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49292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6 19:22
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的空间至少被一个隔板划分为至少两个并列的装配腔,所述隔板设置连通相邻两个装配腔的穿线孔,每个装配腔用于装配剩余电流保护模块和/或至少一个断路器极,所述剩余电流保护模块包括零序互感器,所述隔板被分割为相互拼接的主隔板和端隔板,穿线孔至少被分割为一个位于主隔板边缘的第一缺口,第一缺口由端隔板封闭形成穿线孔。本技术的隔板被分割为两部分,在组装过程中主隔板和端隔板分先后装配,方便与零序互感器位于不同装配腔的主线路从第一缺口拉入同一个装配腔,能够将零序互感器与各极主线路的串接提前至组装之前,整个组装过程中无需进行焊接接线,简化了组装工艺,利于提升装配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低压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技术介绍

1、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是一种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切断故障电源保护人身及用电设备安全的断路器,现有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通常包括剩余电流保护模块和至少两个断路器极,当剩余电流保护模块的零序互感器与断路器极不设置在同一个装配腔内时,在断路器极组装过程中,相邻两个装配腔相对封闭的结构,使得零序互感器与断路器极的主线路串接需要一边组装一边焊接接线,但由于焊接接线用时较长,势必造成断路器的后续组装工序的闲置,拖慢产品整体的组装进度,进而降低生产效率;另外,产品组装完毕后采用铆钉紧固,受铆钉分布不均的影响,在铆合力小的地方,例如塑料外壳的边角处,容易发生形变,导致产品出现缝隙过大、漏电保护功能失效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装配效率高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的空间至少被一个隔板划分为至少两个并列的装配腔,所述隔板设置连通相邻两个装配腔的穿线孔,每个装配腔用于装配剩余电流保护模块和/或至少一个断路器极,所述剩余电流保护模块包括零序互感器,所述隔板被分割为相互拼接的主隔板和端隔板,穿线孔至少被分割为一个位于主隔板边缘的第一缺口,第一缺口由端隔板封闭形成穿线孔。

4、优选的,每个断路器极包括一对接线端子,每个断路器极的接线端子分别设置于装配腔的相对两端,所述端隔板的面积小于主隔板的面积,所述穿线孔、零序互感器均位于隔板靠近接线端子的区域。

5、优选的,所述端隔板用于分隔相邻两个装配腔对应接线端子的区域,所述端隔板与接线端子层叠设置。

6、优选的,所述主隔板开设有用于限位零序互感器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第一缺口与端隔板紧邻;所述主隔板远离端隔板的一端以及端隔板分别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用于限位接线端子。

7、优选的,所述穿线孔被分割为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所述第一缺口、第二缺口分别位于主隔板、端隔板的边缘。

8、优选的,所述隔板整体呈“凸”字形,隔板的一侧边缘中部向外凸出扩展形成凸出部,沿隔板的凸出部一侧分割隔板形成端隔板和主隔板。

9、优选的,与剩余电流保护模块共同装配于同一个装配腔的断路器极的主线路直接穿过零序互感器的中心孔。

10、优选的,其中一个断路器极为n极,其余断路器极为l极,所述l极与剩余电流保护模块装配于不同的装配腔内,所述n极与剩余电流保护模块装配于同一个装配腔内。

11、优选的,所述外壳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所述第一盖体与第二盖体之间拼装有至少一个隔板,其中一个隔板与第一盖体间隔相对形成用于装配剩余电流保护模块的装配腔。

12、优选的,所述第一盖体与相邻隔板的至少一侧边缘设置有相互配合的插板和插槽,所述插板与插槽之间设置有至少一对相互限位的卡扣。

13、本技术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隔板被分割为两部分,在组装过程中主隔板和端隔板分先后装配,在装配零序互感器时用于装配相邻断路器极的装配腔并未被完全封闭,方便与零序互感器位于不同装配腔的主线路从第一缺口拉入同一个装配腔,能够将零序互感器与各极主线路的串接提前至组装之前,整个组装过程中无需进行焊接接线,简化了组装工艺,利于提升装配效率。

