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双层挤塑母排生产线及其工作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双层挤塑母排生产线及其工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494718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6 19: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层挤塑母排生产线,包括:放线机构、校直装置,高频加热机构、挤塑装置、过水槽、检测装置、吹干装置和裁切装置,所述放线机构采用双层放线;校直装置包括第一校直装置和第二校直装置,且第一校直装置和第二校直装置之间还设有压带装置;高频加热机构设于校直装置的后方,挤塑装置包括双层挤塑模具、挤塑机,双层挤塑模具设于高频加热机构的后方,挤塑机设于双层挤塑模具的后方;过水槽设于挤塑装置的后方;吹干装置设于过水槽的后方;检测装置设于吹干装置的后方;裁切装置设于检测装置的后方。本发明专利技术整个加工过程实现完全的自动化,提高其加工效率,同时分体式校正装置的设置,能够对其进行多次校正,有效提高其加工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母排加工,特别涉及一种双层挤塑母排生产线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介绍

1、双层挤塑母排是使用铜/铝排扁线作为原材料,双层叠加并间隔,中层及外层采用挤塑pa方式包覆绝缘层制作而成。现有的设备其大多是采用分段式加工,中间需要人工对其转运,不仅浪费时间,同时还会导致母排产生形变,影响其后期注塑的质量,且现有的加工过程中虽然也会对其进行校直,但是其大多只检测一次简单的校正,无法保证水平面和侧面均满足要求,因而现有的生产技术还有待于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以上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层挤塑母排生产线,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易于生产,自动化程度高,减少人工劳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2、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层挤塑母排生产线,包括:

3、放线机构,所述放线机构采用双层放线;

4、校直装置,所述校直装置包括第一校直装置和第二校直装置,所述第一校直装置和第二校直装置依次设于放线机构的后方,且第一校直装置和第二校直装置之间还设有压带装置;

5、高频加热机构,所述高频加热机构设于校直装置的后方,且所述高频加热机构采用高频加热线圈加热;

6、挤塑装置,所述挤塑装置包括双层挤塑模具、挤塑机,所述双层挤塑模具设于高频加热机构的后方,所述挤塑机设于双层挤塑模具的后方;

7、过水槽,所述过水槽设于挤塑装置的后方;

8、吹干装置,所述吹干装置设于过水槽的后方;</p>

9、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设于吹干装置的后方;

10、裁切装置,所述裁切装置设于检测装置的后方。

11、其中,所述放线机构包括放线架和一组放线辊,所述放线辊设于放线架上,且所述放线架上位于出料一侧设有并线机构。

1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双层挤塑母排生产线,通过双层放线机构放线,再经过分体式校正装置校直;通过高频加热线圈,使得表面达到挤塑工艺要求温度;经过双层挤塑模具,使得中层及外层包覆pa绝缘层;过水槽冷却凝固;经过高频火花机、激光测径仪检测绝缘性能;最后裁切成指定长度,得到所需要的双层挤塑母排,整个加工过程实现完全的自动化,减少工件的转运,提高其加工效率,同时分体式校正装置的设置,能够对其进行多次校正,有效提高其加工质量。

13、进一步的,所述并线机构包括2根挤压杆,所述挤压杆上下相对设置,所述挤压杆上设有并线轮,所述并线轮上设有走线凹槽,且上下两个并线轮上的走线凹槽相对设置。并线机构的设置,能够对放线后的铜/铝排扁线进行立即并线,避免后段出现错位,从最前端开始保证上、下两层产品同步进行后段的加工。

14、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校直装置包括校直机架、上校直传动机构、下校直传动机构和校直间距调节机构,所述上校直传动机构和下校直传动机构均设于校直机架的上方,且两者呈上、下相对设置,所述校直间距调节机构同时与上校直传动机构和下校直传动机构连接。校直间距调节机构的设置,让其能够根据产品的实际情况对上校直传动机构、下校直传动机构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提高其适用范围,也能够避免过紧导致产品变形,也避免间距过大影响其压平校直的效果。

15、优选地,所述上校直传动机构和下校直传动机构均包括第一固定架、第二固定架、一组支撑柱、主传动机构和从动传动机构,所述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相对设置,并通过支撑柱连接,所述主传动机构和从动传动机构设于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之间,并设于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两端,且所述主传动机构和从动传动机构之间通过校直带传动连接;

