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用于管理船舶的燃料罐中的液化气体燃料的温度的结构制造技术_技高网

用于管理船舶的燃料罐中的液化气体燃料的温度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457442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2 23: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管理船舶(14)的燃料罐中的液化气体燃料的温度的结构(10),该结构(10)包括:‑燃料罐(12);‑主燃料进料管线(18),其从燃料罐(12)的底部区域(12’)延伸到气体消耗器(16);‑燃料输送泵(22),其被布置到主燃料进料管线(18);‑第一热电热交换器(24),其包括第一热交换流体流动路径(24.1’)和第二热交换流体流动路径(24.2’)以及布置为与第一热交换流体流动路径(24.1’)和第二热交换器流体流动路径二者热传递连通的若干热电发电单元(24.3);‑第一热交换流体流动路径(24.1’)联接到燃料输送泵(22)下游的主燃料进料管线(18);‑第二燃料管线(18’),其联接到第二热交换流体流动路径(24.2’),该第二燃料管线(18’)被布置为将燃料经由第一热电热交换器(24)引导到罐(1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用于管理船舶的燃料罐中的液化气体燃料的温度的结构


技术介绍

1、本专利技术涉及在寒冷条件下将液化气体储存在耐压罐中的领域。作为船舶和其它移动电站中的原动机的燃料的液化气体越来越受到关注,而特别是废气排放的环境问题的重要性也增加。在正常大气条件下呈气态的燃料通常在低温下以液相储存在罐中。通常,填充罐以使得始终存在液相和气相的气体,液体物质在气相的气体下方,这在罐的上部预留了空间。即使将罐如此隔绝,热损失也导致气体的自然蒸发,从而使罐中的压力增加。这可通过去除过多蒸汽并将其作为燃料或另一类型的氧化剂输送到例如发动机来应对,或者可选地安装与罐连接的制冷单元以防止压力过度增加。

2、us 3453836公开了一种用于运输液化石油气体的罐车,其包括多个隔绝货罐,其中具有相同或不同的液化货物。为了控制罐条件,制冷单元设置有冷却盘管,其从单元延伸到各个罐的顶部或箱体,以冷却货物液体并使罐内的货物蒸汽冷却和冷凝,以使得冷凝物返回到罐内部。制冷单元和盘管用于从货物液体提取热,并且在吹扫和罐冷却过程中,冷却货物蒸汽并使冷凝的蒸汽返回到罐的底部。

3、cn 203214195u公开了一种基于热电发电技术的lng(液化天然气)发动机能量回收装置,其包括热电发电机。lng气罐的排气口通过lng入口管连接到热电发电机。lng燃料供应系统使用热电发电机取代原来的汽化器,以使得它可完成lng气化功能,同时还将热电发电技术用于能量回收设施。

4、文献kr1020100089155a公开了一种内燃发动机的lpg燃料注入系统。燃料罐储存lpg燃料。从与燃料罐连接的燃料供应管向发动机中的气缸供应燃料。未注入到发动机中的气缸的剩余燃料返回到燃料罐。热电元件从回流管中的燃料吸收热,并且燃料在进入罐之前冷却。因此,燃料罐的内压不上升。

5、mx2016012977a公开了一种基于热电单元的燃料罐冷却器。该冷却器由两个结构形成:第一结构包括遍及罐的外围层布置的一个或更多个peltier热电单元,其中,热电单元的冷却侧与燃料罐的表面热接触;并且第二结构包括位于罐外部的冷凝通道,并且包括一个或更多个peltier热电单元,其中,热电单元的冷却侧与冷凝通道的表面热接触。

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管理船舶的燃料罐中的液化气体燃料的温度的结构,其中与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相比,性能显著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基本上如独立权利要求以及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不同实施方式的更多细节的其它权利要求中所公开那样满足。

2、根据实施方式,一种用于管理船舶的燃料罐中的液化气体燃料的温度的结构包括

3、-燃料罐,

4、-主燃料进料管线,其从燃料罐的底部区域延伸到气体消耗器,

5、-燃料输送泵,其被布置到主燃料进料管线,

6、-第一热电热交换器,其包括第一热交换流体流动路径和第二热交换流体流动路径以及布置为与第一热交换流体流动路径和第二热交换器流体流动路径二者热传递连通的若干热电发电单元,

