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建华专利>正文

一种载车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46531 阅读:2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载车盘,包括由相互平行设置的左边梁、右边梁以及设置在左边梁和右边梁之间的横梁组成的底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辅助架,辅助架位于底框的中央位置且分别平行于左边梁和右边梁,辅助架和左边梁之间铺设有第一车位板,辅助架和右边梁之间铺设有第二车位板,第一车位板的一端和左边梁垂直固定,该第一车位板的另一端和辅助架相对于左边梁一侧设置的侧边垂直固定,第二车位板的一端和右边梁垂直固定,该第二车位板的另一端和辅助架相对于右边梁一侧设置的侧边垂直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载车盘的底框上设置有辅助架,车位板跨度较小,需用材料较薄,显著节省原材料,降低成本;还能避免车辆驶入过程中的方向偏移,保证车辆停放在正确方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立体车库的汽车载车盘,该载车盘既可适用于横移式载车盘,又 可适用于升降式载车盘。
技术介绍
现有的立体停车库的载车盘结构多数为框架结构,该框架一般由左边梁、右边梁 以及设置在左边梁和右边梁之间的横档组成,并且框架结构在左边梁和右边梁之间还铺设 有横向设置的整体式车位板,车辆即停放在车位板上。但是,现有载车板结构的缺点是停 放车辆的车位板是跨设在左边梁、右边梁之间,车位板的跨度较大,因此需要用到的材料较 厚,一般均采用2mm厚的钢板制作,耗材多、成本高。为了解决车位板过厚的问题,现有技术中已有的专利号为ZL200720018846. 3的 中国技术专利《用于立体停车设备的下载车板》则公开了这样一种载车板结构,该载车 板其包括平台以及设置在平台两侧的边纵梁,平台的前端安装有从动轮,后端安装有主动 轮,平台由多根平行排列的横梁构成,横梁的两端分别与平台两侧的边纵梁固定连接,横梁 与边纵梁垂直。本专利以市场上常见、易购的“C”形的型钢为主要原料,虽然能有大幅度降 低原材料的采购成本,同时也减轻了重量、提高了承载能力。上述专利由于车位板(由多根 平行排列的横梁组成)采用了 C形型钢为原料,虽然能够一定程度的减轻车位板的重量,但 是,车位板仍是采用整体式结构,即每根横梁的两端分别与平台两侧的边纵梁固定连接,车 位板跨度仍然较大,为了保证承载重量,车位板不可能做的太薄,而且,车位板上没有设置 导向梁,当停放的车辆驶进立体车库的车位时,车辆很容易偏离中间直线方向,造成车辆在 载车盘上斜置停放的状态,当车辆驶离载车盘时就带来很多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够显著节省 原材料且重量更轻的载车盘,该载车盘还能对驶入车位的车辆起到有效地引导作用,保证 车辆处于正确的停放方位。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载车盘,包括有底框,该底框 由相互平行设置的左边梁、右边梁以及设置在所述左边梁和右边梁之间的横梁组成,其特 征在于还包括有沿所述底框纵向设置的辅助架,该辅助架位于所述底框的中央位置且分 别平行于所述左边梁和右边梁,所述辅助架和所述左边梁之间铺设有横向设置的第一车位 板,所述辅助架和所述右边梁之间铺设有横向设置的第二车位板,并且,所述第一车位板的 一端和所述左边梁垂直固定,该第一车位板的另一端和所述辅助架相对于所述左边梁一侧 设置的侧边垂直固定,所述第二车位板的一端和所述右边梁垂直固定,该第二车位板的另 一端和所述辅助架相对于所述右边梁一侧设置的侧边垂直固定。为了提高辅助架的强度和刚性,辅助架优选地采用框架式结构,作为优选,所述的 辅助架包括有沿纵向间隔设置且相互平行的两个引导梁,两个所述引导梁的前端之间通过横向设置的前横档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引导梁的后端之间通过横向设置的后横档固定连 接,并且,两个所述引导梁的中部之间通过多个横向设置的中间横档相连。 为了确保辅助架能够更好地和底框配合安装,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横梁包括有 前横梁、中横梁和后横梁,所述前横梁的正面形成一斜坡且该前横梁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 所述左边梁和右边梁的前端,所述后横梁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左边梁和右边梁的后 端,所述中横梁设置在所述底框的中部并分别和所述左边梁、右边梁的中部固定连接;两个 所述引导梁在对应所述中横梁的位置分别开设有大小与该中横梁的宽度相适配的凹槽,所 述中横梁卡设在所述凹槽内。于是,辅助架在引导梁上开出的凹槽能够和底框的中横梁相 卡配,使得辅助架的底面能够和底框的底面相平齐,使得辅助架和底框的结合更为紧密,两 者之间的定位安装更为方便可靠。为了避免车辆的轮胎内侧在驶入车位时和辅助架的棱边发生刮擦,所述前横档和 所述引导梁在垂直相交的边角顶部形成有第一斜面,每一所述第一斜面上固定套设有内防 损封头。内防损封头可以采用塑料注塑成型,直接套在第一斜面上,拆卸和安装方便,有效 地起到保护车辆轮胎的目的。