选地,所述步骤三中金属框架纳米颗粒@碳纳米管与高分子纤维的体积比为:1:(30~50)。

13、优选地,所述步骤一中进行水浴加热为在温度80~90℃下,水浴搅拌4~5h。

14、优选地,所述步骤三中进行加热搅拌为在温度60~80℃下,搅拌2~3h。

15、在另一个技术方案中,提供了一种改性纳米纤维隔膜,由上述的一种改性纳米纤维隔膜的制备方法制得。

16、上述方法制备的金属纳米颗粒@碳纳米管@纳米纤维隔膜,纤维直径分布均匀,提供大量的活性位点,为多孔的3d网状结构有利于锂离子的快速迁移。在现有技术中的高分子纤维结构上增添金属纳米颗粒@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形成金属纳米颗粒@碳纳米管@纳米纤维隔膜,由于金属纳米颗粒上的不饱和的金属位点、以及碳纳米关的导电性,改善高分子纤维的性能,提高隔膜对多硫化物的吸附并加速其转化,抑制穿梭效应。

17、在另一个技术方案中,提供了一种锂硫电池,包括上述的一种改性纳米纤维隔膜。

18、有益效果:

19、(1)本专利技术中对碳纳米管进行改性降低碳纳米管的晶面峰,从而使得碳纳米管的结晶度下降;而且碳纳米管表面引入活性基团,进而提高与金属纳米颗粒的界面结合强度,从而制备金属纳米颗粒@碳纳米管;

20、(2)金属纳米颗粒@碳纳米管附着在高分子纤维上,形成金属纳米颗粒@碳纳米管@纳米纤维隔膜;金属纳米颗粒@碳纳米管@纳米纤维隔膜之间的3d网状结构,有助于锂离子的快速迁移及电子的快速扩散;金属纳米颗粒上不饱和的金属位点,以及碳纳米管的比表面积,表面能大,增强对多硫化物的吸附,进而减少了多硫化物的迁移。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性纳米纤维隔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性纳米纤维隔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性纳米纤维隔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性纳米纤维隔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性纳米纤维隔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性纳米纤维隔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性纳米纤维隔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性纳米纤维隔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9.一种改性纳米纤维隔膜,其特征在于,由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改性纳米纤维隔膜的制备方法制得。

10.一种锂硫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一种改性纳米纤维隔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性纳米纤维隔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性纳米纤维隔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性纳米纤维隔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性纳米纤维隔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性纳米纤维隔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6.如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海燕张久俊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通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