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聚拢极耳的极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50660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1 13:21
本技术涉及电极柱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聚拢极耳的极柱,包括用于连接电芯的内连接部和用于连接外部电路的外连接部,其特征在于,内连接部包括至少两导电部,相邻两导电部之间形成用于夹紧电芯的极耳的夹紧区,导电部与极耳均连接;极柱还包括可导电的连接结构,连接结构与外连接部连接,至少两导电部设于连接结构上;本技术通过改变极柱的结构,极柱在连接极耳时能够聚拢极耳。此时原本较薄的单个极耳在被聚拢时形成较厚的极耳组,较厚的极耳组可以提供更高的机械稳定性,减少了极耳变形和松动的风险,确保了极耳与极柱之间电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极柱的,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聚拢极耳的极柱


技术介绍

1、极柱是一种被普遍运用于电池内部的导电结构。极柱包括内连接部与外连接部,它的内连接部用于与电芯连接,其外连接部通常为圆形、椭圆形或者方形的段圆柱形状、用于与外部电路连接。如今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许多用电设备(如户外大型用电设备、需要单独供电的精密设备等)均由插接式电池进行供电,插接式电池中所使用的极片其极耳多为极薄的箔材,在与极柱电连接时具有容易松动的缺点,导致电流不稳定,甚至使电池及用电设备发生损坏。

2、授权公告号cn217009486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电池,其包括叠片电芯组、固定支架、盖板和连接片。叠片电芯组包括多个叠加设置的电芯,每个电芯均包括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多个正极极耳聚拢形成正极极耳组,多个负极极耳聚拢形成负极极耳组。固定支架盖设于叠片电芯组设置有正极极耳组或负极极耳组的侧面,固定支架上设置有通孔,正极极耳组或负极极耳组揉平设置在通孔内。盖板盖设于固定支架的外侧,盖板上设置有正极极柱或负极极柱。连接片用于连接正极极耳组与正极极柱,或连接片用于连接负极极耳组与负极极柱。

3、但这样的装置仍有其局限性。上述电池通过将揉平的极耳组设置于固定支架的通孔内,达到极耳聚拢的效果,但并不能应用于已生产的电池内部,且具有结构较为复杂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聚拢极耳的极柱,结构简单,能够仅仅改造极柱达到聚拢极耳的效果,提升极柱和极耳电连接的稳定性,提高电池产品质量。

2、本技术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可聚拢极耳的极柱,包括用于连接电芯的内连接部和用于连接外部电路的外连接部,其特征在于,内连接部包括至少两导电部,相邻两导电部之间形成用于夹紧电芯的极耳的夹紧区,导电部与极耳均连接;极柱还包括可导电的连接结构,连接结构与外连接部连接,至少两导电部设于连接结构上。

3、进一步的,本技术提供的可聚拢极耳的极柱,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极柱还包括用于支撑导电部的支撑部,支撑部设于相邻两导电部之间。

4、进一步的,本技术提供的可聚拢极耳的极柱,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连接结构包括可伸缩的伸缩件,至少两导电部设于伸缩件上。

5、进一步的,本技术提供的可聚拢极耳的极柱,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伸缩件包括若干个依次套接的套管,若干个套管的截面积沿远离外连接部方向依次缩小,导电部与套管连接。

6、进一步的,本技术提供的可聚拢极耳的极柱,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相邻两导电部分别设置于相邻两套管上。

7、进一步的,本技术提供的可聚拢极耳的极柱,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导电部的端部设有连接部,连接部上开设有通孔;套管穿设于通孔、且与通孔的内壁抵接。

8、进一步的,本技术提供的可聚拢极耳的极柱,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支撑部包括两支撑轴,两支撑轴交叉设置、且通过活动部连接,支撑轴均一端与一导电部滑动连接,另一端与另一导电部滑动连接。

9、进一步的,本技术提供的可聚拢极耳的极柱,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通孔包括靠近外连接部方向的第一截面和远离外连接部方向的第二截面,第一截面的截面积大于第二截面的截面积,第二截面与套管抵接。

