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常州大学专利>正文

移动充电机器人自动对接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47763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6 19:13
本技术涉及充电设备领域,公开了一种移动充电机器人自动对接机构,包括支架组件、第一对接组件、第二对接组件以及用于连通第一对接组件与第二对接组件的导流管,支架组件分别与第一对接组件以及第二对接组件相连,以能够分别固定第一对接组件和第二对接组件,且第一对接组件为公插头,第二对接组件为母接头。本技术的第一对接组件用于连接汽车端,第二对接组件用于连接移动充电机器人端,当移动充电机器人移动至设定位置时,移动充电机器人的输出端能够与第二对接组件对接,以此来实现通过第二对接组件将移动充电机器人中的电量传输至第一对接组件,并通过第一对接组件输送电量至车辆,从而完成了对于车辆的自动充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充电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移动充电机器人自动对接机构


技术介绍

1、在智能移动充电机器人中,我们需要将机器人移动到汽车旁给汽车充电,因为存在车辆的机械锁(充电盖自动锁住无法打开)和电子锁(车端的通信和功率传输自动切断无法进行后续充电)使得充电无法继续,所以在相应的场地内将配置多个转接头,以便于用户可以自行取用后该转接头接到车端充电接口进行充电,但是为了保证能够对车辆进行充电,因此用户在接入车端充电接头后需要等待智能移动充电机器人到达,然后再将智能移动充电机器人与机器人接入端接入后才能实现充电,这个过程需要用户全程等待并促使两者之间完成连接,因此整体过程非常耗费时间。

2、有鉴于此,需要设计一种移动充电机器人自动对接机构,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第一方面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移动充电机器人自动对接机构,能够自动实现与移动充电机器人的对接,从而节省了用户将两者对接的时间,提高了使用体验。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充电机器人自动对接机构,包括支架组件、第一对接组件、第二对接组件以及用于连通所述第一对接组件与所述第二对接组件的导流管,所述支架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对接组件以及所述第二对接组件相连,以能够分别固定所述第一对接组件和所述第二对接组件,且所述第一对接组件为公插头,所述第二对接组件为母接头。

3、优选地,所述支架组件包括第一固定支架和第二固定支架,所述第一固定支架设置在所述第一对接组件端,且所述第一固定支架与所述第一对接组件端可拆卸连接,以能够移动并固定所述第一对接组件,所述第二固定支架设置在所述第二对接组件端,且所述第二固定支架与所述第二对接组件固定连接。

4、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二固定支架包括多块支撑板和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二对接组件适于嵌入所述安装孔内,且所述第二对接组件的与所述安装板之间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适于与所述安装板相抵,以限制所述安装板在所述第二对接组件在水平方向上产生轴向移动。

5、优选地,多个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安装板之间相连并形成直角,且所述支撑板与安装板的连接处设有多个加强筋。

6、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二固定支架设置在地面,所述第二对接组件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架上且与地面之间具有间隙,以能够与移动充电机器人的输出端对接。

7、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支架包括支撑件和限位圈,所述限位圈设置在所述支撑件上,以能够通过所述支撑件固定所述限位圈,所述限位圈适于环绕所述第一对接组件设置,且所述限位圈上开设有缺口。

8、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限位圈为具有弹性限位圈。

9、优选地,所述第一对接组件适于放电,所述第二对接组件适于充电。

10、通过上述优选技术方案,本技术的移动充电机器人自动对接机构通过在支架组件上设置第一对接组件和第二对接组件,第一对接组件用于连接汽车端,第二对接组件用于连接移动充电机器人端,当移动充电机器人移动至设定位置时,移动充电机器人的输出端能够与第二对接组件对接,以此来实现通过第二对接组件将移动充电机器人中的电量传输至第一对接组件,并通过第一对接组件输送电量至车辆,从而完成了对于车辆的自动充电。

11、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充电机器人自动对接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组件(1)、第一对接组件(2)、第二对接组件(3)以及用于连通所述第一对接组件(2)与所述第二对接组件(3)的导流管(4),所述支架组件(1)分别与所述第一对接组件(2)以及所述第二对接组件(3)相连,以能够分别固定所述第一对接组件(2)和所述第二对接组件(3),且所述第一对接组件(2)为公插头,所述第二对接组件(3)为母接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充电机器人自动对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组件(1)包括第一固定支架(11)和第二固定支架(12),所述第一固定支架(11)设置在所述第一对接组件(2)端,且所述第一固定支架(11)与所述第一对接组件(2)端可拆卸连接,以能够移动并固定所述第一对接组件(2),所述第二固定支架(12)设置在所述第二对接组件(3)端,且所述第二固定支架(12)与所述第二对接组件(3)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充电机器人自动对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支架(12)包括多块支撑板(121)和安装板(122),所述安装板(122)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二对接组件(3)适于嵌入所述安装孔内,且所述第二对接组件(3)与所述安装板(122)之间设有限位板(123),所述限位板(123)适于与所述安装板(122)相抵,以能够通过所述安装板(122)限制所述第二对接组件(3)在水平方向上产生轴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充电机器人自动对接机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支撑板(121)与所述安装板(122)之间相连并形成直角,且所述支撑板(121)与安装板(122)的连接处设有多个加强筋(13)。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充电机器人自动对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支架(12)设置在地面,所述第二对接组件(3)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架上且与地面之间具有间隙,以能够与移动充电机器人的输出端对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充电机器人自动对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支架(11)包括支撑件(111)和限位圈(112),所述限位圈(112)设置在所述支撑件(111)上,以能够通过所述支撑件(111)固定所述限位圈(112),所述限位圈(112)适于环绕所述第一对接组件(2)设置,且所述限位圈(112)上开设有缺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充电机器人自动对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圈(112)为具有弹性限位圈(112)。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充电机器人自动对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接组件(2)适于与车辆段相连以放电,所述第二对接组件(3)适于与移动充电机器人相连以充电。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充电机器人自动对接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组件(1)、第一对接组件(2)、第二对接组件(3)以及用于连通所述第一对接组件(2)与所述第二对接组件(3)的导流管(4),所述支架组件(1)分别与所述第一对接组件(2)以及所述第二对接组件(3)相连,以能够分别固定所述第一对接组件(2)和所述第二对接组件(3),且所述第一对接组件(2)为公插头,所述第二对接组件(3)为母接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充电机器人自动对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组件(1)包括第一固定支架(11)和第二固定支架(12),所述第一固定支架(11)设置在所述第一对接组件(2)端,且所述第一固定支架(11)与所述第一对接组件(2)端可拆卸连接,以能够移动并固定所述第一对接组件(2),所述第二固定支架(12)设置在所述第二对接组件(3)端,且所述第二固定支架(12)与所述第二对接组件(3)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充电机器人自动对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支架(12)包括多块支撑板(121)和安装板(122),所述安装板(122)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二对接组件(3)适于嵌入所述安装孔内,且所述第二对接组件(3)与所述安装板(122)之间设有限位板(123),所述限位板(123)适于与所述安装板(122)相抵,以能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森燚苏星硕戴昌志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