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驯化后栅藻-菌联合去除磷肥厂废水磷、氟的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驯化后栅藻-菌联合去除磷肥厂废水磷、氟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451433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2 23: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驯化后栅藻‑菌联合去除磷肥厂废水磷、氟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栅藻分离培养出与栅藻互利共生的菌(枯草芽孢杆菌),利用磷肥厂废水中驯化培养后的藻菌联合体,共同去除磷肥厂废水中的磷和氟。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栅藻的驯化,使藻对高浓度磷、氟具有一定抗性,并将藻菌联用,使藻菌同生体对于单藻体系显著提高去除磷肥厂废水中的磷和氟的能力,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市场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磷肥厂废水深度处理技术和环保,具体说明为,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驯化后栅藻-菌联合去除磷肥厂废水磷、氟的方法


技术介绍

1、本研究基于现在磷肥厂废水的处理模式,通过现有的研究,提出了一种以微藻-菌处理磷肥厂废水中磷、氟主要污染物的新方式,并对处理后微藻进行回收利用,满足生态且环保,低碳且可废物利用的环境保护要求。

2、通常来说,通过微生物除磷是一种比较经济的手段,近年来在工业污水处理中有较多的应用。如聚磷菌在好氧时不仅能大量吸收磷酸盐(po4)合成自身核酸和atp,而且能逆浓度梯度过量吸磷合成贮能的多聚磷酸盐颗粒于体内,供内源呼吸用。但此法需严格对厌氧时间进行控制,而且实际应用时不够稳定,需一直保持聚磷菌的活性,而且无法对水体中的其他污染物,如氟共同去除。在工业污水除氟方面,利用微生物除氟,大多停留在有机氟阶段,对无机氟的研究较少;更多对无机氟的去除还是应用生物炭等吸附材料进行去除,且对于生物共同去除磷氟方面,缺少系统性的研究。于是,综合之前所述的问题,亟需一种利用微生物在磷氟共存环境中,可高效对磷、氟共同去除的方法。微藻在自然水体净化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微藻可以利用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促进自身生长繁殖,且可对污染物吸收的同时,有多种潜在利用价值。根据之前的研究,藻类可在含有较高浓度氟的废水中生长,对氟有一定的抗性,因此可通过利用微藻对磷肥厂废水中的磷、氟进行去除,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种藻菌共去除体系。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磷肥厂废水磷氟去除效果不佳的问题,提供一种可显著提升磷肥厂废水中磷氟去除效能的方法。

2、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栅藻-菌联合去除磷肥厂废水磷、氟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3、(1)藻株培养:取磷肥厂经二级中和及二级沉淀但并未深度处理的废水200ml左右,测定相应氮、磷、氟等指标后,将保存好的栅藻用pbs离心洗净,接种到磷肥厂废水中,控制培养温度为 25℃,光:暗=14 h:10 h,光照强度为2000 lx,经过不少于两周的培养,得到驯化后稳定的栅藻-菌培养物。

4、(2)栅藻分离、纯化:取栅藻-菌培养物,稀释后接种于与本实验体系适配的改良版bg-11固体培养基,用平板涂布法进行分离,长出单细胞藻落后,挑取单藻落接种于改良版bg-11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得到纯栅藻藻株;后将培养好栅藻接种于灭菌后磷肥厂废水中,控制培养温度为 25℃,光:暗=14 h:10 h,光照强度2000 lx。重复2周后,得到驯化后栅藻。

5、(3)菌的获得:取栅藻-菌培养物,离心后用pbs洗净,接种于固体lb培养基,在25℃,无光条件下扩培2~3天,根据菌的不同形态,挑出单菌落,接种于lb液体培养基中扩培,经过16srdna鉴定后得促进藻生长得枯草芽孢杆菌菌株,将之培养后将菌接种于灭菌稀释10倍后磷肥厂废水中,定期测定磷肥厂废水中磷的含量,废水中磷有一定去除率,后取含菌废水,离心后用pbs洗净,得强化后枯草芽孢杆菌。

6、(4)将步骤(2)中栅藻和步骤(3)中枯草芽孢杆菌混合,放入磷肥厂废水中生长4~8天,可完成对磷肥厂废水中磷、氟得去除。

7、优选的,所述(2)中,改良版bg-11液体培养基组成为nano31.5gl-1、k2hpo4•3h2o0.1875gl-1、edta 0.5 mgl-1、柠檬酸铁铵5 mgl-1、柠檬酸5 mgl-1、naco3 0.025 mgl-1、微量金属溶液1 mgl-1、naf 20 mgl-1;改良版bg-11培养基固体组成为nano3 1.5gl-1、k2hpo4•3h2o 0.1875gl-1、edta 0.5 mgl-1、柠檬酸铁铵5 mgl-1、柠檬酸5 mgl-1、na2co30.025 mgl-1、微量金属溶液1 mgl-1、naf 20 mgl-1、琼脂1.5 gl-1;

