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冠芳专利>正文

一种能减少自放电的蓄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47681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能减少自放电的蓄电池,包括有壳体和电解液,壳体底部开有若干个孔洞,孔洞与公共导管相连通,由注射筒头、注射筒及推液杆组成一个外接注射器,外接注射器的注射筒头也与公共导管相连通,该蓄电池能使电解液和极板在储存过程中不接触,自身切断电源,在放电过程中才接触,从而减少杂质生成,减少自放电,延长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减少自放电的蓄电池
本技术涉及一种蓄电池。
技术介绍
目前人们使用的蓄电池,特别是铅酸蓄电池,普遍存在自放电现象。因为制作电池 的原材料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纯,总会有杂质混在中间,所以无可避免地存在自放电现象。自放电大小即自放电率与正极材料在电解液中的溶解性和它受热后的不稳定性 (易自我分解)有关。电池类型不同,电池每月的自放电率也不一样。一般在10-35%变 动。储存过程中与自放电伴随的是电池内阻上升,这会造成电池负荷力的降低,而在放电电 流较大的情况下,能量的损失变化非常明显。如何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人们想出了各种办法,申请号为99202345. 9,名称为 新型蓄电池的中国专利,以及申请号为96120081. 2,名称为排污式清洁型铅蓄电池容器的 中国专利,都采用清洗电解液中的杂质的办法来减少自放电,延长使用寿命。但是这些方法 只能在杂质生成后进行清洗,而不能在杂质生成前,特别是储存过程中,减少杂质的生成。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减少自放电,特别是储存过程中减少杂质生成,减少自放电,延长蓄电池 使用寿命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蓄电池,该蓄电池能使电解液和极板在储存 过程中不接触,自身切断电源,在放电过程中才接触,从而减少杂质生成,减少自放电,延长 使用寿命。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蓄电池,包括有壳体和电解液, 壳体底部开有若干个孔洞,孔洞与公共导管相连通,由注射筒头、注射筒及推液杆组成一个 外接注射器,外接注射器的注射筒头也与公共导管相连通。壳体,指的是蓄电池的外壳,它也是储存电解液的容器。物体分固体、液体和气体,电解液,指的是电解质为液体,能流动,而不是固体。壳体底部开有若干个孔洞,若干个的意思是指可以是一个、两个或多个。孔洞的数 量可以比蓄电池单格数少从而有些单格没有开孔洞,也可以比蓄电池单格数多从而有些单 格有多于一个的孔洞。当然最好是按蓄电池的单格数来定,每个单格开一个孔洞。比如一只 6V的蓄电池,有3个单格,就开3个孔洞;一只12V的蓄电池,有6个单格,就开6个孔洞。公共导管的材质,可以是塑料管,可以是橡胶管,也可以是金属管和橡胶管的组合 等。公共导管的形状,没有特别的要求,只需要保证把若干个孔洞和注射筒头能相互连通而 不会渗漏就可以了。外接注射器的大小,要大到保证让全部电解液都能吸入注射器内。外接注射器的位置,可以位于壳体的底部、侧面或上方。外接注射器,可以与壳体不固定,也可以与壳体相固定。外接注射器固定于壳体时,与壳体的固定方式,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比如采用螺栓固定,或者采用金属卡扣固定,或者与壳体用胶水粘合,或者与壳体在设计时就是设计成一 个整体,或者直接用绳子绑牢,或者采用其他的固定方式。当蓄电池不使用时,把外接注射器的推液杆往外拉,使原先位于壳体内的电解液 全部吸入外接注射器内,从而使蓄电池自身切断电源,电解液和极板在储存过程中不接触, 减少了杂质生成,减少了自放电,延长了使用寿命。当蓄电池工作时,把外接注射器的推液 杆往里推,使原先位于外接注射器内的电解液全部注入壳体内,重新组成完整的一个蓄电 池。如果在推液杆往外拉或往里推的过程中,电解液流通不畅,可以把蓄电池上的加注口或 通气孔打开,让空气进入,这样就会让电解液流通顺畅。