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控部件以及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483066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6 19:16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控部件以及空调器,所述电控部件包括:电控盒、电路组件、散热组件,所述电控盒内形成有腔室,所述电路组件设于所述腔室内,且包括电路板和设于所述电路板上的第一发热器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冷媒管,所述冷媒管的一部分伸入所述电控盒内且与所述第一发热器件传热配合,所述冷媒管的一部分与所述电控盒传热配合,所述冷媒管的一部分伸出所述电控盒外以用于连通所述电控盒外的冷媒流路。由此,可以改善电控部件的散热效果,以提高电控部件的工作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控部件,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控部件以及空调器


技术介绍

1、相关技术中,电控盒内集成有功率模块、igbt模块、电容、电感等元器件,在使用过程中,电控盒内的元器件会产生较大的热量,尤其是随着电控盒的小型化、紧凑化设计,采用电控盒的电气设备的大功率、高集成度设置,导致电控盒内元器件的电功率也需要增大,发热量也就更大,导致元器件产生的热量难以散出,影响电控部件的工作稳定性以及使用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在于提出一种电控部件,所述电控部件的散热效率更高,工作稳定性更高。

2、本技术还提出一种采用上述电控部件的空调器。

3、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控部件,包括:电控盒、电路组件、散热组件,所述电控盒内形成有腔室,所述电路组件设于所述腔室内,且包括电路板和设于所述电路板上的第一发热器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冷媒管,所述冷媒管的一部分伸入所述电控盒内且与所述第一发热器件传热配合,所述冷媒管的一部分与所述电控盒传热配合,所述冷媒管的一部分伸出所述电控盒外以用于连通所述电控盒外的冷媒流路。

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控部件,通过设置散热组件,将电控盒内部第一发热器件产生的热量以及电路组件热辐射到电控盒上的热量快速、及时导出,降低电控盒内部温度,改善工作环境温度,使电控盒内部包括第一发热器件在内的元器件的工作环境温度更低,以提高电控部件的工作稳定性以及使用安全性。

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控盒包括本体部和延伸部,所述本体部内限定出所述腔室,所述延伸部由所述本体部的边缘向外延伸,所述冷媒管与所述延伸部配合以通过所述延伸部与所述电控盒传热。

6、进一步地,所述延伸部包括第一延伸壁和第二延伸壁,所述冷媒管夹设在所述第一延伸壁和所述第二延伸壁之间。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延伸壁上具有朝向远离所述第二延伸壁的方向凸出的避让部,所述避让部与所述第二延伸壁之间形成避让孔,所述冷媒管穿设于所述避让孔。

8、进一步地,所述冷媒管包括平行设置的多个管段,每个所述管段均夹设在所述第一延伸壁和所述第二延伸壁之间。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媒管与所述延伸部之间设有散热硅脂。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延伸壁和所述第二延伸壁通过紧固件或卡接件固定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电控盒包括内层壳和覆盖在所述内层壳外的外层壳,所述内层壳为绝缘壳,所述外层壳为金属壳,所述延伸部为所述外层壳的一部分。

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导热板,所述导热板设在所述第一发热器件的远离所述电路板的一侧,所述冷媒管的局部内嵌于所述导热板,以通过所述导热板与所述第一发热器件传热。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路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电路板上且位于所述电控盒内的第二发热器件,在所述电路板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二发热器件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发热器件的高度,所述电控盒包括内层壳和覆盖在所述内层壳外的外层壳,所述内层壳为绝缘壳且形成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发热器件的远离所述电路板的端部对应所述第一开口,所述外层壳为金属壳且遮挡封闭所述第一开口。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发热器件包括第一感性器件和第一容性器件,所述第一开口为间隔设置的多个,所述第一感性器件和所述第一容性器件分别对应不同的所述第一开口。

1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发热器件包括第一感性器件,所述电控盒包括第一盒壁,所述第一盒壁位于所述第二发热器件的远离所述电路板的一侧,所述第一盒壁的局部朝向远离所述电路板的方向凸出以形成凸出部,所述凸出部的内侧形成避让腔,所述第一感性器件的至少部分收纳在所述避让腔内。

1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路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电路板上且位于所述电控盒内的第三发热器件,所述电控盒内还设有散热件,所述散热件覆盖在所述第三发热器件的远离所述电路板的一侧,以与所述第三发热器件传热配合,所述散热件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散热片。

17、进一步地,所述电控盒包括内层壳和覆盖在所述内层壳外的外层壳,所述内层壳为绝缘壳且形成有第二开口,所述散热件的远离所述电路板的端部对应所述第二开口,所述外层壳为金属壳且遮挡封闭所述第二开口。

18、进一步地,所述电控盒为封闭盒体。

19、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外壳、制冷剂循环系统、送风风机、排风风机以及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电控部件,所述外壳内具有相互隔离的送风风道和排风风道,所述制冷剂循环系统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设于所述送风风道,所述第二换热器设于所述排风风道,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第二换热器均与所述压缩机相连且分别作为冷凝器和蒸发器,所述送风风机的入口与所述送风风道连通且所述送风风机的出口连通至室内侧,所述排风风机的入口与所述排风风道连通且所述排风风机的出口连通至室外侧,所述制冷剂循环系统的冷媒流路与所述冷媒管连通。

