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悬浇拱桥0#节段支架预压装置及监测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悬浇拱桥0#节段支架预压装置及监测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453539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2 23:11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悬浇拱桥0#节段支架预压装置及监测方法。解决传统监测方法时间长、加载难度大、堆载高,存在载荷倾覆的安全隐患、预压费用投入大、施工现场要求广阔、预压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卸载时间长、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悬浇拱桥0#节段大坡度立柱顶部横梁上设置工字钢构成的反压架,利用岩锚、钢绞线、穿心式千斤顶对反压架进行分级模拟施压,得到反压架变形的各类技术参数,用于指导施工。适用于工程地域狭窄、交通不便、大坡度支架、工期紧张,预压材料无法到达的情况。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工期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与桥梁支架预压装置及其监测方法有关。


技术介绍

1、目前,桥梁支架预压的常规施工方法有常用的预压方法是将重物,例如沙袋、钢筋、水袋等堆积在支架上,这种方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试验准备工作时间较长,加载难度大、堆载高度高,操作现场存在有载荷倾覆的安全隐患;预压费用投入大;施工现场要求广阔,预压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卸载所需时间长,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2、为了减小安全隐患,降低预压成本,提高预压效率,同时适用于大坡度支架。本工程专利技术一种用于悬浇拱桥0#节段支架的预压装置及施工方法,加载荷载过程快速简单,有针对性的对支架进行加载预压,从布置准备到预压完成时间短,缩短预压周期,可操作性强、安全可靠。

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从布置准备到预压完成时间短,缩短预压周期,可操作性强、安全可靠,成本低的悬浇拱桥0#节段支架预压装置及监测方法

4、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5、悬浇拱桥0#节段支架预压装置,固定于地基上的第1-3立柱1,第4-6立柱1,第7-9立柱1分别与分配梁2搭设成并排的纵向三个直角三角形框架,第1、4、7立柱1、第2、5、8立柱1、第3、6、9立柱1搭设成并排的横向三个矩形框架,三个直角三角形框架的底边与拱座竖壁连接,三个矩形框架的上边分别与横向第1-3工字钢6、7、8连接,第1-3工字钢6、7、8分别通过第1楔形块23与纵向第4-7工字钢16、17、18、19连接构成第1孔5,第4、5工字钢,第6、7工字钢之间各有三根纵向工字钢,在第4、7工字钢另一侧各有一根纵向工字钢,在第1孔的纵向工字钢上布置横向第8-13工字钢10-15,工字钢间隙200cm,第8-13工字钢10-15上布置第4-7工字钢构成第2孔9,第2孔9的第4-7工字钢上焊接有第2楔形块,第1、2孔的第4-7工字钢和第2楔形块上有圆心位于同一垂线上的圆孔20,穿心式千斤顶24安装在第2楔形块的水平面上并与油泵25连接,穿心式千斤顶24的钢铰线21通过圆孔20与地基上的锚杆连接。

6、第1、2孔的第4-7工字钢上各有8个相配合的圆孔20,第2孔的第4-7工字钢上有8个位于第2楔形块的水平面上并与油泵25连接的穿心式千斤顶24。

7、悬浇拱桥0#节段支架预压装置的监测方法,步骤如下:

8、1)置观测点:

9、对悬浇拱桥0#节段支架纵向第4-7工字钢16-19跨中挠度、横向第8-13工字钢10-15跨中挠度进行变形监测,在跨中分别布置横向两排,每排四个点即圆孔20,本支架系统因斜向受力,会产生较大水平力,故除了对关键部位八个点进行竖向位移监测外,还需要对第1-3纵向三个直角三角形框架的顶部27进行位移监测,对于每个位移观测点,均在预压过程中分次观测;整个预压过程采用分级分步加载,测出各点的初始数据值h1并记录入表格,预压20%后立即进行观测各测量点的数据值h2,预压50%后立即进行观测各测量点的数据值h3,预压80%后立即进行观测各测量点的数据值h4,预压100%后立即进行观测各测量点的数据值h5,预压120%后立即进行观测各测量点的数据值h6。卸载时,按照加载程序逆向逐级卸载测量出各测量点的数据值。

10、2)预压过程:

11、1、穿心式千斤顶布置方式:根据悬浇拱桥0#节段重量分部特点采用8只dtc2500型油顶穿心式千斤顶,纵梁双拼工字钢16-19上的千斤顶24分5 级加载同时对悬浇拱桥0#节段支架进行反力预压,以检验支架安全性,压重顺序按照混凝土浇筑先后顺序进行,先浇筑混凝土部位则先进行预压,后浇筑的部位后进行预压。

12、2、穿心式千斤顶反压系统压载的具体步骤:整个支架本次预压采用1.2倍混凝土重量进行预压,悬浇拱桥0#节段自重485.45t,采用1.2倍荷载超预压为582.5t。整个预压过程采用分级分步加载,第一级加载总重量的20%,荷载为97.1t,第二级加载总重量的50%,荷载为243t,第三级加载总重量的80%,荷载为388.4t,第四级加载总重量的100%,荷载为485.4t,第五级加载总重量的120%,荷载为582.5t,每一级加载重量均按照预压顺序进行放置。每级预压持荷1h,待加载总重量达到120%,持荷24h后在进行卸载,卸载时,按照加载程序逆向逐级卸载。