7、-第一热交换流体流动路径联接到燃料输送泵下游的主燃料进料管线,

8、-第二燃料管线,其联接到第二热交换流体流动路径,该第二燃料管线被布置为将燃料经由第一热电热交换器引导到罐。

9、通过本专利技术,可在第一热电热交换器的第一和第二热交换流体流动路径二者中利用气体作为热载体来冷却罐中的气体。

10、根据实施方式,一种用于管理船舶的燃料罐中的液化气体燃料的温度的结构,第二燃料管线联接到第二热交换流体流动路径,该第二燃料管线被布置为将液化气体经由第一热电热交换器从罐引导到罐。

11、通过此实施方式,可在第一热电热交换器的第一和第二热交换流体流动路径二者中利用液化气体作为热载体来冷却罐中的液化气体。

12、根据实施方式,第二燃料管线是分支管线,其在燃料输送泵下游的位置从主燃料进料管线分支,并且该分支管线被布置为经由热电热交换器与罐流连接,使得第二热交换流体流动路径联接到该分支管线。通过此实施方式,可在由也是燃料输送泵的同一泵驱动的第一热电热交换器的第一和第二热交换流体流动路径二者中利用液化气体作为热载体来冷却罐中的液化气体。

13、根据实施方式,该结构包括连接到第一热电热交换器的热电发电单元的电力管理系统和第一热电热交换器的热电发电单元的极性控制单元,该极性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可选择地改变第一热电热交换器的热电发电单元与电力管理系统的连接的极性。这样可根据需要控制该结构以提供本专利技术的效果。

14、根据实施方式,分支管线在热电热交换器上游的位置从燃料进料管线分支,其中,为了罐温度管理而要冷却的液化气体的温度水平最初尽可能低,从而减少冷却液化气体所需的能量。

15、根据实施方式,结构包括计算机控制单元,其适于:

16、·确定罐中的液化气体的温度,并且

17、○当罐中的温度高于预定的设定温度时:

18、□控制第二燃料管线的流量控制阀以将液化气体经由热电热交换器引导到罐,

19、□控制电力管理系统开始或增加向热电发电单元馈送电力并冷却流过第二热交换流体流动路径的液化气体,

20、○当罐中的温度低于或等于预定的设定温度时:

21、□控制第二燃料管线的流量控制阀关闭以减少或停止燃料经由热电热交换器向罐的流动,

22、□控制电力管理系统停止或减少向热电发电单元馈送电力。

23、根据实施方式,结构包括计算机控制单元,其适于:

24、·确定罐中的液化气体的温度,并且

25、○当罐中的温度高于预定的设定温度时:

26、□控制第二燃料管线的流量控制阀以将液化气体经由热电热交换器从主燃料进料管线引导到罐,

27、□控制电力管理系统开始或增加向热电发电单元馈送电力并冷却流过第二热交换流体流动路径的液化气体,

28、○当罐中的温度低于或等于预定的设定温度时:

29、□控制第二燃料管线的流量控制阀关闭以减少或停止燃料从主燃料进料管线经由热电热交换器向罐的流动,

30、□控制电力管理系统停止或减少向热电发电单元馈送电力。

31、根据实施方式,分支管线在热电热交换器下游的位置从燃料进料管线分支。

32、根据实施方式,该结构包括第二热电热交换器,其包括第一热交换流体流动路径和第二热交换流体流动路径以及布置为与第一热交换流体流动路径和第二热交换器流体流动路径二者热传递连通的若干热电发电单元,其中第一热交换流体流动路径联接到第一热电热交换器下游的主燃料进料管线。