本使用新型提供的蓄电池,有益效果是电解液和极板在储存过程中不接触,自身 切断电源,在放电过程中才接触,从而减少杂质生成,减少自放电,延长使用寿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个实施例的蓄电池处于工作状态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二个实施例的蓄电池处于储存状态的示意图。图中1、壳体 2、电解液 3、孔洞 4、螺栓 5、公共导管 6、注射筒 头7、注射筒 8、外接注射器 9、推液杆 10、金属卡扣具体实施方式在图1所示的第一个实施例中,蓄电池,包括有壳体(1)和电解液(2),壳体(1) 底部开有3个孔洞(3),孔洞(3)与公共导管(5)相连通,由注射筒头(6)、注射筒(7)及推 液杆(9)组成一个外接注射器(8),外接注射器(8)的注射筒头(6)也与公共导管(5)相 连通,外接注射器(8)用螺栓(4)固定于壳体(1)的底部,当蓄电池不使用而处于储存状态 时,把外接注射器(8)的推液杆(9)往外拉,使原先位于壳体(1)内的电解液(2)全部吸入 外接注射器(8)内,从而使蓄电池自身切断电源,电解液(2)和极板在储存过程中不接触, 减少了杂质生成,减少了自放电,延长了使用寿命。当蓄电池工作时,把外接注射器(8)的 推液杆(9)往里推,使原先位于外接注射器(8)内的电解液(2)全部注入壳体(1)内,重新 组成完整的一个蓄电池,如图1所示的就是蓄电池的工作状态。如果在推液杆(9)往外拉 或往里推的过程中,电解液(2)流通不畅,可以把蓄电池上的加注口或通气孔打开,让空气 进入,这样就会让电解液流通顺畅。在图2所示的第二个实施例中,蓄电池,包括有壳体⑴和电解液(2),壳体⑴底 部开有3个孔洞(3),孔洞(3)与公共导管(5)相连通,由注射筒头(6)、注射筒(7)及推液 杆(9)组成一个外接注射器(8),外接注射器(8)的注射筒头(6)也与公共导管(5)相连 通,外接注射器(8)用金属卡扣(10)固定于壳体(1)的侧面,当蓄电池不使用而处于储存 状态时,把外接注射器(8)的推液杆(9)往外拉,使原先位于壳体(1)内的电解液(2)全部 吸入外接注射器(8)内,,如图2所示的就是蓄电池不使用而处于储存状态,从而使蓄电池 自身切断电源,电解液(2)和极板在储存过程中不接触,减少了杂质生成,减少了自放电, 延长了使用寿命。当蓄电池工作时,把外接注射器(8)的推液杆(9)往里推,使原先位于外 接注射器(8)内的电解液(2)全部注入壳体(1)内,重新组成完整的一个蓄电池。如果在推液杆(9)往外拉或往里推的过程中,电解液(2)流通不畅,可以把蓄电池上的加注口或通 气孔打开,让空气进入,这样就会让电解液流通顺畅。权利要求一种能减少自放电的蓄电池,包括有壳体和电解液,其特征在于壳体底部开有若干个孔洞,孔洞与公共导管相连通,由注射筒头、注射筒及推液杆组成一个外接注射器,外接注射器的注射筒头也与公共导管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接注射器固定在壳体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接注射器固定在壳体侧面。专利摘要一种能减少自放电的蓄电池,包括有壳体和电解液,壳体底部开有若干个孔洞,孔洞与公共导管相连通,由注射筒头、注射筒及推液杆组成一个外接注射器,外接注射器的注射筒头也与公共导管相连通,该蓄电池能使电解液和极板在储存过程中不接触,自身切断电源,在放电过程中才接触,从而减少杂质生成,减少自放电,延长使用寿命。文档编号H01M2/34GK201673943SQ20102022811公开日2010年12月15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5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5日专利技术者张志军, 李冠芳 申请人:李冠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能减少自放电的蓄电池,包括有壳体和电解液,其特征在于:壳体底部开有若干个孔洞,孔洞与公共导管相连通,由注射筒头、注射筒及推液杆组成一个外接注射器,外接注射器的注射筒头也与公共导管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冠芳张志军
申请(专利权)人:李冠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