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具有防护结构的气体发生装置及流体控制模块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具有防护结构的气体发生装置及流体控制模块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502520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6 19: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气体发生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防护结构的气体发生装置及流体控制模块,包括壳体、致动器以及至少一个第一防护部,壳体具有相对设置的顶壁和底壁,以及具有连接在顶壁和底壁之间的侧壁,致动器与顶壁之间形成第一气腔,并与底壁之间形成第二气腔,第一防护部位于第一气腔内与致动器相对地设置,并设置于致动器上,第一防护部的至少一部分区域位于致动器朝向顶壁的一侧,第一防护部伴随着致动器的弯曲振动和/或弹性变形而发生形位变化,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致动器上设置第一防护部,以将致动器在冲击载荷下的变形限制在弹性变形的范围内,从而避免致动器产生塑性变形而使得致动器的静态位置发生变化而导致的失效或性能劣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气体发生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防护结构的气体发生装置及流体控制模块


技术介绍

1、压电驱动型气体发生装置具有结构紧凑、易微小型化、响应速度快、功耗低及寿命长等优点,在医疗、生物及化工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需求。

2、公开号为cn102597520a的中国专利公开的流体泵声明了一种利用压电换能器作为致动器的气体发生装置,所述的致动器被设计为工作在第一阶共振模态或第三阶共振模态下,即便致动器是小型的,也能在弯曲振动过程中得到足够的振幅,从而确保流体泵的输出性能;公开号为cn108317093a的中国专利公开的鼓风机同样地声明了一种利用谐振式压电换能器作为促动器的气体发生装置;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压电驱动型气体发生装置的结构紧凑性和微小型化程度,在技术迭代过程中,还出现了公开号为cn209838655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垂直支承微型压电泵及公开号为cn213063904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压电微泵的错层支承结构及气体控制装置;

3、通过对上述的现有气体发生装置的结构原理研究发现,现有技术中,为了使得压电致动器在外部电信号激励下能够获得更大的振动位移,都是将压电致动器的振动部通过类似于弹簧的支承结构支承在围成腔室的侧壁上,通过调整这一支承结构的刚度,使得振动部以实质不受约束的状态振动。然而,当将这类气体发生装置应用于终端产品时,通常需要满足严苛的稳定性试验,其中就包含了耐冲击试验,在冲击载荷下,惯性力作用于致动器的振动部致使振动部产生过大移位。有时超过屈服点的拉伸应力作用于上述致动器的支承结构,从而使支承结构发生塑性变形。导致振动部的静态位置发生变化,因此存在受到冲击载荷时,气体发生装置出现故障、性能劣化的危险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现提供一种具有防护结构的气体发生装置及流体控制模块,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具有弹性支承结构的压电驱动型气体发生装置在冲击载荷作用下易失效或性能劣化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防护结构的气体发生装置,包括:

3、壳体,具有相对设置的顶壁和底壁,以及具有连接在顶壁和底壁之间的侧壁,所述顶壁、底壁及侧壁围成一容纳腔;

4、致动器,位于所述容纳腔内并被支承于所述壳体,所述致动器与所述顶壁之间形成第一气腔,并与所述底壁之间形成第二气腔,所述致动器包括基板及压电陶瓷片,所述基板具有第一主面和第二主面,所述压电陶瓷片与所述基板的第一主面或第二主面接合,并使所述致动器弯曲振动,所述顶壁具有与第一气腔连通的至少一个第一孔部,所述底壁的一部分形成为共振部,所述共振部靠近所述基板的一侧形成为第二气腔的内壁,所述致动器振动时第二气腔内压力变动使共振部产生振动,所述共振部位于第二气腔内的一侧至少贯穿有一个第二孔部,所述第二孔部与所述致动器相对设置;

5、以及至少一个第一防护部,位于第一气腔内与所述致动器相对地设置,并设置于致动器上,所述第一防护部的至少一部分区域位于致动器朝向所述顶壁的一侧,所述第一防护部伴随着致动器的弯曲振动和/或弹性变形而发生形位变化。

6、第一防护部的第一种设置方案:所述第一防护部与致动器固定连接;

7、所述第一防护部的形位变化空间为在所述致动器弯曲振动时不与所述顶壁接触的第一空间以及在所述致动器弹性变形时超出第一空间的所述第一防护部得以与所述顶壁形成抵接的第二空间。

8、第一防护部的第二种设置方案:第一防护部固定连接于所述致动器的朝向所述顶壁的一侧表面,所述第一防护部为能够透气的板状或薄膜状的第一防护部,且具有弹性;

