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与管理,特别适用于高峰期大流量地铁乘客出行时,提供一种基于后车跳站的最小追踪间隔和应用该间隔的城轨列车交替跳站运行方式。
技术介绍
1、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城市规模越来越大,高峰期拥挤问题严重降低了人们的出行品质,同时节能减排的目标也对列车运行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候车乘客较多和列车运行方式单一导致部分乘客被滞留在站台的时间较长,乘客希望以最小的出行成本用于出行,因此在满足限速的要求下对列车追踪间隔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从运输学角度需调整列车运营组织方式,以更短的追踪间隔满足运行制式。由于城轨列车车站最小追踪间隔的计算不考虑存在多配线条件下的列车到达、到通、出发、发通等间隔,因此为列车交替跳站提供了一种新的计算车站追踪间隔的思路,后车跳站运行方式可以有效缩短列车在车站的追踪间隔,在交替跳站运行方式下的等效追踪间隔在满足最小追踪间隔要求的前提下,显然小于传统的站站停车站追踪间隔,可明显提高发车密度和减小乘客总体在车时间和企业运行成本,节省过多不必要的能量损耗,因此周期性协同跳站运行组织方式将是城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后车跳站的最小追踪间隔和应用该间隔的城轨列车交替跳站运行方式,包括由于城轨列车传统的站站停运行方式频繁停站制约了列车开行效率,提出一种后车跳站最小追踪间隔。其特征在于,当后车跳站时后行列车过站不停车,节约了停站时间和加减速过程中的耗时等原因,所以该间隔明显小于站站停车站追踪间隔。所述后车跳站追踪间隔,具体为:对于两列车先后经过同一车站而言,前行列车过站时停站,后行列车过站时跳站,即在前行列车在停站之后加速出清到安全区段,后车才可以过站,具体运行方式如图2所示。所述后车停站追踪间隔,具体为:对于两列车先后经过同一车站而言,前行列车过站时跳站,后行列车过站时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后车跳站的最小追踪间隔和应用该间隔的城轨列车交替跳站运行方式,包括由于城轨列车传统的站站停运行方式频繁停站制约了列车开行效率,提出一种后车跳站最小追踪间隔。其特征在于,当后车跳站时后行列车过站不停车,节约了停站时间和加减速过程中的耗时等原因,所以该间隔明显小于站站停车站追踪间隔。所述后车跳站追踪间隔,具体为:对于两列车先后经过同一车站而言,前行列车过站时停站,后行列车过站时跳站,即在前行列车在停站之后加速出清到安全区段,后车才可以过站,具体运行方式如图2所示。所述后车停站追踪间隔,具体为:对于两列车先后经过同一车站而言,前行列车过站时跳站,后行列车过站时停站,即在前行列车过站且出清到安全区段,后车才可以减速制动进站,具体运行方式如图3所示。
2.列车采用交替跳站运行方式时根据前后行列车的过站方式不同,分为前车跳站后车停站和前车停站后车跳站两种追踪模式,与之相对应采用后车停站和后车跳站两种追踪间隔。列车采用周期性交替跳站追踪运行模式时在车站交替变换前车跳站后车停站和前车停站后车跳站两种追踪模式。所述的前车跳站后车停站追踪模式,其特征在于,前行列车过站时跳站,后行列车过站时停站,前后行列车之间的距离由小到大逐渐增加,直至后行列车出清车站追踪距离达到最大。所述的前车停站后车跳站追踪模式,其特征在于,前行列车过站时停站,后行列车过站时跳站,前后行列车之间的距离由大到小逐渐减小,直至后行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茂青,万国庆,王耀东,岳丽丽,高云波,林俊亭,付荣,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