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基于红外辐射的俩用型一体合成工艺电暖器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基于红外辐射的俩用型一体合成工艺电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465301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2 23: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红外辐射的俩用型一体合成工艺电暖器,供暖机构,包括电暖器后壳和电暖器前壳,所述电暖器后壳内部固定安装有红外辐射发生器,所述红外辐射发生器延伸出电暖器后壳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电线,所述电暖器前壳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电暖片,所述电暖片与所述红外辐射发生器电性连接,所述电暖器后壳的背部还开设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的底部一直贯穿电暖器后壳)的底部。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使用电暖器的同时,能够根据使用环境方便选用墙壁固定或者地面放置,同时放置方式简易化,能够轻松转换的同时在地面放置的过程中能够使暖气输入方向一直处于环境中的中间部分,能够在实现地面和墙壁上放置的操作时不会减少热量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艺电暖器的,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红外辐射的俩用型一体合成工艺电暖器


技术介绍

1、电暖器,以电能为主要能源,使用电阻加热、感应加热、电弧加热、电子束加热、红外线加热和介质加热等方式,通过直接接触、暖风对流、远红外线辐射等途径为人体供暖。

2、而目前电暖器在使用时,首先电暖器的放置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墙壁固定,一种是地面固定,而这两种固定方式市面上大部分的电暖器只有其中一种,虽然还有小部分电暖器同时拥有其两种方式的放置,但是均需要通过人工来将其对应的配件固定在电暖器上面来完成操作,十分不方便由于其电暖器的热量释放在环境中一直处于与电暖器平行的一面,同时在放置在地面上时,则会导致热量一直在环境中的下半部分,而环境中的中间部分和上方部分一直处于较冷的状态,并且热量上升也会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样导致热量利用率不高,因此需要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2、鉴于上述传统的基于红外辐射的俩用型一体合成工艺电暖器中,目前电暖器在使用时,首先电暖器的放置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墙壁固定,一种是地面固定,而这两种固定方式市面上大部分的电暖器只有其中一种,虽然还有小部分电暖器同时拥有其两种方式的放置,但是均需要通过人工来将其对应的配件固定在电暖器上面来完成操作,十分不方便由于其电暖器的热量释放在环境中一直处于与电暖器平行的一面,同时在放置在地面上时,则会导致热量一直在环境中的下半部分,而环境中的中间部分和上方部分一直处于较冷的状态,并且热量上升也会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样导致热量利用率不高,因此需要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3、因此,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红外辐射的俩用型一体合成工艺电暖器。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

5、供暖机构,包括电暖器后壳和电暖器前壳,所述电暖器后壳内部固定安装有红外辐射发生器,所述红外辐射发生器延伸出电暖器后壳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电线,所述电暖器前壳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电暖片,所述电暖片与所述红外辐射发生器电性连接,所述电暖器后壳的背部还开设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的底部一直贯穿电暖器后壳)的底部;

6、二合一机构,包括垂直连接在所述电暖器后壳背部的l型连接片,所述l型连接片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弧形矩块,所述l型连接片的宽度与所述矩形槽的宽度一致;以及,

7、调节机构,包括可伸缩连接在所述矩形槽中心处靠下的滑动柱,所述滑动柱贯穿所述矩形槽内部一侧固定安装有贴合板,所述滑动柱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丝杆柱。

8、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基于红外辐射的俩用型一体合成工艺电暖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电暖器后壳与所述矩形槽接触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矩形窄滑槽、矩形宽滑槽和圆柱腔,两组所述矩形窄滑槽的末端均与矩形宽滑槽的顶端相连接,两组所述矩形宽滑槽的末端均与圆柱腔的顶端相连接,所述电暖器后壳的背部两侧还开设有横向隔断腔;

9、所述矩形槽以所述滑动柱连接处为中心还开设有嵌入槽,所述嵌入槽恰好与所述贴合板的大小一致。

10、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基于红外辐射的俩用型一体合成工艺电暖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电暖器前壳与所述电暖片连接处两侧均开设有两组弧形腔,所述电暖片与所述电暖器前壳连接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转动轴,两组所述转动轴分别与两组所述弧形腔相适配;