9、所述第一防护部在所述致动器弯曲振动时第一防护部得以与所述顶壁形成抵接。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防护部背离致动器的一侧与顶壁接触。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防护部固定连接于致动器朝向所述顶壁的一侧表面,并局部或整体覆盖住致动器朝向所述顶壁的一侧表面。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防护部固定在致动器的外周,并局部或整体覆盖住致动器朝向所述顶壁的一侧表面。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防护部固定连接在致动器弯曲振动的波节位置,并局部或整体覆盖住致动器朝向所述顶壁的一侧表面。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防护部呈板状或薄膜状。

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防护部的材质包括高分子材料和金属材料中至少一种。

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防护部为海绵板、岩棉板或多孔透气膜。

1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防护部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各第一防护部之间间隔设置。

1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防护部具有支持部和突出部,所述支持部一端与致动器连接,另一端从所述致动器朝向所述第一气腔突出:所述支持部的另一端与突出部连接,所述突出部从所述支持部向所述顶壁侧突出,并悬置于所述第一气腔。

19、第一防护部的第三种设置方案:所述第一防护部接触而非固定的设置于所述致动器的朝向所述顶壁的一侧表面;

20、所述第一防护部的形位变化空间为在所述致动器弯曲振动时不与所述顶壁接触的第三空间以及在所述致动器弹性变形时超出第三空间的所述第一防护部得以与所述顶壁形成抵接的第四空间。

21、第一防护部的第四种设置方案:所述第一防护部接触而非固定的设置于所述致动器的朝向所述顶壁的一侧表面,所述第一防护部在所述致动器弯曲振动时第一防护部得以与所述顶壁形成抵接,所述第一防护部为能够透气的板状或薄膜状的第一防护部,且具有弹性;

22、所述第一防护部在所述致动器弯曲振动时第一防护部得以与所述顶壁形成抵接。

2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防护部背离致动器的一侧与顶壁接触;

2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防护部局部或整体覆盖致动器朝向顶壁的一侧表面。

2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防护部为海绵板、岩棉板或多孔透气膜。

2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防护部具有一个时,所述第一防护部的几何中心与致动器的几何中心位于同一轴线;

27、所述第一防护部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时,所有第一防护部相互间隔设置形成防护单元,防护单元的几何中心与致动器的几何中心位于同一轴线。

28、关于第二气腔的设置,还包括第二防护部,所述第二防护部位于第二气腔内与所述致动器相对地设置,并设置于致动器上,所述第二防护部的至少一部分区域位于致动器朝向所述底壁的一侧,所述第二防护部伴随着致动器的弯曲振动和/或弹性变形而发生形位变化。

29、第二防护部的第一种设置方案:所述第二防护部与致动器固定连接;

30、所述第二防护部的形位变化空间为在所述致动器弯曲振动时不与所述底壁接触的第五空间以及在所述致动器弹性变形时超出第五空间的所述第二防护部得以与所述底壁形成抵接的第六空间。

31、第二防护部的第二种设置方案:所述第二防护部固定连接于所述致动器的朝向所述底壁的一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防护结构的气体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护结构的气体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部(8)与致动器(2)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护结构的气体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部(8)固定连接于所述致动器(2)的朝向所述顶壁(11)的一侧表面,所述第一防护部(8)为能够透气的板状或薄膜状的第一防护部(8),且具有弹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防护结构的气体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部(8)背离致动器(2)的一侧与顶壁(11)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2、3或4任一项所述的具有防护结构的气体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部(8)固定连接于致动器(2)朝向所述顶壁(11)的一侧表面,并局部或整体覆盖住致动器(2)朝向所述顶壁(11)的一侧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2、3或4任一项所述的具有防护结构的气体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部(8)固定在致动器(2)的外周,并局部或整体覆盖住致动器(2)朝向所述顶壁(11)的一侧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2、3或4任一项所述的具有防护结构的气体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部(8)固定连接在致动器(2)弯曲振动的波节位置(21),并局部或整体覆盖住致动器(2)朝向所述顶壁(11)的一侧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防护结构的气体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部(8)呈板状或薄膜状。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防护结构的气体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部(8)的材质包括高分子材料和金属材料中至少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具有防护结构的气体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部(8)为海绵板、岩棉板或多孔透气膜。

