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于户外的毛巾织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45815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于户外的毛巾织物,采用设有单面毛圈的毛巾组织,其毛经纱为抗紫外线混纺纱,底经纱为纯棉纱,纬纱为抗紫外线混纺纱或纯棉纱,其经密为114-120棵/10厘米,纬密为180-200棵/10厘米,单纱纱线捻系数为350-370,合股时纱线捻度为25-30捻/10cm,所述抗紫外线纱由抗紫外线合成纤维和棉纤维混纺而成,所述抗紫外线合成纤维的原料中添加有紫外线隔离因子,所述紫外线隔离因子为纳米二氧化钛和/或纳米氧化锌,在聚合物的单体聚合前或聚合物熔融纺丝前加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织物不仅具有良好的柔软性、舒适性和吸水性,还具有良好的抗紫外线能力,有效地防止紫外线对人体的侵害,特别适于制造户外场合下使用的毛巾、浴巾和披巾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于户外的毛巾织物,特别适于制造户外场合下使用的毛巾、浴 巾和披巾等。
技术介绍
毛巾织物,常用于制造毛巾和浴巾等,为保证柔软性、舒适性和吸水性等使用要 求,目前基本上都采用纯棉纱织造。由于纯纤维本身所具有的局限性,这种织物的抗紫外线 功能较低,当用于户外遮蔽阳光时,往往不能有效地避免紫外线对人体的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适于户外的毛巾织物,这种织物 在兼顾舒适性的同时,具有较高的抗紫外线能力,有利于避免户外使用时紫外线对人体的伤害。本专利技术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毛巾织物,采用设有单面毛圈的毛巾组 织,其毛经纱为抗紫外线混纺纱,底经纱为纯棉纱,纬纱为抗紫外线混纺纱或纯棉纱,所述 抗紫外线纱由抗紫外线合成纤维和棉纤维混纺而成,所述抗紫外线合成纤维的原料中添加 有紫外线隔离因子。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底经纱采用纯棉纤维,保留了织物贴身面的纯棉特性, 基本上满足了人们对织物的柔软性和舒适性要求;由于毛经纱采用了抗紫外线混纺纱,在 兼顾织物柔软性、舒适性等特性的同时,有效地防止了紫外线透过织物,避免因紫外线过多 照射人体而引起的各种疾病;由于纬纱可以采用抗紫外线混纺纱,也可以采用纯棉纱,由此 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纬纱材料,调整织物在抗紫外线和舒适性等方面的特性,满足不同场 合下的需求。采用本专利技术织物制成的毛巾、浴巾等,不仅具有良好的柔软性、舒适性和吸水 性,还具有良好的抗紫外线能力,有效地防止紫外线对人体的侵害,特别适应于户外使用。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毛巾织物,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主要是采用了具有抗紫外线能力 的部分纱线,并通过不同经纬纱材料的合理选择,在基本上保证纯棉织物的柔软性、舒适性 和吸水性等特性的同时,明显提高了织物的抗紫外线能力,使之适应于户外场合。这种织物采用设有单面毛圈的毛巾组织,其工艺流程主要为络筒一备轴一穿 经一织造一检验一后处理一烘干一再检一整装,其毛经纱为抗紫外线混纺纱,底经纱为纯 棉纱,纬纱为抗紫外线混纺纱或者为纯棉纱,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所述抗紫外线纱由抗紫外线合成纤维和棉纤维混纺而成,所述抗紫外线合成纤维 的原料中添加有紫外线隔离因子。由于毛经纱露在外层,采用抗紫外线合成纤维和棉纤维 混纺纱,基本上不影响人体的感觉,同时有效地阻止了紫外线的透过,并有利于提高织物的 耐磨性和防皱性。3本织物的优选密度为经密114-120棵/10厘米,纬密180-200棵/10厘米,单纱 纱线捻系数为350-370,合股时纱线捻度为25-30捻/10cm,由此形成的织物软硬适度,有利 于提高舒适性和吸水性,同时还能够形成有效地紫外线隔离层。所述用作毛经纱的抗紫外线混纺纱中,抗紫外线合成纤维的质量百分比优选为 40-80%,相应地,棉纤维的质量百分比为20-60% ;所述用作纬纱的抗紫外线混纺纱中,抗 紫外线合成纤维的质量百分比优选为10-40%,相应地,棉纤维的质量百分比为60-90%。 采用这种毛经纱和纬纱的材料配比,有利于提高毛经纱的抗紫外线能力,有利于减小纬纱 因含有合成纤维给人体造成的不适,并兼顾抗紫外线性能。