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用于能量优化调度的智能电动汽车充放电桩制造技术_技高网

用于能量优化调度的智能电动汽车充放电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446226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2 2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用于能量优化调度的智能电动汽车充放电桩,涉及智能充放电桩技术领域,包括装置主体、翅片、充电头以及隔离杯,所述装置主体一侧表面安装有控制面板,所述装置主体底部安装有底座,所述装置主体一侧设有第二水箱,该充电桩采用封闭式结构能够有效避免外部水汽以及灰尘进入到装置主体内部,同时通过翅片对装置主体内部的热量进行吸收,吸收的热量传递至冷却管内部的冷却水,进而冷却水在水泵的作用下输送至地下的冷却管,进而通过翅片将冷却管内部的冷却水热量与地下温度进行换热,从而解决了现有充电桩由于采用封闭式外壳导致充电桩在进行使用时散发的热量并不能够有效排出,从而导致内部温度过高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充放电桩,具体为用于能量优化调度的智能电动汽车充放电桩


技术介绍

1、随着新能源车辆的普及,为了提高能量优化调度的效率现有市场上推出智能电动汽车充放电桩,从而提高能量的合理调配,经检索,中国专利授权号为cn218906955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放电桩,包括充电桩,所述充电桩的右端内侧设置有充电头,该充电桩中卡头和推块的卡合保证充电头插入充电桩后的可靠限位,避免其松动脱落,贴合板和推板的贴合保证使用者拉动滑动杆时,通过贴合板推动推板和充电头外移,避免充电头表面光滑不能便捷拔出,增加装置的实用性,但现有充电桩由于采用封闭式外壳导致充电桩在进行使用时散发的热量并不能够有效排出,从而导致内部温度过高存在安全隐患,市场上也存在部分充电桩通过开设通风口进行散热,但在潮湿天气中容易使外部水汽进入到充电桩内部,进而导致内部电器容易受到水汽影响短路。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用于能量优化调度的智能电动汽车充放电桩,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现有充电桩由于采用封闭式外壳导致充电桩在进行使用时散发的热量并不能够有效排出,从而导致内部温度过高存在安全隐患,市场上也存在部分充电桩通过开设通风口进行散热,但在潮湿天气中容易使外部水汽通过通风口进入到充电桩内部,进而导致内部电器容易受到水汽影响短路的问题。

2、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用于能量优化调度的智能电动汽车充放电桩,包括装置主体、翅片、充电头以及隔离杯,所述装置主体一侧表面安装有控制面板,所述装置主体底部安装有底座,所述装置主体一侧设有第二水箱,所述第二水箱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水箱相互之间通过水泵与提升管连通,所述第二水箱另一侧与冷却管一端连通,所述冷却管外部套装有翅片,所述冷却管另一端与第一水箱连通,所述第一水箱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水箱相互之间通过循环管连通,所述装置主体另一侧连接有充电线,所述充电线另一端安装有充电头。

3、优选的,所述装置主体内部底端预留有空间,且装置主体底部安装有翅片,所述翅片一端与装置主体内壁贴合,通过翅片能够提高冷却管对装置主体内部吸热的效率。

4、优选的,所述翅片呈直线等间距状分布,所述翅片截面呈波纹状,且翅片为铜铝复合材质,通过铜铝复合材质制成翅片具有导热性较好的优点,进而进一步提高吸热的效率。

5、优选的,所述翅片设有两组,两组所述翅片分别安装于装置主体内部和埋设于地下,从而有利于通过翅片能够将冷却管与地下的温度进行换热,从而充分利用资源。

6、优选的,所述充电头一端表面呈螺纹状,所述充电头一端与调节把手螺纹连接,所述调节把手另一端与隔离杯转动接触,所述隔离杯套装于充电头另一端,充电头一端表面的螺纹使调节把手转动的同时能进行移动。

