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登美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工程墙体支撑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447178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2 23:07
本技术适用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建筑工程墙体支撑机构,包括:第一调节机构,其具有:竖立设置的竖直移动组件,其一侧设置有第一驱动组件,第二调节机构,其设置于所述第一调节机构的一侧,且具有:固定连接于所述竖直移动组件上的安装架,其上活动连接有第二驱动组件,墙体支撑部件,其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上,本装置通过第一驱动组件能够控制墙体支撑部件纵向升降,从而将墙体支撑部件移动到被支撑墙体的指定高度,并同时通过第二驱动组件调节墙体支撑部件的水平位置,使得其向着被支撑墙体靠近,并通过支撑板抵触到被支撑墙体上实现对墙体的支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建筑施工,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工程墙体支撑机构


技术介绍

1、在目前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墙体的浇筑是比较重要的部分,在墙体浇筑完成后,都需要在墙体的周围设置支撑结构,防止墙体浇筑完成后在凝固的过程中由于应力作用发生开裂甚至倒塌。

2、公开号为cn212105253u的中国技术专利,一种应用于建筑工程加固墙体的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板、底板、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和副支撑杆、第一铰支座、第二铰支座,副支撑杆的另一端还设置有卡块,底板上开设有卡槽。本方案的设置使得该支撑装置在不使用时,收纳更加方便,需要的收纳空间更小便于存放,同时该支撑装置处于收纳状态时,支撑板和底板对内部起到了保护作用,降低了该支撑装置在复杂的建筑工程环境下受损的可能。

3、但是,上述对比文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有如下技术问题:

4、一、上述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对支撑板进行翻转,使其和底板之间形成垂直状态,但是上述装置在对支撑板进行翻转时,需要人工手动从两侧凹槽内将支撑板托起,随后绕其铰接处将支撑板进行翻转,翻转过程中需要人工时刻保持支撑状态,因此在对上述装置进行展开时,需要人工投入较多劳动成本。

5、二、此外上述装置在对支撑板进行翻转时,由于缺少必要的保护机构,导致在翻转过程中如若支撑板在翻转到指定角度前失去推动力,则支撑板会向着初始位置进行翻转坠落,从而易碰撞砸伤施工人员,对其人身安全造成危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工程墙体支撑机构,旨在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及的上述装置中在对支撑板进行翻转时,需要人工从两侧凹槽中将支撑板托起,并顺其与底板的铰接处对支撑板进行翻转,在翻转过程中需要人工时刻对支撑板进行托举支撑,打打消耗了施工人员的劳力成本,同时另一方面上述装置支撑板在翻转过程中缺少防护机构,当支撑板失去推动力后会下坠砸伤施工人员,对其人身安全造成危害。

2、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建筑工程墙体支撑机构,包括:第一调节机构,其具有:竖立设置的竖直移动组件,其一侧设置有第一驱动组件,第二调节机构,其设置于所述第一调节机构的一侧,且具有:固定连接于所述竖直移动组件上的安装架,其上活动连接有第二驱动组件,墙体支撑部件,其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上,其中,通过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用以调节所述安装架的纵向高度,且通过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用以调节所述墙体支撑部件在所述安装架上水平移动,并实现对墙体的支撑,所述竖直移动组件包括:配重底座,其上竖直固接有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的侧壁上纵向开设有一滑动槽,且所述滑动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动座,所述滑动座的两端分别延伸出所述滑动槽的两侧,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沿纵向相对称设置于所述滑动槽两侧,且固接于所述连接支架一侧壁上的两个安装座,两个所述安装座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驱动螺杆,所述第一驱动螺杆的一端贯穿对应侧的所述安装座,且固接有第一旋把,所述第一驱动螺杆上螺接有第一滑动螺套,且所述第一滑动螺套和所述滑动座的一侧壁固定连接,还包括一对所述滑动座高度进行限位的限制组件,其设置于远离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一侧的所述连接支架的侧壁上;此方案中,通过第一驱动组件能够控制安装架在竖直移动组件上纵向升降,并对墙体支撑部件的高度进行调节,使得其移动到和被支撑墙体指定高度位置,接着,通过第二驱动组件控制墙体支撑部件水平移动,使得其向着被支撑墙体靠近,待墙体支撑部件抵触到被支撑墙体后,实现对墙体的支撑扶稳。