可以采用一下两种方式在所述抗紫外线合成纤维的原料中添加紫外线隔离因子 一种方式是在制备成纤聚合物的过程中,将所述紫外线隔离因子同用于制备聚合物的单体 (包括必要时添加的色母粒等其他成分)混合,然后进入聚合(或者缩聚等,下同)和纺丝 等工序,实现不同材料的良好混合,由于混合是在单体聚合之前进行的,不仅更有利于不同 物料间的均勻性,而且还可以更好地实现不同物料之间的结合,提高紫外线隔离因子在纤 维中的稳定性;另一种方式是在熔体纺丝之前将所述紫外线隔离因子和成纤聚合物制成用 于纺丝的混合熔体,通过有效的机械混合,同样也可以满足物料混合的均勻性要求。所述紫外线隔离因子优选纳米二氧化钛、纳米氧化锌或纳米二氧化钛和纳米氧化 锌任意比例的混合物,纳米二氧化钛和纳米氧化锌是两种有效的紫外线隔离因子,可以起 到良好的紫外线隔离效果。另外,通过两者比例的合理配合,可以使紫外线隔离作用更强。所述纳米二氧化钛和/或纳米氧化锌在所述抗紫外线合成纤维中的质量百分比 为1.0-2.5%。根据申请人实验,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采用这种紫外线隔离因子添加比 例,足以实现有效的紫外线隔离,同时还避免了因紫外线隔离因子过量添加导致的对后续 工艺和纤维质量的负面影响。所述在熔体纺丝之前将所述紫外线隔离因子和成纤聚合物制成用于纺丝的混合 熔体的一种优选方法为将含有紫外线隔离因子的抗紫外线母粒按比例与成纤聚合物的切 片共混,所述抗紫外线母粒的添加比例依据共混后抗紫外线因子在所述抗紫外线合成纤维 中的质量百分比折算。采用抗紫外线母粒的形式添加紫外线隔离因子,有助于提高抗紫外 线因子在纤维中的均勻性。所述抗紫外线母粒的一种优选制备方法为将下列原料按比例混合成纤聚合物100质量份;紫外线隔离因子20_30质量份;分散剂2_5质量份,熔融后挤出造粒,形成抗紫外线母粒。 其中,上述用于制备抗紫外线母粒的成纤聚合物通常可以与合成纤维中的成纤聚 合物相同,也可以采用其他适宜于添加在相应合成纤维的成纤聚合物;所述分散剂可以采 用适宜于相应抗紫外线因子在相应成纤聚合物中分散的任意现有分散剂和其他适宜的分 散剂。 所述抗紫外线母粒的原料中还可以包括纳米载银二氧化硅粉体5-8重量份,所述 纳米载银二氧化硅粉体经高温处理后,再与其他原料混合制备所述抗紫外线母粒。所述高温处理的温度优选为230-245°C,高温处理的时间优选为25-35分钟。加入这种材料后, 有利于织物抑菌,减少微生物污染,所述的高温处理有利于改善粉体特性,提高纤维的可纺 性。所述分散剂优选由十二烷基硫酸钠、二亚甲基氨基单乙醇胺和吐温20组成, 三者在分散剂中的质量百分比为十二烷基硫酸钠40-45%、二亚甲基氨基单乙醇胺 40-45%、吐温20 :10-15%。通过这些分散剂成分的协同作用,可以明显提高分散效果,改 善纤维性能,明显减小熔体膨化率和纺丝断头率。所述紫外线隔离因子优选由纳米二氧化钛和纳米氧化锌两种成分组成,所述纳 米二氧化钛和纳米氧化锌在所述紫外线隔离因子中的质量百分比优选为纳米二氧化钛 25-40 %,纳米氧化锌60-75 %,这种配比有利于通过协同作用,提高紫外线隔离能力。根据 申请人:的实验,在本专利技术涉及各方面的优选实施方式下,依据国家质检总局颁布的《纺织品 防紫外线性能的评定》测定,本专利技术织物UPF的测定值大于50,并且UVA的透过率小于5%; 在本专利技术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下,织物UPF的测定值也均大于30,并且UVA的透过率均小于 5%。织成后的织物还可以采用适宜的助剂进行柔软整理和抗静电整理,以提高织物的 柔软性和抗静电性,满足人们对毛巾等产品的要求。权利要求一种适于户外的毛巾织物,采用设有单面毛圈的毛巾组织,其特征在于其毛经纱为抗紫外线混纺纱,底经纱为纯棉纱,纬纱为抗紫外线混纺纱或纯棉纱,所述抗紫外线纱由抗紫外线合成纤维和棉纤维混纺而成,所述抗紫外线合成纤维的原料中添加有紫外线隔离因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于户外的毛巾织物,其特征在于其经密为114-120棵/10厘 米,纬密为18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于户外的毛巾织物,采用设有单面毛圈的毛巾组织,其特征在于其毛经纱为抗紫外线混纺纱,底经纱为纯棉纱,纬纱为抗紫外线混纺纱或纯棉纱,所述抗紫外线纱由抗紫外线合成纤维和棉纤维混纺而成,所述抗紫外线合成纤维的原料中添加有紫外线隔离因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宇明刘燕波曹军庆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光华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京冠毛巾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