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应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雷电消解器制造技术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牟晓玮专利>正文

一种应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雷电消解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445267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2 23: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雷电消解器,包括基体,基体内设有由受电电级与第一电极组成的第一电抗,以及由释放电级与第二电极组成的第二电抗,受电电级外接风机叶片的引下线,释放电级外接风机叶片的接地端,所述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串联连接,第二电抗的阻抗大于第一电抗的阻抗。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应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雷电消解器设有串联连接的第一电抗与第二电抗,由于第二电抗的阻抗大于第一电抗的阻抗,则第二电抗的电荷达到一定值时其会先于第一电抗产生泄放电荷,从而带动第一电抗两端的电荷密度降低,使风机叶片的尖端的电势趋于大地的电势,消除由电荷聚集或雷雨云异性电荷产生引雷的条件,从根本上消除雷电产生的几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风电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雷电消解器


技术介绍

1、雷云在风电场上方形成后,由地面产生的感应电荷,使得风电机叶片相对于雷暴云形成一个极不均匀电场中。同时由于风电机组的叶片长度和塔架架设高度,使之等同于一个大曲率电极,造成附近空气发生游离,而形成自持放电条件,所有空间电子都将通过通道的根部泄流入地,这个泄流通道逐渐形成一个不断伸长的先导,先导持续加强前方电场,最终场强足够高时产生雷电放电通道,强大的雷电流可造成风电机叶片的击穿,强大的雷电流同时产生的雷电感应、雷电电磁感应、雷电波入侵和雷击电磁脉冲二次危害不言而喻。

2、现有的主要直击雷防护产品情况如下表所示:

3、

4、

5、专利申请号201520256564.1,专利名称为“模拟风电机组桨叶引雷的试验装置”中公开了传统的风电机组叶片防雷设计,其技术方案是在风机叶片上加装接闪器,接闪器分别嵌装在桨叶的叶尖、中间等部位,接闪器的盘面与叶面齐平,在桨叶内部跨接到引下导体。由于风机桨叶和机舱都是处于旋转状态,雷电流沿引下导体的电气连接是通过各种导流线、连接器和防雷刷实现,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出现导流不畅的情况,不仅无法将雷电流顺利泄放到大地,反而会增加通路阻抗,增大雷电流的热效应和机械破坏效应。

6、此外,由于风能资源的分布限制,大多风电场分布在地质条件复杂、土壤电阻率很高的地区,接地电阻很难达到要求,就算投入大量人工接地体联合接地,甚至使用降阻剂也无法实现良好的接地效果,尤其在高原气候寒冷地区,由于冻土层比较厚,土壤电阻率高,风电机组接地电阻更难达到要求。这会导致电气连接不通畅使得叶片更容易吸引雷击,泄放通道的接地电阻达不到设计要求,这反而增加雷击造成的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雷电消解器,其基于能量转移空气式的直击雷主动防护装置,并利用电介质介入的方法,将雷云引起的空间电场变化提前进行能量转移,减小桨叶的叶尖聚集电荷的强度,使桨叶的叶尖电荷密度趋近于地表表面,以减少风电机组遭受雷击的概率。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应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雷电消解器,包括基体,所述基体内设有由受电电级与第一电极组成的第一电抗,以及由释放电级与第二电极组成的第二电抗,所述受电电级外接风机叶片的引下线,所述释放电级外接风机叶片的接地端,所述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串联连接,所述第二电抗的阻抗大于第一电抗的阻抗。

4、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电抗的阻抗至少大于第一电抗的阻抗的25%。

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极为圆盘状结构,所述受电电级为套在第一电极外侧的圆环状结构,所述第一电极与受电电级之间设有第一间隙。

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极的外沿为锯齿状。

7、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电极为圆盘状结构,所述释放电级为套装在第二电极外侧的圆环状结构,所述第二电极与释放电级之间设有第二间隙。

8、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电极的外沿为锯齿状。

9、进一步的,所述受电电级与释放电级之间的距离不少于受电电级与第一电极之间的3倍距离。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设有绝缘固定体,所述绝缘固定体的外侧设有连接体。

11、进一步的,所述受电电级与释放电级之间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绝缘支撑柱。

12、进一步的,所述基体包括上盖与底座,所述上盖扣在底座上,中间形成容纳第一电抗与第二电抗的空腔,所述上盖上设有与受电电级连接的第一外接电极,所述第一外接电极的外端连接风机叶片的引下线,所述底座上设有与释放电级连接的第二外接电极,所述第二外接电极的外端连接风机叶片的接地端。

1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14、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应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雷电消解器设有串联连接的第一电抗与第二电抗,由于第二电抗的阻抗大于第一电抗的阻抗,则第二电抗的电荷达到一定值时其会先于第一电抗产生泄放电荷,优选于第二电抗的电荷泄放的电场强度≦25kv/m,相当于比雷电发生的电场强度减少100倍,从而带动第一电抗两端的电荷密度降低,产生了第一电抗与第二电抗同时产生泄放电荷的效果,使风机叶片的尖端的电势趋于大地的电势,消除了高大尖端的电荷聚集与雷雨云异性电荷产生引雷建立的条件,从根本消除了雷电产生的几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雷电消解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体,所述基体内设有由受电电级与第一电极组成的第一电抗,以及由释放电级与第二电极组成的第二电抗,所述受电电级外接风机叶片的引下线,所述释放电级外接风机叶片的接地端,所述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串联连接,所述第二电抗的阻抗大于第一电抗的阻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雷电消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抗的阻抗至少大于第一电抗的阻抗的2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雷电消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为圆盘状结构,所述受电电级为套在第一电极外侧的圆环状结构,所述第一电极与受电电级之间设有第一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雷电消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的外沿为锯齿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雷电消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为圆盘状结构,所述释放电级为套装在第二电极外侧的圆环状结构,所述第二电极与释放电级之间设有第二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雷电消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的外沿为锯齿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雷电消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受电电级与释放电级之间的距离不少于受电电级与第一电极之间的3倍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雷电消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设有绝缘固定体,所述绝缘固定体的外侧设有连接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雷电消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受电电级与释放电级之间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绝缘支撑柱。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雷电消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包括上盖与底座,所述上盖扣在底座上,中间形成容纳第一电抗与第二电抗的空腔,所述上盖上设有与受电电级连接的第一外接电极,所述第一外接电极的外端连接风机叶片的引下线,所述底座上设有与释放电级连接的第二外接电极,所述第二外接电极的外端连接风机叶片的接地端。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雷电消解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体,所述基体内设有由受电电级与第一电极组成的第一电抗,以及由释放电级与第二电极组成的第二电抗,所述受电电级外接风机叶片的引下线,所述释放电级外接风机叶片的接地端,所述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串联连接,所述第二电抗的阻抗大于第一电抗的阻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雷电消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抗的阻抗至少大于第一电抗的阻抗的2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雷电消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为圆盘状结构,所述受电电级为套在第一电极外侧的圆环状结构,所述第一电极与受电电级之间设有第一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雷电消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的外沿为锯齿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雷电消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为圆盘状结构,所述释放电级为套装在第二电极外侧的圆环状结构,所述第二电极与释放电级之间设有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德东宋志军李宁刘儒发刘刚李振文
申请(专利权)人:牟晓玮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