11.根据权利要求2、3或4任一项所述的具有防护结构的气体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部(8)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各第一防护部(8)之间间隔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2、3、4或9任一项所述的具有防护结构的气体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部(8)具有支持部(81)和突出部(82),所述支持部(81)一端与致动器(2)连接,另一端从所述致动器(2)朝向所述第一气腔(5)突出:所述支持部(81)的另一端与突出部(82)连接,所述突出部(82)从所述支持部(81)向所述顶壁(11)侧突出,并悬置于所述第一气腔(5)。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护结构的气体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部(8)接触而非固定的设置于所述致动器(2)的朝向所述顶壁(11)的一侧表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护结构的气体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部(8)接触而非固定的设置于所述致动器(2)的朝向所述顶壁(11)的一侧表面,所述第一防护部(8)为能够透气的板状或薄膜状的第一防护部(8),且具有弹性;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具有防护结构的气体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部(8)背离致动器(2)的一侧与顶壁(11)接触。

16.根据权利要求13-15任一项所述的具有防护结构的气体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部(8)局部或整体覆盖致动器(2)朝向顶壁(11)的一侧表面。

17.根据权利要求13-15任一项所述的具有防护结构的气体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部(8)为海绵板、岩棉板或多孔透气膜。

18.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具有防护结构的气体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部(8)具有一个时,所述第一防护部(8)的几何中心与致动器(2)的几何中心位于同一轴线;

19.根据权利要求2、3、4、13、14或15任一项所述的具有防护结构的气体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防护部(9),所述第二防护部(9)位于第二气腔(6)内与所述致动器(2)相对地设置,并设置于致动器(2)上,所述第二防护部(9)的至少一部分区域位于致动器(2)朝向所述底壁(12)的一侧,所述第二防护部(9)伴随着致动器(2)的弯曲振动和/或弹性变形而发生形位变化。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具有防护结构的气体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护部(9)与致动器(2)固定连接;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具有防护结构的气体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护部(9)固定连接于所述致动器(2)的朝向所述底壁(12)的一侧表面,所述第二防护部(9)为能够透气的板状或薄膜状的第二防护部(9),且具有弹性;

22.根据权利要求2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防护结构的气体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护结构的气体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部(8)与致动器(2)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护结构的气体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部(8)固定连接于所述致动器(2)的朝向所述顶壁(11)的一侧表面,所述第一防护部(8)为能够透气的板状或薄膜状的第一防护部(8),且具有弹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防护结构的气体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部(8)背离致动器(2)的一侧与顶壁(11)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2、3或4任一项所述的具有防护结构的气体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部(8)固定连接于致动器(2)朝向所述顶壁(11)的一侧表面,并局部或整体覆盖住致动器(2)朝向所述顶壁(11)的一侧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2、3或4任一项所述的具有防护结构的气体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部(8)固定在致动器(2)的外周,并局部或整体覆盖住致动器(2)朝向所述顶壁(11)的一侧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2、3或4任一项所述的具有防护结构的气体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部(8)固定连接在致动器(2)弯曲振动的波节位置(21),并局部或整体覆盖住致动器(2)朝向所述顶壁(11)的一侧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防护结构的气体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部(8)呈板状或薄膜状。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防护结构的气体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部(8)的材质包括高分子材料和金属材料中至少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具有防护结构的气体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部(8)为海绵板、岩棉板或多孔透气膜。

11.根据权利要求2、3或4任一项所述的具有防护结构的气体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部(8)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各第一防护部(8)之间间隔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2、3、4或9任一项所述的具有防护结构的气体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部(8)具有支持部(81)和突出部(82),所述支持部(81)一端与致动器(2)连接,另一端从所述致动器(2)朝向所述第一气腔(5)突出:所述支持部(81)的另一端与突出部(82)连接,所述突出部(82)从所述支持部(81)向所述顶壁(11)侧突出,并悬置于所述第一气腔(5)。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护结构的气体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部(8)接触而非固定的设置于所述致动器(2)的朝向所述顶壁(11)的一侧表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护结构的气体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部(8)接触而非固定的设置于所述致动器(2)的朝向所述顶壁(11)的一侧表面,所述第一防护部(8)为能够透气的板状或薄膜状的第一防护部(8),且具有弹性;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具有防护结构的气体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部(8)背离致动器(2)的一侧与顶壁(11)接触。

16.根据权利要求13-15任一项所述的具有防护结构的气体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部(8)局部或整体覆盖致动器(2)朝向顶壁(11)的一侧表面。

17.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请求不公布姓名请求不公布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威图流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