33、根据实施方式,第二热交换器流体流动路径被布置为与船舶的热传递介质流动回路热传递连通。

34、根据实施方式,第二热交换器流体流动路径被布置为与船舶的原动机的冷却系统热传递连通。

3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管理船舶(14)的燃料罐中的液化气体燃料的温度的结构(10),该结构(10)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管理液化气体燃料的温度的结构(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燃料管线(18’)是在所述燃料输送泵(22)下游的位置从所述主燃料进料管线(18)分支的分支管线,并且该分支管线(18’)被布置为经由所述热电热交换器(24)与所述罐(12)流连接,使得所述第二热交换流体流动路径(24.2’)联接到所述分支管线(1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管理液化气体燃料的温度的结构(10),其特征在于,该结构(10)包括连接到所述第一热电热交换器(24)的所述热电发电单元(24.3)的电力管理系统(28)和所述第一热电热交换器(24)的所述热电发电单元(24.3)的极性控制单元(30),该极性控制单元(30)被配置为可选择地改变第一热电热交换器(24)的所述热电发电单元(24.3)与所述电力管理系统(28)的连接的极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管理液化气体燃料的温度的结构(10),其特征在于,结构(10)包括计算机控制单元,该计算机控制单元适于: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用于管理液化气体燃料的温度的结构(10),其特征在于,结构(10)包括计算机控制单元,该计算机控制单元适于: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管理液化气体燃料的温度的结构(10),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支管线(18’)在所述热电热交换器(24)下游的位置从所述燃料进料管线(18)分支。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管理液化气体燃料的温度的结构(10),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支管线(18’)在所述第一热电热交换器(24)上游的位置从所述燃料进料管线(18)分支。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管理液化气体燃料的温度的结构(10),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10)包括第二热电热交换器(25),该第二热电热交换器(25)包括第一热交换流体流动路径(25.1’)和第二热交换流体流动路径(25.2’)以及布置为与所述第一热交换流体流动路径(25.1’)和所述第二热交换器流体流动路径(25.2’)二者热传递连通的若干热电发电单元(25.3),其中,所述第一热交换流体流动路径(25.1’)联接到所述第一热电热交换器(24)下游的所述主燃料进料管线(18)。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管理液化气体燃料的温度的结构(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流体流动路径(25.2’)被布置为与所述船舶(14)的热传递介质流动回路热传递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管理液化气体燃料的温度的结构(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流体流动路径(25.2’)被布置为与所述船舶(14)的原动机(16)的冷却系统热传递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管理液化气体燃料的温度的结构(10),其特征在于,

12.根据权利要求8和11所述的用于管理液化气体燃料的温度的结构(10),其特征在于,该结构(10)包括计算机控制单元,该计算机控制单元适于: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管理液化气体燃料的温度的结构(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燃料管线(18’)从所述罐(12)的上部经由所述第一热电热交换器(24)的所述第二热交换流体流动路径(24.2’)延伸到所述罐(12)。

...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1.一种用于管理船舶(14)的燃料罐中的液化气体燃料的温度的结构(10),该结构(10)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管理液化气体燃料的温度的结构(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燃料管线(18’)是在所述燃料输送泵(22)下游的位置从所述主燃料进料管线(18)分支的分支管线,并且该分支管线(18’)被布置为经由所述热电热交换器(24)与所述罐(12)流连接,使得所述第二热交换流体流动路径(24.2’)联接到所述分支管线(1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管理液化气体燃料的温度的结构(10),其特征在于,该结构(10)包括连接到所述第一热电热交换器(24)的所述热电发电单元(24.3)的电力管理系统(28)和所述第一热电热交换器(24)的所述热电发电单元(24.3)的极性控制单元(30),该极性控制单元(30)被配置为可选择地改变第一热电热交换器(24)的所述热电发电单元(24.3)与所述电力管理系统(28)的连接的极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管理液化气体燃料的温度的结构(10),其特征在于,结构(10)包括计算机控制单元,该计算机控制单元适于: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用于管理液化气体燃料的温度的结构(10),其特征在于,结构(10)包括计算机控制单元,该计算机控制单元适于: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管理液化气体燃料的温度的结构(10),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支管线(18’)在所述热电热交换器(24)下游的位置从所述燃料进料管线(18)分支。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管理液化气体燃料的温度的结构(10),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支管线(18’)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C·J·鲁梅尔霍夫L·格洛纳斯
申请(专利权)人:瓦锡兰天然气解决方案挪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