20、进一步地,所述冷媒管的进出口端分别接通至所述蒸发器的入口和/或出口;和/或,所述制冷剂循环系统的制冷剂包括二氧化碳。

21、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控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盒包括本体部和延伸部,所述本体部内限定出所述腔室,所述延伸部由所述本体部的边缘向外延伸,所述冷媒管与所述延伸部配合以通过所述延伸部与所述电控盒传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控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包括第一延伸壁和第二延伸壁,所述冷媒管夹设在所述第一延伸壁和所述第二延伸壁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控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壁上具有朝向远离所述第二延伸壁的方向凸出的避让部,所述避让部与所述第二延伸壁之间形成避让孔,所述冷媒管穿设于所述避让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控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管包括平行设置的多个管段,每个所述管段均夹设在所述第一延伸壁和所述第二延伸壁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控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管与所述延伸部之间设有散热硅脂。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控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壁和所述第二延伸壁通过紧固件或卡接件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控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盒包括内层壳和覆盖在所述内层壳外的外层壳,所述内层壳为绝缘壳,所述外层壳为金属壳,所述延伸部为所述外层壳的一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导热板,所述导热板设在所述第一发热器件的远离所述电路板的一侧,所述冷媒管的局部内嵌于所述导热板,以通过所述导热板与所述第一发热器件传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电路板上且位于所述电控盒内的第二发热器件,在所述电路板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二发热器件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发热器件的高度,所述电控盒包括内层壳和覆盖在所述内层壳外的外层壳,所述内层壳为绝缘壳且形成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发热器件的远离所述电路板的端部对应所述第一开口,所述外层壳为金属壳且遮挡封闭所述第一开口。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控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热器件包括第一感性器件和第一容性器件,所述第一开口为间隔设置的多个,所述第一感性器件和所述第一容性器件分别对应不同的所述第一开口。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控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热器件包括第一感性器件,所述电控盒包括第一盒壁,所述第一盒壁位于所述第二发热器件的远离所述电路板的一侧,所述第一盒壁的局部朝向远离所述电路板的方向凸出以形成凸出部,所述凸出部的内侧形成避让腔,所述第一感性器件的至少部分收纳在所述避让腔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电路板上且位于所述电控盒内的第三发热器件,所述电控盒内还设有散热件,所述散热件覆盖在所述第三发热器件的远离所述电路板的一侧,以与所述第三发热器件传热配合,所述散热件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散热片。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控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盒包括内层壳和覆盖在所述内层壳外的外层壳,所述内层壳为绝缘壳且形成有第二开口,所述散热件的远离所述电路板的端部对应所述第二开口,所述外层壳为金属壳且遮挡封闭所述第二开口。

15.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控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盒为封闭盒体。

16.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制冷剂循环系统、送风风机、排风风机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控部件,所述外壳内具有相互隔离的送风风道和排风风道,所述制冷剂循环系统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设于所述送风风道,所述第二换热器设于所述排风风道,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第二换热器均与所述压缩机相连且分别作为冷凝器和蒸发器,所述送风风机的入口与所述送风风道连通且所述送风风机的出口连通至室内侧,所述排风风机的入口与所述排风风道连通且所述排风风机的出口连通至室外侧,所述制冷剂循环系统的冷媒流路与所述冷媒管连通。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管的进出口端分别接通至所述蒸发器的入口和/或出口;和/或,所述制冷剂循环系统的制冷剂包括二氧化碳。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控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盒包括本体部和延伸部,所述本体部内限定出所述腔室,所述延伸部由所述本体部的边缘向外延伸,所述冷媒管与所述延伸部配合以通过所述延伸部与所述电控盒传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控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包括第一延伸壁和第二延伸壁,所述冷媒管夹设在所述第一延伸壁和所述第二延伸壁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控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壁上具有朝向远离所述第二延伸壁的方向凸出的避让部,所述避让部与所述第二延伸壁之间形成避让孔,所述冷媒管穿设于所述避让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控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管包括平行设置的多个管段,每个所述管段均夹设在所述第一延伸壁和所述第二延伸壁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控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管与所述延伸部之间设有散热硅脂。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控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壁和所述第二延伸壁通过紧固件或卡接件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控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盒包括内层壳和覆盖在所述内层壳外的外层壳,所述内层壳为绝缘壳,所述外层壳为金属壳,所述延伸部为所述外层壳的一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导热板,所述导热板设在所述第一发热器件的远离所述电路板的一侧,所述冷媒管的局部内嵌于所述导热板,以通过所述导热板与所述第一发热器件传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电路板上且位于所述电控盒内的第二发热器件,在所述电路板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二发热器件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发热器件的高度,所述电控盒包括内层壳和覆盖在所述内层壳外的外层壳,所述内层壳为绝缘壳且形成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发热器件的远离所述电路板的端部对应所述第一开口,所述外层壳为金属壳且遮挡封闭所述第一开口。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控部件,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瑞达丘洁龙王慧锋周宏明罗琼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