14、此外,端隔板的面积小于主隔板的面积,穿线孔、零序互感器均位于靠近接线端子的位置,通过缩小端隔板的面积,减少端隔板在装配过程中对其他部件的影响,穿线孔、零序互感器尽量靠近接线端子,方便装配,利于缩短穿过第一缺口的导电元件的尺寸

15、此外,端隔板与接线端子层叠设置,通过缩小端隔板的面积,减少端隔板在装配过程中对其他部件的影响。

16、此外,外壳的第一盖体与相邻隔板之间设置相互配合的插板和插槽,并通过位于插板与插槽之间的卡扣相互限位,防止外壳的局部位置因铆合力不均而造成间隙过大,使外壳的局部塑料变形。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的空间至少被一个隔板(1)划分为至少两个并列的装配腔,所述隔板(1)设置连通相邻两个装配腔的穿线孔(101),每个装配腔用于装配剩余电流保护模块和/或至少一个断路器极,所述剩余电流保护模块包括零序互感器(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断路器极包括一对接线端子(4),每个断路器极的接线端子(4)分别设置于装配腔的相对两端,所述端隔板(12)的面积小于主隔板(11)的面积,所述穿线孔(101)、零序互感器(3)均位于隔板(1)靠近接线端子(4)的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隔板(12)用于分隔相邻两个装配腔对应接线端子(4)的区域,所述端隔板(12)与接线端子(4)层叠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隔板(11)开设有用于限位零序互感器(3)的安装槽(112),所述安装槽(112)、第一缺口(111)与端隔板(12)紧邻;所述主隔板(11)远离端隔板(12)的一端以及端隔板(12)分别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用于限位接线端子(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穿线孔(101)被分割为第一缺口(111)和第二缺口(121),所述第一缺口(111)、第二缺口(121)分别位于主隔板(11)、端隔板(12)的边缘。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1)整体呈“凸”字形,隔板(1)的一侧边缘中部向外凸出扩展形成凸出部,沿隔板(1)的凸出部一侧分割隔板(1)形成端隔板(12)和主隔板(1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特征在于:与剩余电流保护模块共同装配于同一个装配腔的断路器极的主线路直接穿过零序互感器(3)的中心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断路器极为N极,其余断路器极为L极,所述L极与剩余电流保护模块装配于不同的装配腔内,所述N极与剩余电流保护模块装配于同一个装配腔内。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盖体(2)和第二盖体(7),所述第一盖体(2)与第二盖体(7)之间拼装有至少一个隔板(1),其中一个隔板(1)与第一盖体(2)间隔相对形成用于装配剩余电流保护模块的装配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体(2)与相邻隔板(1)的至少一侧边缘设置有相互配合的插板(102)和插槽(201),所述插板(102)与插槽(201)之间设置有至少一对相互限位的卡扣。

...

【技术特征摘要】

1.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的空间至少被一个隔板(1)划分为至少两个并列的装配腔,所述隔板(1)设置连通相邻两个装配腔的穿线孔(101),每个装配腔用于装配剩余电流保护模块和/或至少一个断路器极,所述剩余电流保护模块包括零序互感器(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断路器极包括一对接线端子(4),每个断路器极的接线端子(4)分别设置于装配腔的相对两端,所述端隔板(12)的面积小于主隔板(11)的面积,所述穿线孔(101)、零序互感器(3)均位于隔板(1)靠近接线端子(4)的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隔板(12)用于分隔相邻两个装配腔对应接线端子(4)的区域,所述端隔板(12)与接线端子(4)层叠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隔板(11)开设有用于限位零序互感器(3)的安装槽(112),所述安装槽(112)、第一缺口(111)与端隔板(12)紧邻;所述主隔板(11)远离端隔板(12)的一端以及端隔板(12)分别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用于限位接线端子(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穿线孔(101)被分割为第一缺口(111)和第二缺口(121),所述第一缺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双平朱俊邵江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