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穿透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462812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2 23:17
本技术公开一种新型穿透夹,安装在光伏支架的导轨上,其包括导电夹、滑块和螺栓;导电夹配合在导轨的滑槽上方并用于夹紧接地的导线,其两侧均一体成型有至少一个尖刺,尖刺的尖端向下抵接导轨的上表面;滑块与导轨的滑槽卡接配合;螺栓贯穿导电夹并与滑块螺纹连接,锁紧螺栓时使得尖刺紧配合在导轨的上表面以刺破导轨的氧化膜。本技术通过在导电夹的侧边一体成型尖刺,简化导电夹的生产工艺,同时又可以通过螺栓锁紧时让尖刺刺破导轨表面的氧化膜,起到导轨与导电夹之间的电连接作用,进而当导电夹夹住导线后,可以实现导轨接地;尖刺的成型不再需要种针工艺,节省了种针的人工、材料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光伏系统的穿透夹,特别是指一种新型穿透夹


技术介绍

1、光伏发电系统包括光伏支架,以及安装在光伏支架上的若干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通过串联或并联组成光伏阵列进行发电。太阳能电池板的金属边框通常与光伏支架紧密接触,且光伏支架与地面连通,从而将太阳能电池板接地,当雷雨天气中太阳能电池板遭遇雷击时能够及时通过金属边框、光伏支架将电流导流至地面,保护光伏阵列不被破坏。

2、目前,光伏支架一般通过导线与地面连通:导线的一端与地面相接,另一端与安装在光伏支架上的导电夹固定连接。传统的结构中,导电夹与光伏支架之间通过面接触实现导电,当两者之间的缝隙掺入不导电介质或者金属表面由于空气作用而产生氧化层时,就会产生接触不良的情况,甚至无法导通电流而导致光伏系统丧失接地功能。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是在铜材质或者铝材质的导电夹接种刺针,刺针位于导电夹与光伏支架的接触面上,安装导电夹时刺针可以刺破光伏支架的氧化层实现光伏支架与导线之间的导电连接,其弊端是种针工艺流程繁琐且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穿透夹,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结构简单、无需种针,可以快速成型,并提高与光伏支架的导轨之间的导电稳定性。

2、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

3、一种新型穿透夹,安装在光伏支架的导轨上,其包括导电夹、滑块和螺栓;所述导电夹配合在所述导轨的滑槽上方并用于夹紧接地的导线,其两侧均一体成型有至少一个尖刺,所述尖刺的尖端向下抵接所述导轨的上表面;所述滑块与所述导轨的滑槽卡接配合;所述螺栓贯穿所述导电夹并与所述滑块螺纹连接,锁紧所述螺栓时使得所述尖刺紧配合在所述导轨的上表面以刺破所述导轨的氧化膜。

4、所述导电夹由导电材质制成。

5、所述尖刺沿着向外并向下倾斜的方向设置在所述导电夹的侧边。

6、所述尖刺在所述导电夹的成型过程中通过冲压工艺成型在所述导电夹的两侧。

7、所述导电夹的两侧均设计有两个尖刺。

8、所述导电夹包括分体设计的上夹板下夹板,所述上夹板、下夹板分别设置有供所述螺栓穿设的上通孔、下通孔,所述尖刺设置在所述下夹板的两侧。

9、优选地,所述上夹板的下表面两端均凹陷形成有限位槽,所述下夹板的上表面其一端部对应所述限位槽的位置凸出形成有凸缘。

10、优选地,所述限位槽、凸缘分别沿着所述上夹板、下夹板的宽度方向设置。

11、优选地,所述下夹板的两端均向下弯折形成有定位边,所述定位边的两侧与所述导轨的滑槽间隙配合。

12、优选地,所述下夹板的端部两侧均向上弯折形成有定位凸起,所述上夹板的侧边与所述定位凸起的内侧间隙配合。

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4、①通过在导电夹的侧边一体成型尖刺,简化导电夹的生产工艺,同时又可以通过螺栓锁紧时让尖刺刺破导轨表面的氧化膜,起到导轨与导电夹之间的电连接作用,进而当导电夹夹住导线后,可以实现导轨接地;

15、②尖刺的成型不再需要种针工艺,节省了种针的人工、材料成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穿透夹,安装在光伏支架的导轨上,其特征在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穿透夹,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穿透夹,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穿透夹,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穿透夹,其特征在于: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新型穿透夹,其特征在于: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穿透夹,其特征在于: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穿透夹,其特征在于: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穿透夹,其特征在于: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穿透夹,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穿透夹,安装在光伏支架的导轨上,其特征在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穿透夹,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穿透夹,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穿透夹,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穿透夹,其特征在于: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旭龙谢慧宁
申请(专利权)人:清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