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科医用物理降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492299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6 19:22
本技术涉及医疗降温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儿科医用物理降温装置,所述降温箱顶部固定连接有握把,所述降温箱顶部一侧活动连接有橡胶塞,所述降温箱一侧靠近底部位置内部固定连接有流量调节器,所述流量调节器远离降温箱的一侧表面靠近顶部位置开设有控制器,所述流量调节器远离降温箱一侧表面靠近底部位置固定连接进水管,所述进水管远离流量调节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冰袋,所述冰袋两侧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绑带,所述冰袋靠近进水管的一侧表面另一侧固定活动连接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远离冰袋的一侧固定连接在流量调节器表面一侧,通过设有微型制冷器,有利于将水进行降温使得患者无需多次更换冰袋进行物理降温,减少医护人员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降温,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儿科医用物理降温装置


技术介绍

1、儿科是全面研究小儿时期身心发育、保健以及疾病防治的综合医学科学。凡涉及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健康与卫生问题都属于儿科范围,其医治的对象处于生长发育期,患者发烧时,物理降温的方法是最简单、安全、有效的降温方法,物理降温的方法就是用温热的毛巾或者酒精,擦浴全身皮肤血管比较丰富的部位,如颈部、胸部、腋窝、腘窝等部位,擦浴以后可以起到促进散热的作用,从而起到降低患者的体温,另外,也可以用冰敷的方法帮助患者降低局部的体温,可以用枕冰袋,或者在腋窝、等处放置冰袋进行降温。

2、使用温热的毛巾或者酒精降温的方式虽然有效,但是需要反复的擦拭,操作步骤较为繁琐,劳动强度过高,且擦拭过程中患者舒适度较差,此外在使用冰敷的方式虽然可以一定程度的减低跟换频率,较少劳动强度,但是需要定时的跟换新的冰袋,更换不及时可能会导致患者体温继续升高,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儿科医用物理降温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

2、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儿科医用物理降温装置,所述降温箱顶部固定连接有握把,所述降温箱顶部一侧活动连接有橡胶塞,所述降温箱一侧靠近底部位置内部固定连接有流量调节器,所述流量调节器远离降温箱的一侧表面靠近顶部位置开设有控制器,所述流量调节器远离降温箱一侧表面靠近底部位置固定连接进水管,所述进水管远离流量调节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冰袋,所述冰袋两侧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绑带,所述冰袋靠近进水管的一侧表面另一侧活动连接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远离冰袋的一侧固定连接在流量调节器表面一侧,通过流量调节器,有利于根据实际需求自行调节水流速度达到最佳降温效果。

3、进一步的,所述降温箱顶部位于活动连接橡胶塞的位置开设有圆形通孔,所述降温箱内部开设有箱体空腔,所述降温箱靠近固定连接流量调节器的一侧表面开设有矩形通孔,所述圆形通孔内固定连接有循环降温机构,通过橡胶塞,有利于将圆形通孔进行封堵避免空气中灰尘进入。

4、进一步的,所述循环降温机构包括储水箱,所述储水箱顶部固定连接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远离储水箱一侧固定连接有注水口,所述储水箱表面一侧靠近底部位置连接有第一软管,所述第一软管远离储水箱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远离第一软管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软管,所述第二软管远离第一水泵一侧固定连接有微型制冷器,所述微型制冷器位于连接第二软管相邻一侧固定连接有制冷管,所述制冷管远离微型制冷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远离制冷管的一侧固定连接在流量调节器远离控制器一侧开设的管道一侧,通过循环降温机构,有利于将水进行冷却并进入冰袋内,减少医护人员劳动强度。

5、进一步的,所述储水箱位于固定连接第一软管位置开设有圆洞孔,通过圆洞孔,有利于第一软管的连接。

6、进一步的,所述流量调节器内部靠近底端位置开设有第一水槽,所述流量调节器内部靠近底端另一侧开设有第二水槽,所述第二水槽与储水箱通过管道连接,通过第二水槽与储水箱通过管道连接,有利于水资源循环使用避免浪费。

