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内模衬砌台车,尤其涉及一种隧道变断面内模衬砌台车。
技术介绍
1、国内外隧道施工工程经常会遇到结构尺寸大,断面类型多,施工难度较大的工程。在面对变化的断面时,如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保证隧道衬砌的质量,满足施工要求成为了隧道施工的一个重要问题。
2、由于传统的拱形二次衬砌难以实现不同断面间的转换问题,所以需要可变断面衬砌台车进行施工,来保证施工质量与精度要求,同时节约工期。传统的二次衬砌使用的台车一般只能满足一个断面的结构施工,传统的二次衬砌施工使用内模台车和外模模板的组合进行施工,内模台车只能局限于一个断面的结构尺寸,难以实现不同断面间的转换,另外需要二次拆拼,甚至需要多套台车配合进行变断面施工,因此,如何提供一种隧道变断面内模衬砌台车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隧道变断面内模衬砌台车,本专利技术以内模衬砌台车为主体,内模衬砌台车与现有的外模衬砌台车配合使用,不会出现变形,提高了振捣工作的效率,同时,通过伸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隧道变断面内模衬砌台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模台车主架(1),所述内模台车主架(1)两侧设置有内模台车侧架(7),所述内模台车主架(1)顶端与所述内模台车侧架(7)外侧均设置有若干相互连通的作业平台(3),所述内模台车主架(1)两侧底端设置有行走机构(2),所述内模台车主架(1)外侧环形设置有顶层模板(6),所述内模台车主架(1)顶部安装有分体式顶板(5),所述分体式顶板(5)顶面与顶层模板(6)底面通过液压连接机构(8)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变断面内模衬砌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模台车主架(1)包括两侧设置的主架底座(101),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变断面内模衬砌台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模台车主架(1),所述内模台车主架(1)两侧设置有内模台车侧架(7),所述内模台车主架(1)顶端与所述内模台车侧架(7)外侧均设置有若干相互连通的作业平台(3),所述内模台车主架(1)两侧底端设置有行走机构(2),所述内模台车主架(1)外侧环形设置有顶层模板(6),所述内模台车主架(1)顶部安装有分体式顶板(5),所述分体式顶板(5)顶面与顶层模板(6)底面通过液压连接机构(8)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变断面内模衬砌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模台车主架(1)包括两侧设置的主架底座(101),所述主架底座(101)上等间距设置有若干根主架纵梁(105),同侧所述主架纵梁(105)之间交叉设置有纵梁连接杆(103),两侧所述主架纵梁(105)之间分别连接有短横梁(104)和设置在短横梁(104)上方的长横梁(105),所述短横梁(104)与所述长横梁(105)之间连接有若干横梁连接立柱(10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隧道变断面内模衬砌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模台车侧架(7)包括对应设置在主架纵梁(105)外侧的侧架主架(701),所述侧架主架(701)与所述主架纵梁(105)之间连接有第一主动液压杆(702)和第二主动液压杆(706),所述第一主动液压杆(702)上下两侧设置有两根第一从动摩擦杆(704),所述侧架主架(701)与顶层模板(6)之间连接有第二从动摩擦杆(70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隧道变断面内模衬砌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动液压杆(702)和第一从动摩擦杆(704)靠近内模台车主架(1)的一端均铰接安装在主架纵梁(105)外侧,所述所述第一主动液压杆(702)和第一从动摩擦杆(704)靠近侧架主架(701)的一端集成安装在液压杆架(703)内,所述液压杆架(703)设置在侧架主架(701)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变断面内模衬砌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分体式顶板(5)包括设置在内模台车主架(1)上方的两块分体式顶板本体(501),两所述顶板本体(501)底面均安装有顶板支承座(503),所述内模台车主架(1)顶面分别横向安装有两液压控制杆(502),两所述液压控制杆(502)的液压端分别铰接设置在对应的顶板支承座(503)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锐,钱兴华,郑恒良,卢正红,张凯,许峥波,王月磊,庞海鹏,周俊,段铁成,林宗,李铁,曹守坤,梁幻天,张晓华,邢家勇,陈绪全,潘文江,延永康,王森,李燕隆,焦午浩,李奉奇,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