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489399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6 19:20
本技术涉及散热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热器。该散热器包括安装架、热管单元以及散热单元。安装架包括底板和至少两个侧板,两个侧板分别设置在底板的两侧,底板和侧板围设形成安装空间,底板和侧板上被配置为设置发热件,热管单元设置在底板上,且热管单元被配置为吸收发热件的热量,热管单元包括多个第一热管,从而通过第一热管吸收热量。散热单元位于安装空间中,且散热单元上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安装孔,多个第一热管穿设于安装孔中,通过第一热管与安装孔接触面实现第一热管的热量传导到散热单元上进行散热。该散热器能够同时为设置在底板和侧板上的发热件进行散热,无需设置多个散热器,有利于节省散热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散热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散热器


技术介绍

1、灯具、芯片等器件在工作时会在局部产生大量的热量,需要配置散热器来进行热量的散发,以降低这些器件的温升。散热器一般配置有热管和翅片,通过热管来吸收和传导热量,通过翅片将热量予以散发。

2、现有的散热器只有一个用于吸收热量的表面,只能适用于从一个发热件吸收热量。但是,在散热器实际应用时,发热件不仅包括灯具、芯片等发热件,还包括与灯具或芯片成一定角度设置的电路板等发热件,而现有的散热器无法为这些电路板进行散热。如果想要同时为灯具、芯片等发热件和电路板同时吸热,需要设置多个散热器方能实现,导致散热成本大幅提高。

3、为解决上述问题,亟待提供一种散热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散热器,以达到一个散热器能够同时为位于散热器不同角度的发热件同时散热的效果,有利于节约散热成本。

2、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散热器,包括:

4、安装架,包括底板和至少两个侧板,两个所述侧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两侧,所述底板和所述侧板围设形成安装空间,所述底板和所述侧板上被配置为设置发热件;

5、热管单元,设置在所述底板上,且所述热管单元被配置为吸收所述发热件的热量,所述热管单元包括多个第一热管;以及

6、散热单元,位于所述安装空间中,且所述散热单元上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安装孔,多个所述第一热管穿设于所述安装孔中。

7、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所述散热单元包括多个散热模块,多个所述散热模块沿第二方向平行且间隔设置,或多个所述散热模块成阵列排布。

8、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所述散热模块包括:

9、固定板,所述安装孔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上;以及

10、多个翅片,多个所述翅片沿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且间隔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上,且所述固定板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侧对称设置所述翅片。

11、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固定板和所述翅片为一体结构,所述固定板和所述翅片通过模具挤出成型。

12、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所述散热模块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尺寸为30mm~120mm。

13、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底板包括:

14、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有多个第一安装槽;以及

15、第二热管,所述第二热管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槽中,所述第一热管的局部与所述第二热管抵接。

16、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所述第一热管包括:

17、吸热部,与所述第二热管抵接;以及

18、两个导热部,两个所述导热部分别与所述吸热部的两端连接,且两个所述导热部分别穿设于相间隔设置的所述安装孔中。

19、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吸热部的截面形状为方形。

20、作为一种可选方案,多个所述第一热管分为多组,每组的多个所述第一热管沿第三方向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热管单元还包括:

21、压条,所述压条上设有多个第二安装槽,多个所述第二安装槽沿所述第三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压条固定在所述底板上,且所述第一热管的局部位于所述第二安装槽中。

22、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所述散热单元包括多个散热模块,所述散热器还包括:

23、两个固定架,所述底板未设置所述侧板的方向,所述散热单元的两侧分别设置两个所述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设有固定孔,固定件穿过所述固定孔固定在所述散热模块上。

2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25、本技术提供一种散热器,该散热器包括安装架、热管单元以及散热单元。安装架包括底板和至少两个侧板,两个侧板分别设置在底板的两侧,底板和侧板围设形成安装空间,底板和侧板上被配置为设置发热件,热管单元设置在底板上,且热管单元被配置为吸收发热件的热量,热管单元包括多个第一热管,从而通过第一热管吸收热量。散热单元位于安装空间中,且散热单元上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安装孔,多个第一热管穿设于安装孔中,通过第一热管与安装孔接触面实现第一热管的热量传导到散热单元上进行散热。该散热器能够同时为设置在底板和侧板上的发热件进行散热,无需设置多个散热器,有利于节省散热成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单元(300)包括多个散热模块(320),多个所述散热模块(320)沿第二方向平行且间隔设置,或多个所述散热模块(320)成阵列排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模块(320)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321)和所述翅片(322)为一体结构,所述固定板(321)和所述翅片(322)通过模具挤出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模块(320)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尺寸为30mm~12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10)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管(210)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部(211)的截面形状为方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热管(210)分为多组,每组的多个所述第一热管(210)沿第三方向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热管单元(200)还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单元(300)包括多个散热模块(320),所述散热器还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单元(300)包括多个散热模块(320),多个所述散热模块(320)沿第二方向平行且间隔设置,或多个所述散热模块(320)成阵列排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模块(320)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321)和所述翅片(322)为一体结构,所述固定板(321)和所述翅片(322)通过模具挤出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模块(320)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尺寸为30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琼榕陈海强
申请(专利权)人:特能厦门超导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