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页岩油储层渗吸置换深度确定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页岩油储层渗吸置换深度确定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45100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2 23: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页岩油储层渗吸置换深度确定方法。该页岩油储层渗吸置换深度确定方法包括:根据孔隙结构提取法或随机生长法确定页岩内油水流动空间;根据纳维‑斯托克斯或达西方程描述页岩内油水流动特征;根据相场法追踪油水界面位置,描述页岩油渗吸置换过程;根据油水界面推进程度确定页岩油储层渗吸置换深度。评价页岩油开发过程中渗吸剂的效果,将渗吸置换理论更好地应用于工程实践,为页岩油生产动态检测提供可靠的储层物性参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页岩油开发技术,具体地是关于一种页岩油储层渗吸置换深度确定方法


技术介绍

1、页岩油作为一种非常规油气资源,已经成为国际和国内主要的战略资源,由于储层渗透率低,难以建立有效的驱替压力系统,如何准确预测和评价页岩油衰竭开发方式下的采收率成为焦点。

2、前期开发实践及渗吸实验表明,微纳米级孔隙在页岩储集层中广泛分布,因此,毛细管力在自发渗吸过程中的作用较为显著,对储集层流体分布及油气生产具有较大的影响,大量研究也表明渗吸置换是页岩油可采出的重要作用之一。页岩油储层渗吸发生的前提条件是岩石的润湿性,即渗吸置换作用发生在亲水—中性储层中,而渗吸量的大小决定于渗吸深度和渗吸接触面的大小。其中,润湿性、孔隙结构、渗透率决定渗吸深度;孔隙结构(微裂缝)、注入压力(决定微裂缝是否开启)决定渗吸面的大小。目前对于渗吸置换作用提高动用特征的认识尚不清晰,无法起到明确的指导作用。因此有必要针对现有页岩油渗吸置换深度确定方法中的不足之处通过随机生长法或数字岩心技术确定储层模型;基于界面张力耦合相场方法和纳维-斯托克斯方程来描述页岩油渗吸置换过程;应用相场法追踪油水界面位置;根据油水界面推进程度确定页岩油储层渗吸置换深度,评价页岩油开发过程中渗吸剂的效果,将渗吸置换理论更好地应用于工程实践,为页岩油生产动态检测提供可靠的储层物性参数。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页岩油储层渗吸置换深度确定方法,评价页岩油开发过程中渗吸剂的效果,将渗吸置换理论更好地应用于工程实践,为页岩油生产动态检测提供可靠的储层物性参数。

2、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页岩油储层渗吸置换深度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页岩油储层渗吸置换深度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步骤1、根据孔隙结构提取法或随机生长法确定页岩内油水流动空间;

4、步骤2、根据纳维-斯托克斯或达西方程描述页岩内油水流动特征;

5、步骤3、根据相场法追踪油水界面位置,并描述页岩油渗吸置换过程;

6、步骤4、根据油水界面推进程度确定页岩油储层渗吸置换深度。

7、上述方案中的页岩内油水流动空间由下确定:

8、随机生长法:在空间中按照一定分布概率 p c随机布置固相,此分布概率须小于设置的孔隙率 n;在二维空间中,按照一定生长概率 p d,令分布的固相单元向8个方向的相邻点生长;重复上述步骤,直到生长相达到设定孔隙率 n时,停止生长,完成多孔介质模型;

9、孔隙结构提取法:采用中值滤波技术将扫描电镜或ct图像等进行除噪处理;定义 f w( i, j)是图像 f中以点( i, j)为中心, w× w大小的方形滤波窗口, w为正整数,则滤波窗口内各像素可表示为:

10、式(1)

11、则中值滤波算法可表示为:

12、    式(2)

13、 g w( i, j)为中值滤波处理后的输出图像;除噪后,将图像转化为二值化图像可提取孔隙特征和边界信息用以建立页岩内油水流动空间。

14、上述方案中的根据纳维-斯托克斯或达西方程描述页岩内油水流动特征由下式确定:

15、纳维-斯托克斯方程:

16、 式(3)

17、  式(4)

18、其中, ρ表示密度,单位 kg/m 3; u表示流速,单位 m/s; p表示压力,单位 pa; i表示单位张量; μ为动态粘度,单位 pa× s; f st表示作用在流体界面上的界面张力,单位 n/m 3;

19、达西方程:

20、  式(9)

21、  式(10)

22、其中, u表示流速,单位 m/s; k表示渗透率,单位 m 2; μ为动态粘度,单位 pa× s; p表示压力,单位 pa; ρ表示密度,单位 kg/m 3。

23、上述方案中的根据相场法追踪油水界面位置由下确定:

24、相场方法:

25、   式(18)

26、式(19)

27、  式(20)

28、式(21)

29、其中, φ表示无因次相场变量, φ=+1表示流体1, φ=-1表示与流体1不相混溶的流体2,两相界面过度区域定义为-1< φ<+1; u表示流速,单位 m/s; γ表示迁移率,单位 m 3× s/ kg; c表示迁移率调整参数,单位 m× s/kg, l表示混合能量密度,单位 n; ε表示界面厚度,单位 m; ψ是相场助变量;相场方程中,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页岩油储层渗吸置换深度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页岩油储层渗吸置换深度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页岩油储层渗吸置换深度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页岩内油水流动空间由下确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页岩油储层渗吸置换深度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根据纳维-斯托克斯或达西方程描述页岩内油水流动特征由下式确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页岩油储层渗吸置换深度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根据相场法追踪油水界面位置由下确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页岩油储层渗吸置换深度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的根据油水界面推进程度确定页岩油储层渗吸置换深度由下确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页岩油储层渗吸置换深度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页岩油储层渗吸置换深度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页岩油储层渗吸置换深度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页岩内油水流动空间由下确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页岩油储层渗吸置换深度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根据纳维-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建光付晓飞尚德淼周晓峰杨英李江涛王安伦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石油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