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顶管内穿钢管辅助穿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491550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6 19:21
本技术涉及地下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顶管内穿钢管辅助穿行装置,其包括内穿钢管,包括轨道,轨道上滚动安装有移动台车;内穿钢管外侧壁底端固定有若干组行走轮,内穿钢管的外侧壁上固定有沿左右分布的若干组定位杆,每组定位杆均包括位于内穿钢管顶端的定位杆I、位于内穿钢管前端的定位杆II、位于内穿钢管后端的定位杆III;移动台车包括承重台,承重台的下表面安装有滚动行走于轨道且呈矩形分布的四个移动轮,承重台的下表面固定有其上表面与内穿钢管的外表面贴合的弧形托举板。解决了现有施工周期长、施工成本较高的问题;降低了内穿钢管穿行顶管的难度,减少了施工人员的投入,缩短了施工周期,降低了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地下建筑工程,具体是一种顶管内穿钢管辅助穿行装置


技术介绍

1、在顶管施工完成后,需要在顶管内穿设多节钢管,使得钢管从始发井贯穿到接收井中,当各节钢管利用吊装设备下放到顶管管口后,需要与前一节钢管焊接固定,但固定后两节钢管的自重较大,同时钢管和顶管之间的间距往往较小,因此贯穿的过程较困难。

2、现有的内穿钢管方法是在顶管内部铺设连续的槽钢,然后在槽钢的底端浇筑混凝土,形成混凝土槽钢轨道,然后采用弧形小车或者坦克车托举,并在接收井中利用卷扬机牵引,进而将钢管贯穿于顶管内;然而在铺设混凝土槽钢时,不仅会导致材料的浪费,且施工空间狭小,施工周期长;其次,弧形小车或者坦克车的制作成本以及采购成本较高。

3、因此,有必要专利技术一种顶管内穿钢管辅助穿行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施工周期长、施工成本较高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顶管内穿钢管辅助穿行装置。

2、本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一种顶管内穿钢管辅助穿行装置,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若干节内穿钢管,包括固定于始发井内底壁且与顶管同向设置的轨道,轨道上滚动安装有移动台车;所述内穿钢管外侧壁底端固定有沿左右分布的若干组行走轮,每组行走轮均包括沿前后分布且沿内穿钢管的竖向直径对称分布的两个;所述内穿钢管的外侧壁上固定有沿左右分布的若干组定位杆,每组定位杆均包括位于内穿钢管顶端的定位杆i、位于内穿钢管前端的定位杆ii、位于内穿钢管后端的定位杆iii;

4、所述移动台车包括承重台,承重台的下表面安装有滚动行走于轨道且呈矩形分布的四个移动轮,承重台的上表面固定有与内穿钢管的外表面贴合的弧形托举板。

5、进一步地,还包括安装于接收井内的电动葫芦,首节内穿钢管的右端内底壁固定有牵引环,电动葫芦上的钢丝绳的游离端与牵引环固定连接。

6、进一步地,相邻两节内穿钢管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内穿钢管与行走轮的安装座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定位杆i与内穿钢管、定位杆ii与内穿钢管、定位杆iii与内穿钢管均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7、进一步地,相邻两组定位杆的间距为6m,且定位杆i、定位杆ii和定位杆iii的直径均为30mm,且定位杆i的顶端与顶管内侧壁的间距、定位杆ii的端部与顶管内侧壁的间距、定位杆iii的端部与顶管内侧壁的间距均为2cm。

8、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可靠,降低了内穿钢管穿行顶管的难度; 通过在内穿钢管的底端焊接行走轮以及在始发井的内底壁安装轨道和移动台车的结构设计,降低了内穿钢管穿行顶管的难度,减少了施工人员的投入,缩短了施工周期;且无需制作混凝土槽钢轨道,节省了混凝土、弧形车等施工材料,降低了施工成本;进一步地,内穿钢管与顶管之间的环状空间采用高流动性、无需振捣的建筑节能材料轻质混凝土回填,施工快捷,可有效缩短施工工期。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顶管内穿钢管辅助穿行装置,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若干节内穿钢管(1),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于始发井(2)内底壁且与顶管(3)同向设置的轨道(4),轨道(4)上滚动安装有移动台车;所述内穿钢管(1)外侧壁底端固定有沿左右分布的若干组行走轮(5),每组行走轮(5)均包括沿前后分布且沿内穿钢管(1)的竖向直径对称分布的两个;所述内穿钢管(1)的外侧壁上固定有沿左右分布的若干组定位杆,每组定位杆均包括位于内穿钢管(1)顶端的定位杆I(6)、位于内穿钢管(1)前端的定位杆II(7)、位于内穿钢管(1)后端的定位杆III(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管内穿钢管辅助穿行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于接收井(11)内的电动葫芦(12),首节内穿钢管(1)的右端内底壁固定有牵引环(13),电动葫芦(12)上的钢丝绳(14)的游离端与牵引环(13)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管内穿钢管辅助穿行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节内穿钢管(1)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内穿钢管(1)与行走轮(5)的安装座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定位杆I(6)与内穿钢管(1)、定位杆II(7)与内穿钢管(1)、定位杆III(8)与内穿钢管(1)均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管内穿钢管辅助穿行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组定位杆的间距为6m,且定位杆I(6)、定位杆II(7)和定位杆III(8)的直径均为30mm,且定位杆I(6)的顶端与顶管(3)内侧壁的间距、定位杆II(7)的端部与顶管(3)内侧壁的间距、定位杆III(8)的端部与顶管(3)内侧壁的间距均为2cm。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顶管内穿钢管辅助穿行装置,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若干节内穿钢管(1),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于始发井(2)内底壁且与顶管(3)同向设置的轨道(4),轨道(4)上滚动安装有移动台车;所述内穿钢管(1)外侧壁底端固定有沿左右分布的若干组行走轮(5),每组行走轮(5)均包括沿前后分布且沿内穿钢管(1)的竖向直径对称分布的两个;所述内穿钢管(1)的外侧壁上固定有沿左右分布的若干组定位杆,每组定位杆均包括位于内穿钢管(1)顶端的定位杆i(6)、位于内穿钢管(1)前端的定位杆ii(7)、位于内穿钢管(1)后端的定位杆iii(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管内穿钢管辅助穿行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于接收井(11)内的电动葫芦(12),首节内穿钢管(1)的右端内底壁固定有牵引环(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光李亮亮李志鹏赵国智秦彪聪史斌石芮闫冰郝泽宇牛耀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省水利建筑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