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压力管道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47631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6 19: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下压力管道及其施工方法,管道包括管道本体和至少一悬浮物传感器,至少在管道本体的最低位置设有四通件,每一四通件对应至少一悬浮物传感器;四通件的下端口封堵形成沉淀池,悬浮物传感器的探头设置在沉淀池中;四通件的上端口向上延伸形成检查井,检查井的井口可拆卸地封堵有盲板;盲板上设有连通检查井的排气管,排气管的上端管口始终位于水面之上,悬浮物传感器的主机设置在排气管的上端管口位置。管道施工方法包括:路线设计、管道拼装、管道输送、管道沉放和管道固定。本发明专利技术无需在水下建设排泥井和排泥阀即可实现沉淀物的收集和排出,而且施工、维护方便,成本更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压力管道,尤其涉及一种水下压力管道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压力管道在过河(湖)处设置排泥井是一种常见的防止管道堵塞的措施。为了避免影响航运,压力管道的过水段会尽可能地沿河(湖)底敷设,即压力管道着床设置,这般设置后,压力管道的过水段标高低于其两端在岸段标高,沉淀物容易在过水段内积聚,从而影响压力管道的正常运行,故在管道过水段设置排泥井,用来收集管道内的沉淀物,以保证管道的畅通。为了保证排泥井的正常运行,通常会设置一排泥管道连通排泥井,在排泥管道上设置排泥阀,通过定期打开排泥阀以清除排泥井中的淤泥。

2、然而传统的排泥井其井底一般位于河(湖)底往下三米左右,施工难度大,而且排泥井和排泥阀井(用于保护排泥阀)置于水中,密封和防水很难保障,影响了井的正常使用。此外,排泥阀长期置于水中,尤其是浸泡海水中时,排泥阀受水生生物及水浸锈蚀的影响,使用寿命低,维修和更换难度很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下压力管道及其施工方法,其无需在水下建设排泥井和排泥阀即可实现沉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下压力管道,其特征在于:包括管道本体和至少一悬浮物传感器,至少在所述管道本体的最低位置设有四通件,每一所述四通件对应至少一悬浮物传感器;所述四通件的下端口封堵形成沉淀池,所述悬浮物传感器的探头设置在沉淀池中;所述四通件的上端口向上延伸形成检查井,所述检查井的井口可拆卸地封堵有盲板;所述盲板上设有连通检查井的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上端管口始终位于水面之上,所述悬浮物传感器的主机设置在排气管的上端管口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压力管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四通件一一对应的冲洗管道,所述冲洗管道的一端口连通沉淀池,所述冲洗管道的另一端可拆卸地封堵。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压力管道,其特征在于:包括管道本体和至少一悬浮物传感器,至少在所述管道本体的最低位置设有四通件,每一所述四通件对应至少一悬浮物传感器;所述四通件的下端口封堵形成沉淀池,所述悬浮物传感器的探头设置在沉淀池中;所述四通件的上端口向上延伸形成检查井,所述检查井的井口可拆卸地封堵有盲板;所述盲板上设有连通检查井的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上端管口始终位于水面之上,所述悬浮物传感器的主机设置在排气管的上端管口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压力管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四通件一一对应的冲洗管道,所述冲洗管道的一端口连通沉淀池,所述冲洗管道的另一端可拆卸地封堵。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压力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查井的井口标高不低于当前水域的常水位。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水下压力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查井的外部还套设有保护筒,所述保护筒与检查井之间的间隙填充有缓冲物;所述保护筒的筒口不低于检查井的井口。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压力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的管口位置设置闸阀和排气阀。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压力管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向所述悬浮物传感器供电的电池和/或光伏组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压力管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悬浮物传感器连接的无线模块,所述无线模块无线通讯连接外部终端。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水下压力管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下压力管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除了确定埋管路线的最低点外,至少还确定一个埋管路线的低点位置,同时,在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明结张志谦洪永福颜晓燕高庆丰黄福祥谢伟李洪路鄢俊斌吴建立池长加巫伟民杨龙斌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市市政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