3、通过第一驱动组件能够控制滑动座在滑动槽内纵向升降,同时带动与滑动座相固定的安装架同步移动,进而带动与安装架相连接的墙体支撑部件移动到指定高度,实现对墙体的稳定支撑。

4、需要解释的是,通过设置配重底座,能够保证连接支架的稳定性,使其竖立于地面上,从而增强墙体支撑组件对墙体的支撑能力,避免本装置发生晃动导致墙体支撑稳定性下降的情况发生。

5、通过转动第一旋把,使其带动第一驱动螺杆转动,第一驱动螺杆转动时带动其外壁上螺接的第一滑动螺套进行纵向升降,由于滑动座的一端固接于第一驱动螺套侧壁上,因此当第一滑动螺套纵向移动时,会带动滑动座同步的进行升降运动。

6、优选的,所述限制组件具有,对称设置于所述滑动槽两侧,且和其高度一致的安装块,两个所述安装块相靠近的侧壁上,沿纵向相对称的等间距开设有若干卡槽,所述滑动座的两侧壁上,还均开设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部分的容置有卡块,且两个所述卡块远离所述滑动座的端部插置于对应侧的所述卡槽内;当滑动座纵向移动到指定高度后,将两个卡块分别插入到滑动座侧壁上开设的安装槽内,同时,两个卡块远离滑动座的端部会插入到与滑动座高度相匹配的两侧卡槽中,利用卡块和卡槽的配合能够对滑动座的高度进行限位,避免在实际工作时墙体支撑部件的高度发生位移。

7、优选的,所述安装架的一侧壁固定连接于所述滑动座上,且所述安装架的顶壁上水平开设有向所述连接支架延伸的沉槽;此方案中,安装架靠近滑动座的侧壁上通过锁紧螺栓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且连接板通过紧固螺栓固定连接于滑动座远离第一滑动螺套的侧壁上,从而保证安装架安装时的稳定性。

8、优选的,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沉槽内的第二驱动螺杆,其外壁上固定连接有从动锥齿轮,所述安装架的底壁上还转动连接有转动轴,其靠近所述第二驱动螺杆的端部上固接有和所述从动锥齿轮啮合连接的主动锥齿轮,且另一侧端部上固定安装有第二旋把;此方案中,通过转动第二旋把,其通过转动轴带动主动锥齿轮旋转,与主动锥齿轮啮合连接的从动锥齿轮带动第二驱动螺杆进行转动,从而控制墙体支撑部件靠近/远离被支撑墙体,实现后续对墙体的支撑。

9、优选的,所述墙体支撑部件包括:螺接于所述第二驱动螺杆外壁上,且滑动于所述沉槽底壁上的第二滑动螺套,其顶壁上固接于向远离所述连接支架一侧延伸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远离所述连接支架的侧壁上固接有支撑板;此方案中,当第二驱动螺杆转动时,其会带动其外壁上螺接第二驱动螺套在沉槽底壁上水平滑动,从而控制安装板带动支撑板水平移动,并使得支撑板抵触在被支撑墙体表面,实现对墙体的支撑。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一种建筑工程墙体支撑机构:

11、1、本装置通过第一驱动组件能够控制墙体支撑部件纵向升降,从而将墙体支撑部件移动到被支撑墙体的指定高度,并同时通过第二驱动组件调节墙体支撑部件的水平位置,使得其向着被支撑墙体靠近,并通过支撑板抵触到被支撑墙体上实现对墙体的支撑,施工人员仅需通过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即可对墙体支撑部件的高度位置以及水平位置进行调节,无需付出过多劳动量,降低了人工所投入的劳力成本。

12、2、墙体支撑部件在移动时通过滑动槽以及沉槽进行导向,无需人工进行瓣抬托举,大大降低了人力的消耗,同时提高了对本装置的组装效率,并且也降低了对人身安全造成的危害。

13、3、本装置通过设置限制组件,能够对滑动座的纵向高度位置进行限位,同时配合第一驱动组件从而保证滑动座在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工程墙体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墙体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组件(13)具有;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墙体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21)的一侧壁固定连接于所述滑动座(114)上,且所述安装架(21)的顶壁上水平开设有向所述连接支架(112)延伸的沉槽(211)。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墙体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22)包括: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墙体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支撑部件(3)包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工程墙体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墙体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组件(13)具有;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墙体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21)的一侧壁固定连接于所述滑动座(114)上,且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后得赵春阔
申请(专利权)人:张登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