7、进一步的,所述流量调节器开设的第一水槽与靠近流量调节器开设控制器一侧固定连接的进水管相互连通,所述回流管与流量调节器开设的第二水槽相互连通,通过所述回流管与流量调节器开设的第二水槽相互连通,有利于水源的重复利用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8、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9、1.本技术通过设有微型制冷器,有利于将水进行降温使得患者无需多次更换冰袋进行物理降温,减少医护人员劳动强度。

10、2.本技术通过设有回流管,有利于将冰袋中温度增高的水源通过回流管回流至降温箱内的循环降温机构进行重新制冷,避免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儿科医用物理降温装置,包括降温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箱(1)顶部固定连接有握把(2),所述降温箱(1)顶部一侧活动连接有橡胶塞(3),所述降温箱(1)一侧靠近底部位置内部固定连接有流量调节器(4),所述流量调节器(4)远离降温箱(1)的一侧表面靠近顶部位置开设有控制器(5),所述流量调节器(4)远离降温箱(1)一侧表面靠近底部位置固定连接进水管(6),所述进水管(6)远离流量调节器(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冰袋(8),所述冰袋(8)两侧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绑带(9),所述冰袋(8)靠近进水管(6)的一侧表面另一侧活动连接有回流管(7),所述回流管(7)远离冰袋(8)的一侧固定连接在流量调节器(4)表面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儿科医用物理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箱(1)顶部位于活动连接橡胶塞(3)的位置开设有圆形通孔(101),所述降温箱(1)内部开设有箱体空腔(102),所述降温箱(1)靠近固定连接流量调节器(4)的一侧表面开设有矩形通孔(103),所述圆形通孔(101)内固定连接有循环降温机构(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儿科医用物理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降温机构(10)包括储水箱(1001),所述储水箱(1001)顶部固定连接有连通管(1002),所述连通管(1002)远离储水箱(1001)一侧固定连接有注水口(1003),所述储水箱(1001)表面一侧靠近底部位置连接有第一软管(11),所述第一软管(11)远离储水箱(1001)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水泵(1004),所述第一水泵(1004)远离第一软管(11)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软管(12),所述第二软管(12)远离第一水泵(1004)一侧固定连接有微型制冷器(1005),所述微型制冷器(1005)位于连接第二软管(12)相邻一侧固定连接有制冷管(1006),所述制冷管(1006)远离微型制冷器(100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水泵(1007),所述第二水泵(1007)远离制冷管(1006)的一侧固定连接在流量调节器(4)远离控制器(5)一侧开设的管道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儿科医用物理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箱(1001)位于固定连接第一软管(11)位置开设有圆洞孔(100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儿科医用物理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调节器(4)内部靠近底端位置开设有第一水槽(401),所述流量调节器(4)内部靠近底端另一侧开设有第二水槽(402),所述第二水槽(402)与储水箱(1001)通过管道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儿科医用物理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调节器(4)开设的第一水槽(401)与靠近流量调节器(4)开设控制器(5)一侧固定连接的进水管(6)相互连通,所述回流管(7)与流量调节器(4)开设的第二水槽(402)相互连通。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儿科医用物理降温装置,包括降温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箱(1)顶部固定连接有握把(2),所述降温箱(1)顶部一侧活动连接有橡胶塞(3),所述降温箱(1)一侧靠近底部位置内部固定连接有流量调节器(4),所述流量调节器(4)远离降温箱(1)的一侧表面靠近顶部位置开设有控制器(5),所述流量调节器(4)远离降温箱(1)一侧表面靠近底部位置固定连接进水管(6),所述进水管(6)远离流量调节器(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冰袋(8),所述冰袋(8)两侧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绑带(9),所述冰袋(8)靠近进水管(6)的一侧表面另一侧活动连接有回流管(7),所述回流管(7)远离冰袋(8)的一侧固定连接在流量调节器(4)表面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儿科医用物理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箱(1)顶部位于活动连接橡胶塞(3)的位置开设有圆形通孔(101),所述降温箱(1)内部开设有箱体空腔(102),所述降温箱(1)靠近固定连接流量调节器(4)的一侧表面开设有矩形通孔(103),所述圆形通孔(101)内固定连接有循环降温机构(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儿科医用物理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降温机构(10)包括储水箱(1001),所述储水箱(1001)顶部固定连接有连通管(1002),所述连通管(1002)远离储水箱(1001)一侧固定连接有注水口(1003),所述储水箱(1001)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青
申请(专利权)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