10、进一步的,本技术提供的可聚拢极耳的极柱,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套管的外壁和/或内壁上设有阻滑件,阻滑件与相邻套管抵接。

11、进一步的,本技术提供的可聚拢极耳的极柱,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外连接部的外侧设有环形的密封圈。

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3、1.本申请中,通过改变极柱的结构,极柱在连接极耳时能够聚拢极耳。具体地,极柱的内连接部被设置为至少两个导电部,通过相邻的两导电部将它们之间的多个极耳夹紧、此时多个极耳被紧密聚集在夹紧区,相较于原本较薄的单个极耳、多个极耳在被聚拢时形成较厚的极耳组,较厚的极耳组可以提供更高的机械稳定性,减少了极耳变形和松动的风险,确保了极耳与极柱之间电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此外,相比于传统的极柱所设置的一体式的内连接部,多个导电部的设计能够减少极柱的总重量,降低整体系统的负载并节省成本。

14、2.本申请中,通过在两导电部之间设置支撑部用以支撑导电部,能够保证本申请所提供的极柱在聚拢极耳时的稳定性。

15、3.本申请中,进一步将连接结构设置为伸缩件,可以使导电部通过伸缩件的伸缩调整相邻两导电部之间的距离,从而适配不同电池的需求。

16、4.本申请中,通过将伸缩件设置为套管结构,且于套管的内壁和/或外壁上设置阻滑件,能够对伸缩件的伸缩限度进行限定,防止套管脱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聚拢极耳的极柱,包括用于连接电芯的内连接部和用于连接外部电路的外连接部(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连接部包括至少两导电部(3),相邻两所述导电部(3)之间形成用于夹紧电芯的极耳的夹紧区(9),所述导电部(3)与所述极耳均连接;所述极柱还包括可导电的连接结构(2),所述连接结构(2)与所述外连接部(1)连接,至少两所述导电部(3)设于所述连接结构(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聚拢极耳的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导电部(3)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设于相邻两所述导电部(3)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聚拢极耳的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2)包括可伸缩的伸缩件,至少两所述导电部(3)设于所述伸缩件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聚拢极耳的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件包括若干个依次套接的套管(4),若干个所述套管(4)的截面积沿远离所述外连接部(1)方向依次缩小,所述导电部(3)与所述套管(4)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聚拢极耳的极柱,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所述导电部(3)分别设置于相邻两所述套管(4)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可聚拢极耳的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部(3)的端部设有连接部(7),所述连接部(7)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套管(4)穿设于所述通孔、且与所述通孔的内壁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聚拢极耳的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包括两支撑轴(5),两所述支撑轴(5)交叉设置、且通过活动部(6)连接,所述支撑轴(5)均一端与一所述导电部(3)滑动连接,另一端与另一所述导电部(3)滑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聚拢极耳的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包括靠近所述外连接部(1)方向的第一截面(71)和远离所述外连接部(1)方向的第二截面(72),所述第一截面(71)的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截面(72)的截面积,所述第二截面(72)与所述套管(4)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聚拢极耳的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4)的外壁和/或内壁上设有阻滑件,所述阻滑件与相邻所述套管(4)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聚拢极耳的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连接部(1)的外侧设有环形的密封圈(8)。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聚拢极耳的极柱,包括用于连接电芯的内连接部和用于连接外部电路的外连接部(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连接部包括至少两导电部(3),相邻两所述导电部(3)之间形成用于夹紧电芯的极耳的夹紧区(9),所述导电部(3)与所述极耳均连接;所述极柱还包括可导电的连接结构(2),所述连接结构(2)与所述外连接部(1)连接,至少两所述导电部(3)设于所述连接结构(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聚拢极耳的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导电部(3)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设于相邻两所述导电部(3)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聚拢极耳的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2)包括可伸缩的伸缩件,至少两所述导电部(3)设于所述伸缩件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聚拢极耳的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件包括若干个依次套接的套管(4),若干个所述套管(4)的截面积沿远离所述外连接部(1)方向依次缩小,所述导电部(3)与所述套管(4)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聚拢极耳的极柱,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所述导电部(3)分别设置于相邻两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贝
申请(专利权)人: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