11、所述电暖片的底部与电暖器前壳接触处固定安装有下压弹簧块,所述下压弹簧块的固定部分与所述电暖器前壳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下压弹簧的松动部分与所述电暖片的底部相连接。

12、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基于红外辐射的俩用型一体合成工艺电暖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两组所述矩形宽滑槽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轴承连接座,两组所述轴承连接座的转动端均转动连接有缺口轴,所述缺口轴的缺口端方向向上,且所述缺口轴的缺口端与所述矩形窄滑槽的内腔直径一致。

13、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基于红外辐射的俩用型一体合成工艺电暖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l型连接片两侧的弧形矩块与所述缺口轴的缺口端恰好适配,两组所述弧形矩块嵌入在所述缺口轴的缺口端以缺口轴为中心进行转动连接。

14、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基于红外辐射的俩用型一体合成工艺电暖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两组所述轴承连接座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定位柱,两组所述定位柱的外壁均贴合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上端与所述轴承连接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压缩弹簧的下端与所述圆柱腔的顶部固定连接;

15、所述定位柱还能延伸进所述圆柱腔内部并与所述圆柱腔滑动连接。

16、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基于红外辐射的俩用型一体合成工艺电暖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滑动柱与所述丝杆柱连接处固定安装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贴合在所述电暖器后壳的内部对应处,所述丝杆柱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向所述电暖器后壳内部延伸处固定安装有限位座;

17、所述限位座的两侧内部均转动连接有阻尼轴,两组所述阻尼轴的边缘处固定安装有斜面顶板,所述斜面顶板与所述电暖片的后端相贴合。

18、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基于红外辐射的俩用型一体合成工艺电暖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电暖器后壳的内部底端中心处固定安装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上方中心处转动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的内腔转动端与所述丝杆柱相适配,所述丝杆柱向所述电暖器后壳内部移动时可带动所述齿轮进行转动。

19、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基于红外辐射的俩用型一体合成工艺电暖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齿轮的上下端均啮合有齿杆,两组所述齿杆相互对立,两组所述齿杆的末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一强磁片,两组所述第一强磁片位置相反,且两组所述第一强磁片的底端均滑动连接在所述横向隔断腔的一侧。

20、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基于红外辐射的俩用型一体合成工艺电暖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电暖器后壳的后端以两组所述横向隔断腔为中心固定安装有矩形滑道板,两组所述矩形滑道板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动伸缩板,两组所述滑动伸缩板与所述矩形滑道板之间通过连接轴滑动连接,两组所述滑动伸缩板靠近所述横向隔断腔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强磁片;

21、所述第一强磁片和所述第二强磁片磁性相反。

2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使用电暖器的同时,能够根据使用环境方便选用墙壁固定或者地面放置,同时放置方式简易化,能够轻松转换的同时在地面放置的过程中能够使暖气输入方向一直处于环境中的中间部分,能够在实现地面和墙壁上放置的操作时不会减少热量的利用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红外辐射的俩用型一体合成工艺电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红外辐射的俩用型一体合成工艺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暖器后壳(101)与所述矩形槽(101a)接触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矩形窄滑槽(101b)、矩形宽滑槽(101c)和圆柱腔(101d),两组所述矩形窄滑槽(101b)的末端均与矩形宽滑槽(101c)的顶端相连接,两组所述矩形宽滑槽(101c)的末端均与圆柱腔(101d)的顶端相连接,所述电暖器后壳(101)的背部两侧还开设有横向隔断腔(101e);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红外辐射的俩用型一体合成工艺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暖器前壳(102)与所述电暖片(104)连接处两侧均开设有两组弧形腔(102a),所述电暖片(104)与所述电暖器前壳(102)连接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转动轴(104a),两组所述转动轴(104a)分别与两组所述弧形腔(102a)相适配;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红外辐射的俩用型一体合成工艺电暖器,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矩形宽滑槽(101c)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轴承连接座(204),两组所述轴承连接座(204)的转动端均转动连接有缺口轴(203),所述缺口轴(203)的缺口端方向向上,且所述缺口轴(203)的缺口端与所述矩形窄滑槽(101b)的内腔直径一致。