13、3)根据穿心式千斤顶效验曲线观测每段油表读数,20%、50%、80%、100%每级预压静载时间为1h,120%预压静载时间为24h,至悬浇拱桥0#节段支架承受钢筋混凝土的1.2倍重量。在加载期间,对于每个观测点,均在加载前、加载过程中、持荷过程中分次观测;测出前5级加载重量后各沉降控制点数据值,然后卸载,完毕后在测一次各点数据值,预压前测出各点的初始数据值h1并记录入表格,预压20%后立即进行观测各测量点的数据值h2,预压50%后立即进行观测各测量点的数据值h3,预压80%后立即进行观测各测量点的数据值h4,预压100%后立即进行观测各测量点的数据值h5,预压120%后立即进行观测各测量点的数据值h6。卸载时,按照加载程序逆向逐级卸载测量出各测量点的数据值,以此数据为依据消除0#节段支架的非弹性变形,得到0#节段支架的弹性变形值作为施工预留拱度的依据。

14、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5、本专利技术利用悬浇拱桥0#节段支架施工,在大坡度支架上设置反压支架,利用岩锚、钢绞线、穿心式千斤顶对支架进行分级模拟施压,以得到支架变形的各类技术参数,指导后续施工。解决了悬浇拱桥0#节段支架预压及地域狭窄、交通不便、大坡度支架、工期紧张,且预压材料无法到达、无法采用常规预压的问题。达到减少预压材料,降低安全风险,节省预压时间。

16、本专利技术在纳赫高速公路闵家沟特大桥项目实施,效果良好。即解决了0#节段预压工期问题,又达到减少预压材料,降低安全风险,降低施工成本,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7、1、经济效益

18、纳赫高速公路闵家沟特大桥位于毕节市纳雍县姑开乡附近,地处云贵高原乌蒙山脉北段,场地为峡谷地形,纳雍岸为悬崖,地势险峻场地狭窄。通过采用本预压施工方法,减少转运沙袋582.5t,减少设备投入、人工投入等效益,合理利用红线用地,降低施工成本,节约施工成本约50万元。

19、2、社会效益

20、通过此项技术的应用,一是能够保证桥梁工程支架预压施工顺利进行,满足工程工期和施工质量、安全要求;二是使用此方法进行预压施工,保证了在现有红线征地范围内,不临时征地修筑施工平台,不破坏地方生态环境(本施工地属环水保生态红线区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悬浇拱桥0#节段支架预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于地基上的第1-3立柱,第4-6立柱,第7-9立柱(1)分别与分配梁(2)搭设成并排的纵向三个直角三角形框架,第1、4、7立柱、第2、5、8立柱、第3、6、9立柱搭设成并排的横向三个矩形框架,三个直角三角形框架的底边与拱座竖壁连接,三个矩形框架的上边分别与横向第1-3工字钢(6)、(7)、(8)连接,第1-3工字钢分别通过第1楔形块(23)与纵向第4-7工字钢(16)、(17)、(18)、(19)连接构成第1孔(5),第4、5工字钢,第6、7工字钢之间各有三根纵向工字钢,在第4、7工字钢另一侧各有一根纵向工字钢,在第1孔的纵向工字钢上布置横向第8-13工字钢(10)-(15),第8-13工字钢间隙200cm,第8-13工字钢上布置第4-7工字钢构成第2孔(9),第2孔的第4-7工字钢上焊接有第2楔形块,第1、2孔的第4-7工字钢和第2楔形块上有圆心位于同一垂线上的圆孔(20),穿心式千斤顶(24)安装在第2楔形块的水平面上并与油泵(25)连接,穿心式千斤顶的钢铰线(21)通过圆孔(20)与地基上的锚杆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浇拱桥0#节段支架预压装置,其特征在于,第1、2孔的第4-7工字钢上各有8个相配合的圆孔(20),第2孔的第4-7工字钢上有8个位于第2楔形块的水平面上并与油泵(25)连接的穿心式千斤顶(2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浇拱桥0#节段支架预压装置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

【技术特征摘要】

1.悬浇拱桥0#节段支架预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于地基上的第1-3立柱,第4-6立柱,第7-9立柱(1)分别与分配梁(2)搭设成并排的纵向三个直角三角形框架,第1、4、7立柱、第2、5、8立柱、第3、6、9立柱搭设成并排的横向三个矩形框架,三个直角三角形框架的底边与拱座竖壁连接,三个矩形框架的上边分别与横向第1-3工字钢(6)、(7)、(8)连接,第1-3工字钢分别通过第1楔形块(23)与纵向第4-7工字钢(16)、(17)、(18)、(19)连接构成第1孔(5),第4、5工字钢,第6、7工字钢之间各有三根纵向工字钢,在第4、7工字钢另一侧各有一根纵向工字钢,在第1孔的纵向工字钢上布置横向第8-13工字钢(10)-(15),第8-13工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嗣松朱小龙张谏江代伟郭波杨炎王铭张杰陈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葛洲坝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