7、优选的,所述隔离杯为柔性透明橡胶材质,所述隔离杯表面呈波纹状结构,通过透明材质有利于观察隔离杯内部,从而方便充电头与车辆连接。

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用于能量优化调度的智能电动汽车充放电桩。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9、(1)、该用于能量优化调度的智能电动汽车充放电桩,该充电桩采用封闭式结构能够有效避免外部水汽以及灰尘进入到装置主体内部,同时通过翅片对装置主体内部的热量进行吸收,吸收的热量传递至冷却管内部的冷却水,进而冷却水在水泵的作用下输送至地下的冷却管,进而通过翅片将冷却管内部的冷却水热量与地下温度进行换热,从而使冷却水能够进行冷却,冷却后的冷水在水泵的作用下输送到装置主体内部,进行对装置主体内部循环库冷却;

10、(2)、该用于能量优化调度的智能电动汽车充放电桩,当充电头与汽车连接时,通过转动调节把手能够使调节把手能够在充电头一端进行移动,进而推动隔离杯进行移动,从而使隔离杯另一端能够与汽车充电口外部贴合,进而有利于隔绝水汽与灰尘,提高下雨天使用的安全性;

11、从而解决了现有充电桩由于采用封闭式外壳导致充电桩在进行使用时散发的热量并不能够有效排出,从而导致内部温度过高存在安全隐患,市场上也存在部分充电桩通过开设通风口进行散热,但在潮湿天气中容易使外部水汽通过通风口进入到充电桩内部,进而导致内部电器容易受到水汽影响短路的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能量优化调度的智能电动汽车充放电桩,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主体(1)、翅片(10)、充电头(13)以及隔离杯(14),所述装置主体(1)一侧表面安装有控制面板(2),所述装置主体(1)底部安装有底座(3),所述装置主体(1)一侧设有第二水箱(5),所述第二水箱(5)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水箱(5)相互之间通过水泵(6)与提升管(8)连通,所述第二水箱(5)另一侧与冷却管(9)一端连通,所述冷却管(9)外部套装有翅片(10),所述装置主体(1)另一侧连接有充电线(11),所述充电线(11)另一端安装有充电头(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能量优化调度的智能电动汽车充放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9)另一端与第一水箱(4)连通,所述第一水箱(4)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水箱(4)相互之间通过循环管(7)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能量优化调度的智能电动汽车充放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内部底端预留有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能量优化调度的智能电动汽车充放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10)呈直线等间距状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用于能量优化调度的智能电动汽车充放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10)截面呈波纹状,且翅片(10)为铜铝复合材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能量优化调度的智能电动汽车充放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10)设有两组,两组所述翅片(10)分别安装于装置主体(1)内部和埋设于地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能量优化调度的智能电动汽车充放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头(13)一端表面呈螺纹状,所述充电头(13)一端与调节把手(12)螺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能量优化调度的智能电动汽车充放电桩,其特征在于:隔离杯(14)为柔性透明橡胶材质,所述隔离杯(14)表面呈波纹状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能量优化调度的智能电动汽车充放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把手(12)另一端与隔离杯(14)转动接触,所述隔离杯(14)套装于充电头(13)另一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能量优化调度的智能电动汽车充放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底部安装有翅片(10),所述翅片(10)一端与装置主体(1)内壁贴合。

...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能量优化调度的智能电动汽车充放电桩,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主体(1)、翅片(10)、充电头(13)以及隔离杯(14),所述装置主体(1)一侧表面安装有控制面板(2),所述装置主体(1)底部安装有底座(3),所述装置主体(1)一侧设有第二水箱(5),所述第二水箱(5)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水箱(5)相互之间通过水泵(6)与提升管(8)连通,所述第二水箱(5)另一侧与冷却管(9)一端连通,所述冷却管(9)外部套装有翅片(10),所述装置主体(1)另一侧连接有充电线(11),所述充电线(11)另一端安装有充电头(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能量优化调度的智能电动汽车充放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9)另一端与第一水箱(4)连通,所述第一水箱(4)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水箱(4)相互之间通过循环管(7)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能量优化调度的智能电动汽车充放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内部底端预留有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能量优化调度的智能电动汽车充放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10)呈直线等间距状分布。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冉郭明星阴志冕吴恩琦高赐威兰莉王素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