16、且所述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之间还设有一组辅助滚轮。辅助滚轮的设置,能够有效的保证校直带传动的顺畅,避免卡顿影响其校直的均匀性。

17、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校直间距调节机构包括一组导向杆、调节螺杆和一组调节手轮,所述第一固定架的外侧设有一组导向套和调节座,所述导向杆穿于上校直传动机构和下校直传动机构中的导向套中,所述调节螺杆穿于上校直传动机构和下校直传动机构中的调节座内,所述调节手轮的设于调节螺杆两端。通过调节螺杆能够对上校直传动机构和下校直传动机构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

18、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二校直装置包括一组侧向校直机构和上下校直机构,所述上下校直机构设于两侧向校直机构之间,且位于侧向校直机构的进料口一侧设有牵引校直机构。侧向校直机构和上下校直机构的设置,能够对产品的水平方向和侧边进行分别校直,进一步提高其质量。

19、此外,所述侧向校直机构包括安装座、安装架、可调节校直机构和从动机构,所述安装架设于安装座上,且所述安装架的一侧设有一组开口槽,位于开口槽内设有调节安装架,所述可调节校直机构安装于调节安装架上,且所述开口槽的外侧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的末端与调节安装架连接,所述从动机构设于安装架上位于开口槽的一侧,且所述从动机构与可调节校直机构相配合。可调节校直机构的设置,让其能够根据产品的实际宽度对可调节校直机构和从动机构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让其更好的满足生产的需要。

20、优选地,所述可调节校直机构和从动机构均包括一组校直轮、主驱动齿轮和一组从动齿轮,所述校直轮设于安装架的上方,所述从动齿轮设于安装架的下方,并通过连接轴与校直轮连接,所述主驱动齿轮设于两从动齿轮之间,且两者相互配合。齿轮的传动,让其旋转的更为平稳。

21、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牵引校直机构包括一组竖向固定架,所述竖向固定架相对设置,且所述竖向固定架上设有一组调节孔;

22、横向固定架,所述横向固定架设于竖向固定架的一侧,且所述横向固定架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组横向安装架和一组竖向安装架,所述横向安装架之间竖向设有一组第一校直轮,所述竖向安装架之间横向设有一组第二校直轮。竖向设置的第一校直轮和横向设置的第二校直轮能够对前一步压带装置加工后的产品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校直,进一步提高其后段的加工质量。

23、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4、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双层挤塑母排生产线,通过双层放线机构放线,再经过分体式校正装置校直;通过高频加热线圈,使得表面达到挤塑工艺要求温度;经过双层挤塑模具,使得中层及外层包覆pa绝缘层;过水槽冷却凝固;经过高频火花机、激光测径仪检测绝缘性能;最后裁切成指定长度,得到所需要的双层挤塑母排,整个加工过程实现完全的自动化,减少工件的转运,提高其加工效率,同时分体式校正装置的设置,能够对其进行多次校正,有效提高其加工质量。

25、2、本专利技术并线机构的设置,能够对放线后的铜/铝排扁线进行立即并线,避免后段出现错位,从最前端开始保证上、下两层产品同步进行后段的加工。

26、3、校直间距调节机构的设置,让其能够根据产品的实际情况对上校直传动机构、下校直传动机构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提高其适用范围,也能够避免过紧导致产品变形,也避免间距过大影响其压平校直的效果。