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基于红外辐射的俩用型一体合成工艺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连接片(201)两侧的弧形矩块(202)与所述缺口轴(203)的缺口端恰好适配,两组所述弧形矩块(202)嵌入在所述缺口轴(203)的缺口端以缺口轴(203)为中心进行转动连接。

6.如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基于红外辐射的俩用型一体合成工艺电暖器,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轴承连接座(204)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定位柱(206),两组所述定位柱(206)的外壁均贴合有压缩弹簧(205),所述压缩弹簧(205)的上端与所述轴承连接座(204)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压缩弹簧(205)的下端与所述圆柱腔(101d)的顶部固定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红外辐射的俩用型一体合成工艺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柱(302)与所述丝杆柱(303)连接处固定安装有限位环(306),所述限位环(306)贴合在所述电暖器后壳(101)的内部对应处,所述丝杆柱(303)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柱(303a),所述转动柱(303a)向所述电暖器后壳(101)内部延伸处固定安装有限位座(308);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红外辐射的俩用型一体合成工艺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暖器后壳(101)的内部底端中心处固定安装有支撑座(305),所述支撑座(305)的上方中心处转动连接有齿轮(307),所述齿轮(307)的内腔转动端与所述丝杆柱(303)相适配,所述丝杆柱(303)向所述电暖器后壳(101)内部移动时可带动所述齿轮(307)进行转动。

9.如权利要求2或8所述的基于红外辐射的俩用型一体合成工艺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307)的上下端均啮合有齿杆(312),两组所述齿杆(312)相互对立,两组所述齿杆(312)的末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一强磁片(311b),两组所述第一强磁片(311b)位置相反,且两组所述第一强磁片(311b)的底端均滑动连接在所述横向隔断腔(101e)的一侧。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红外辐射的俩用型一体合成工艺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暖器后壳(101)的后端以两组所述横向隔断腔(101e)为中心固定安装有矩形滑道板(310),两组所述矩形滑道板(310)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动伸缩板(311),两组所述滑动伸缩板(311)与所述矩形滑道板(310)之间通过连接轴(311a)滑动连接,两组所述滑动伸缩板(311)靠近所述横向隔断腔(101e)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强磁片(312a);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红外辐射的俩用型一体合成工艺电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红外辐射的俩用型一体合成工艺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暖器后壳(101)与所述矩形槽(101a)接触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矩形窄滑槽(101b)、矩形宽滑槽(101c)和圆柱腔(101d),两组所述矩形窄滑槽(101b)的末端均与矩形宽滑槽(101c)的顶端相连接,两组所述矩形宽滑槽(101c)的末端均与圆柱腔(101d)的顶端相连接,所述电暖器后壳(101)的背部两侧还开设有横向隔断腔(101e);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红外辐射的俩用型一体合成工艺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暖器前壳(102)与所述电暖片(104)连接处两侧均开设有两组弧形腔(102a),所述电暖片(104)与所述电暖器前壳(102)连接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转动轴(104a),两组所述转动轴(104a)分别与两组所述弧形腔(102a)相适配;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红外辐射的俩用型一体合成工艺电暖器,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矩形宽滑槽(101c)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轴承连接座(204),两组所述轴承连接座(204)的转动端均转动连接有缺口轴(203),所述缺口轴(203)的缺口端方向向上,且所述缺口轴(203)的缺口端与所述矩形窄滑槽(101b)的内腔直径一致。

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基于红外辐射的俩用型一体合成工艺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连接片(201)两侧的弧形矩块(202)与所述缺口轴(203)的缺口端恰好适配,两组所述弧形矩块(202)嵌入在所述缺口轴(203)的缺口端以缺口轴(203)为中心进行转动连接。

6.如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基于红外辐射的俩用型一体合成工艺电暖器,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轴承连接座(204)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定位柱(206),两组所述定位柱(206)的外壁均贴合有压缩弹簧(205),所述压缩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司康陈宗勤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电远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