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磨梭织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479471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6 19:14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耐磨梭织面料,涉及梭织面料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基层,基层包括纬纱和交替间隔设置的贴肤经纱和耐磨经纱,贴肤经纱和耐磨经纱分别与纬纱形成第一缎纹系统和第二缎纹系统,贴肤经纱在纬纱的一侧形成贴肤浮长线,耐磨经纱在纬纱的另一侧形成耐磨浮长线。本技术通过使贴肤经纱形成贴肤浮长线,通过耐磨经纱形成耐磨浮长线,提高了面料靠近皮肤一侧的亲肤性和面料远离皮肤一侧的耐磨性,面料单层的设置使面料较为轻薄,通过莫代尔纤维提高了面料的柔软度和吸湿性,涤纶纤维提高了面料的延展性和弹性,锦纶纤维提高了面料远离皮肤一侧的耐磨性和面料的强度,即提高了面料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针织面料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耐磨梭织面料


技术介绍

1、贴身的衣物为了更加轻薄和更加具有透气性,一般会采用单层的面料,同时,为了提高面料的亲肤性,面料会采用莫代尔纤维加捻成的纱线,然而莫代尔纤维较为轻柔的同时也极易变形,因此容易在外界的摩擦下断裂,影响面料的使用寿命。

2、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磨梭织面料。

2、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耐磨梭织面料,包括基层,所述基层包括纬纱和交替间隔设置的贴肤经纱和耐磨经纱,所述贴肤经纱和耐磨经纱分别与纬纱形成第一缎纹系统和第二缎纹系统,所述贴肤经纱在纬纱的一侧形成贴肤浮长线,所述耐磨经纱在纬纱的另一侧形成耐磨浮长线。

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缎纹系统正面的飞数与枚数之比小于第二缎纹系统反面的飞数与枚数之比。

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贴肤经纱由弹力纤维束和缠绕在弹力纤维束外的亲肤纤维束组成。

5、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亲肤纤维束由莫代尔纤维加捻而成,所述弹力纤维束由涤纶纤维加捻而成。

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纬纱的材质与贴肤经纱相同。

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耐磨经纱由锦纶纤维加捻而成。

8、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使贴肤经纱在基层靠近皮肤的一侧形成贴肤浮长线,通过耐磨经纱在基层远离皮肤的一侧形成耐磨浮长线,即贴肤经纱在基层靠近皮肤的一侧形成具有较好亲肤性的经面组织,耐磨经纱在基层远离皮肤的一侧形成具有较好耐磨性的经面组织,提高了面料靠近皮肤一侧的亲肤性和面料远离皮肤一侧的耐磨性,面料单层的设置使面料较为轻薄,提高了面料的舒适性,通过莫代尔纤维提高了面料的柔软度和吸湿性,涤纶纤维提高了面料的延展性和弹性,锦纶纤维提高了面料远离皮肤一侧的耐磨性和面料的强度,即提高了面料的使用寿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耐磨梭织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层,所述基层包括纬纱和交替间隔设置的贴肤经纱和耐磨经纱,所述贴肤经纱和耐磨经纱分别与纬纱形成第一缎纹系统和第二缎纹系统,所述贴肤经纱在纬纱的一侧形成贴肤浮长线,所述耐磨经纱在纬纱的另一侧形成耐磨浮长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梭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缎纹系统正面的飞数与枚数之比小于第二缎纹系统反面的飞数与枚数之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梭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贴肤经纱由弹力纤维束和缠绕在弹力纤维束外的亲肤纤维束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耐磨梭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亲肤纤维束由莫代尔纤维加捻而成,所述弹力纤维束由涤纶纤维加捻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耐磨梭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纬纱的材质与贴肤经纱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梭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经纱由锦纶纤维加捻而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磨梭织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层,所述基层包括纬纱和交替间隔设置的贴肤经纱和耐磨经纱,所述贴肤经纱和耐磨经纱分别与纬纱形成第一缎纹系统和第二缎纹系统,所述贴肤经纱在纬纱的一侧形成贴肤浮长线,所述耐磨经纱在纬纱的另一侧形成耐磨浮长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梭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缎纹系统正面的飞数与枚数之比小于第二缎纹系统反面的飞数与枚数之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琪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日赞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