27、4、辅助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层挤塑母排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挤塑母排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线机构(1)包括放线架(11)和一组放线辊(12),所述放线辊(12)设于放线架(11)上,且所述放线架(11)上位于出料一侧设有并线机构(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层挤塑母排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并线机构(13)包括2根挤压杆(131),所述挤压杆(131)上下相对设置,所述挤压杆(131)上设有并线轮(132),所述并线轮(132)上设有走线凹槽(133),且上下两个并线轮(132)上的走线凹槽(133)相对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挤塑母排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校直装置(21)包括校直机架(211)、上校直传动机构(212)、下校直传动机构(213)和校直间距调节机构(214),所述上校直传动机构(212)和下校直传动机构(213)均设于校直机架(211)的上方,且两者呈上、下相对设置,所述校直间距调节机构(214)同时与上校直传动机构(212)和下校直传动机构(213)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层挤塑母排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校直传动机构(212)和下校直传动机构(213)均包括第一固定架(2121)、第二固定架(2122)、一组支撑柱(2123)、主传动机构(2124)和从动传动机构(2125),所述第一固定架(2121)和第二固定架(2122)相对设置,并通过支撑柱(2123)连接,所述主传动机构(2124)和从动传动机构(2125)设于第一固定架(2121)和第二固定架(2122)之间,并设于第一固定架(2121)和第二固定架(2122)两端,且所述主传动机构(2124)和从动传动机构(2125)之间通过校直带(2126)传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层挤塑母排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校直间距调节机构(214)包括一组导向杆(2141)、调节螺杆(2142)和一组调节手轮(2143),所述第一固定架(2121)的外侧设有一组导向套(21211)和调节座(21212),所述导向杆(2141)穿于上校直传动机构(212)和下校直传动机构(213)中的导向套(21211)中,所述调节螺杆(2142)穿于上校直传动机构(212)和下校直传动机构(213)中的调节座(21212)内,所述调节手轮(2143)的设于调节螺杆(2142)两端。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层挤塑母排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校直装置(22)包括一组侧向校直机构(221)和上下校直机构(222),所述上下校直机构(222)设于两侧向校直机构(221)之间,且位于侧向校直机构(221)的进料口一侧设有牵引校直机构(22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层挤塑母排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校直机构(221)包括安装座(2211)、安装架(2212)、可调节校直机构(2213)和从动机构(2214),所述安装架(2212)设于安装座(2211)上,且所述安装架(2212)的一侧设有一组开口槽(2215),位于开口槽(2215)内设有调节安装架(2216),所述可调节校直机构(2213)安装于调节安装架(2216)上,且所述开口槽(2215)的外侧设有固定板(2217),所述固定板(2217)上设有调节螺杆(2218),所述调节螺杆(2218)的末端与调节安装架(2216)连接,所述从动机构(2214)设于安装架(2212)上位于开口槽(2215)的一侧,且所述从动机构(2214)与可调节校直机构(2213)相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层挤塑母排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节校直机构(2213)和从动机构(2214)均包括一组校直轮(22131)、主驱动齿轮(22132)和一组从动齿轮(22133),所述校直轮(22131)设于安装架(2212)的上方,所述从动齿轮(22133)设于安装架(2212)的下方,并通过连接轴(22134)与校直轮(22131)连接,所述主驱动齿轮(22132)设于两从动齿轮(22133)之间,且两者相互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层挤塑母排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校直机构(223)包括一组竖向固定架(2231),所述竖向固定架(2231)相对设置,且所述竖向固定架(2231)上设有一组调节孔;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挤塑母排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挤塑母排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线机构(1)包括放线架(11)和一组放线辊(12),所述放线辊(12)设于放线架(11)上,且所述放线架(11)上位于出料一侧设有并线机构(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层挤塑母排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并线机构(13)包括2根挤压杆(131),所述挤压杆(131)上下相对设置,所述挤压杆(131)上设有并线轮(132),所述并线轮(132)上设有走线凹槽(133),且上下两个并线轮(132)上的走线凹槽(133)相对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挤塑母排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校直装置(21)包括校直机架(211)、上校直传动机构(212)、下校直传动机构(213)和校直间距调节机构(214),所述上校直传动机构(212)和下校直传动机构(213)均设于校直机架(211)的上方,且两者呈上、下相对设置,所述校直间距调节机构(214)同时与上校直传动机构(212)和下校直传动机构(213)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层挤塑母排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校直传动机构(212)和下校直传动机构(213)均包括第一固定架(2121)、第二固定架(2122)、一组支撑柱(2123)、主传动机构(2124)和从动传动机构(2125),所述第一固定架(2121)和第二固定架(2122)相对设置,并通过支撑柱(2123)连接,所述主传动机构(2124)和从动传动机构(2125)设于第一固定架(2121)和第二固定架(2122)之间,并设于第一固定架(2121)和第二固定架(2122)两端,且所述主传动机构(2124)和从动传动机构(2125)之间通过校直带(2126)传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层挤塑母排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校直间距调节机构(214)包括一组导向杆(2141)、调节螺杆(2142)和一组调节手轮(2143),所述第一固定架(2121)的外侧设有一组导向套(21211)和调节座(21212),所述导向杆(2141)穿于上校直传动机构(2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俊郝寿钰葛伟尚祥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科伦特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