8、优选的,所述(3)中,液体lb培养基组成为胰蛋白胨10 gl-1、酵母提取物5 gl-1、nacl 10 gl-1;固体lb培养基组成为:胰蛋白胨10 gl-1、酵母提取物5 gl-1、nacl 10 gl-1、琼脂1.5 gl-1。

9、优选的,磷肥厂废水包括如下组分:所述磷肥厂废水为满足磷肥厂工业排放标准废水,但不满足地表水环境标准,排放后仍对环境有危害。

10、优选的,作为本专利技术驯化后栅藻-枯草芽孢杆菌联合去除磷肥厂废水磷、氟的方法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步骤(4)中,所述强化后栅藻和枯草芽孢杆菌的体积比为100:1~200:1,混合后栅藻-菌与磷肥厂废水的接种体积为1:20~40,接种藻的浓度不应低于1*106cells/ml,避免接种藻后导致藻死亡。

11、优选的,作为本专利技术驯化后栅藻-菌联合去除磷肥厂废水磷、氟的方法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步骤(1)中,所述栅藻藻株通过购买获得,购买后栅藻放置在实验室bg11培养基中保存。所述菌种由本实验分离所得。

12、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13、本专利技术专利技术人在实验中发现,栅藻相对于其他藻种在磷肥厂废水中可以更好地生长,且在于菌在特定的培养条件下可形成共生状态,有效、显著、稳定地对磷肥厂废水中的总磷和总氟进行去除。本专利技术的原理是利用可进行污染处理且具有生物质利用价值的藻类与其伴生的好氧菌联用,通过提前将藻在污水中培养进行耐污驯化,并使藻菌结合产生氧气、碳源、氮源的交换与利用,提高了异样藻类在高磷氟污水中的耐受性及污染物的去除能力,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藻类对污染物的去除进程,对栅藻工业废水处理效能的提升和实用化提供了有价值的补充,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市场价值。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驯化后栅藻-菌联合去除磷肥厂废水磷、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驯化后栅藻-菌联合去除磷肥厂废水磷、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改良版BG-11液体培养基组成为NaNO3 1.5gL-1、K2HPO4•3H2O 0.1875gL-1、EDTA 0.5 mgL-1、柠檬酸铁铵5 mgL-1、柠檬酸5 mgL-1、Na2CO3 0.025 mgL-1、微量金属溶液1 mgL-1、NaF 20 mgL-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驯化后栅藻-菌联合去除磷肥厂废水磷、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改良版BG-11固体培养基组成为Na2NO3 1.5gL-1、K2HPO4•3H2O 0.1875gL-1、EDTA 0.5 mgL-1、柠檬酸铁铵5 mgL-1、柠檬酸5 mgL-1、Na2CO3 0.025 mgL-1、微量金属溶液1 mgL-1、NaF 20 mgL-1、琼脂1.5 gL-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驯化后栅藻-菌联合去除磷肥厂废水磷、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液体LB培养基组成为胰蛋白胨10 gL-1、酵母提取物5 gL-1、NaCl 10 gL-1;固体LB培养基组成为:胰蛋白胨10 gL-1、酵母提取物5 gL-1、NaCl 10 gL-1、琼脂1.5 gL-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驯化后栅藻-菌联合去除磷肥厂废水磷、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的栅藻和枯草芽孢杆菌的体积比为100:1~200:1,混合后栅藻-枯草芽孢杆菌与磷肥厂废水的接种体积为1:20~40,接种藻的浓度不应低于1*106 cells/mL,避免接种藻后导致藻死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驯化后栅藻-菌联合去除磷肥厂废水磷、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栅藻藻株通过购买获得,购买后栅藻放置在实验室BG11培养基中保存。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驯化后栅藻-菌联合去除磷肥厂废水磷、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驯化后栅藻-菌联合去除磷肥厂废水磷、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改良版bg-11液体培养基组成为nano3 1.5gl-1、k2hpo4•3h2o 0.1875gl-1、edta 0.5 mgl-1、柠檬酸铁铵5 mgl-1、柠檬酸5 mgl-1、na2co3 0.025 mgl-1、微量金属溶液1 mgl-1、naf 20 mgl-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驯化后栅藻-菌联合去除磷肥厂废水磷、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改良版bg-11固体培养基组成为na2no3 1.5gl-1、k2hpo4•3h2o 0.1875gl-1、edta 0.5 mgl-1、柠檬酸铁铵5 mgl-1、柠檬酸5 mgl-1、na2co3 0.025 mgl-1、微量金属溶液1 mgl-1、naf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刀国华卢新玥潘学军周国权罗玉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