为了保持辅助架的清洁,防止停在上一层载车盘上的车辆通过辅助架的空隙而将 车辆底盘上的机油或灰尘滴入到停在下一层载车盘上的车辆上,所述的辅助架上还铺设有 遮油板,所述的遮油板上具有多个沿纵向开设且间隔布置的梯形槽。梯形槽具有积聚和导 向的作用,能够更加方便遮油板的清洁。考虑到对车辆轮胎的外侧的保护,作为优选,所述左边梁和右边梁的前端分别成 型有向内侧倾斜的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上固定套设有外防损封头。相对于内防损封头 而言,外防损封头能够避免车辆的轮胎外侧在驶入车位时和底框的左边梁或右边梁的棱边 发生刮擦。为了平衡载车盘在车辆重力作用下的变形量,防止底框变形,所述底框的两侧分 别设置有第一张紧机构,每一所述的第一张紧机构包括有位于所述左边梁或右边梁的外侧 且沿纵向设置的拉杆,所述拉杆的两端分别支承于固定连接在所述左边梁或右边梁的外侧 两端的支撑件中,并且,所述拉杆的两端设置有螺纹且分别连接有限位在对应所述支撑件 中的张紧螺母。通过调节张紧螺母,可以将拉杆拉紧,从而使的拉杆作用在底框的边梁上产 生一定的变形量,该边梁的变形量正好和载车盘受到车辆重力作用的变形量相平衡,使得 载车盘在车辆运行过程中处于平稳状态,保证载车盘整体的几何精度与形位精度。为了进一步提高载车盘在车辆运行中的平稳性,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底框的底 部还具有第二张紧机构,所述第二张紧机构设置在所述中横梁和所述前横梁之间,该第二 张紧机构包括有两根相互倾斜设置的第一斜拉杆和第二斜拉杆,并且,所述第一斜拉杆和 第二斜拉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调节螺母,其中,所述第一斜拉杆和第二斜拉杆的一端分别 固定于所述前横梁的中部位置,所述第一斜拉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左边梁上,所述 第二斜拉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右边梁上。可以通过施加于拉杆上的调节螺母的扭矩 来调整拉杆的拉力,从而调节载车盘前部的变形量,确保载车盘前部的局部刚度与形位精 度,防止车辆在驶入或开出车位时对载车盘前部压力作用而造成载车盘的变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在载车盘的底框上设置有辅助架,停放车辆 的车位板是跨设在底框的边梁和辅助架之间,跨度较小,需用材料较薄,可以采用1.6mm的钢板制作,使得载车盘的重量同现有技术相比可以减轻四分之一左右,能够显著节省原材 料,大大降低成本;而且,载车盘通过辅助架、车位板和底框连成一个整体,辅助架位于底框 的中央位置,使得载车盘的整体刚度大大增加,提高了承载能力;另外,辅助架还能够起到 导向作用,在车辆驶入车位时,车辆的左右轮胎能够分别沿着辅助架两侧的引导梁进入车 位,避免车辆驶入过程中的方向偏移,保证车辆停放在正确方位,使得车辆在驶离时更为方 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正面)。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反面)。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中央辅助架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所示I部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图4所示II部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 图6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本实施例的载车盘包括有一底框 1,底框1由相互平行设置的左边梁11、右边梁12以及设置在左边梁11和右边梁12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载车盘,包括有底框(1),该底框(1)由相互平行设置的左边梁(11)、右边梁(12)以及设置在所述左边梁(11)和右边梁(12)之间的横梁组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沿所述底框(1)纵向设置的辅助架(2),该辅助架(2)位于所述底框(1)的中央位置且分别平行于所述左边梁(11)和右边梁(12),所述辅助架(2)和所述左边梁(11)之间铺设有横向设置的第一车位板(31),所述辅助架(2)和所述右边梁(12)之间铺设有横向设置的第二车位板(32),并且,所述第一车位板(31)的一端和所述左边梁(11)垂直固定,该第一车位板(31)的另一端和所述辅助架(2)相对于所述左边梁(11)一侧设置的侧边垂直固定,所述第二车位板(32)的一端和所述右边梁(12)垂直固定,该第二车位板(32)的另一端和所述辅助架(2)相对于所述右边梁(12)一侧设置的侧边垂直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朱建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7[中国|宁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