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体位床,具体为一种改善食管胃上段切除术后患者逆流反的体位床。
技术介绍
1、护理床一般都是动力床,分为电动或手动护理床,是根据病人的卧床生活习性和治疗需要,而设计的带有家属可以陪护,具有多项护理功能和操作按钮,使用绝缘安全的床。康复护理床可单独使用,也可与治疗或康复设备配套使用。翻身护理床一般不超过90cm宽,单人单层床,方便医护观察巡视和家属人员的操作和使用。可供生病的人、重度残疾人、老年人、健康人在住院或居家治疗康复休养时使用,大小形式多。
2、目前护理床上床头靠背翻板角度调节后,患者靠卧在床上,但靠卧的患者容易不断的下滑,导致患者靠卧因下滑高度不断降低,需要患者不断上移,增加患者的不适,且下滑、移动的过程中,容易肿瘤患者把胃给切完之后反流及伤害,导致对患者的护理效果较差,功能性较差,实用性不强。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善食管胃上段切除术后患者逆流反的体位床,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善食管胃上段切除术后患者逆流反的体位床,包括体位床板(1)和设于体位床板(1)底部的床支脚,床支脚的底部设有脚刹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体位床板(1)的一端通过驱动机构转动设有靠背翻板(2),所述体位床板(1)另一端相对的两侧均设有调节机构(3),所述调节机构(3)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调节机构(3)上均设有支撑侧板(4),两个所述支撑侧板(4)相靠近的一侧均设有升降机构,两个所述支撑侧板(4)之间设有挡板机构(5),所述挡板机构(5)相对的两侧均与升降机构连接,所述挡板机构(5)其中的一侧和升降机构之间设有翻转机构(45),所述挡板机构(5)上设有脚部机构(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善食管胃上段切除术后患者逆流反的体位床,包括体位床板(1)和设于体位床板(1)底部的床支脚,床支脚的底部设有脚刹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体位床板(1)的一端通过驱动机构转动设有靠背翻板(2),所述体位床板(1)另一端相对的两侧均设有调节机构(3),所述调节机构(3)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调节机构(3)上均设有支撑侧板(4),两个所述支撑侧板(4)相靠近的一侧均设有升降机构,两个所述支撑侧板(4)之间设有挡板机构(5),所述挡板机构(5)相对的两侧均与升降机构连接,所述挡板机构(5)其中的一侧和升降机构之间设有翻转机构(45),所述挡板机构(5)上设有脚部机构(6),所述脚部机构(6)设置有两个,所述体位床板(1)的底部设有座板机构(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善食管胃上段切除术后患者逆流反的体位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3)包括调节槽(31)、调节螺杆(32)、调节座(33)和一号电机(34),体位床板(1)相对的两侧均设有调节槽(31),调节槽(31)设置有两个,两个调节槽(31)的内部均设有调节螺杆(32),两个支撑侧板(4)的底部均设有调节座(33),调节座(33)与调节螺杆(32)之间螺纹连接,调节螺杆(32)的一端均通过联轴器与体位床板(1)一端的一号电机(34)输出端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改善食管胃上段切除术后患者逆流反的体位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一号导轨槽(41)、一号螺杆(42)、螺纹座(43)和二号电机(44),两个支撑侧板(4)相靠近的一侧均设有一号导轨槽(41),一号导轨槽(41)设置有两个,两个一号导轨槽(41)的内部均转动设有一号螺杆(42),一号螺杆(42)设置有两个,两个一号螺杆(42)上均螺纹设有螺纹座(43),螺纹座(43)设置有两个,其中一个螺纹座(43)的一端设有翻转机构(45),挡板机构(5)的一侧与翻转机构(45)连接,挡板机构(5)的另一侧与另一个螺纹座(43)的一端转动连接,两个一号螺杆(42)的一端均通过联轴器与支撑侧板(4)上的二号电机(44)输出端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改善食管胃上段切除术后患者逆流反的体位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机构(5)包括边框(51)、承重板(52)、内垫(53)和连接孔(54),翻转机构(45)和螺纹座(43)与边框(51)之间均转动连接,边框(51)的底部一体设有承重板(52),边框(51)的内部设有内垫(53),内垫(53)的表面设有两个脚部机构(6),边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艳,刘宝吉,张云,杨丽,宋进环,刘理礼,廖成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