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电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444611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2 23:06
本技术提供一种可调电感器,包括内框架、外框架、外层线圈、内层线圈和电流连接结构,所述内框架设置在所述外框架内,所述外层线圈绕设在所述外框架上,所述内层线圈绕设在所述内框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连接结构包括连接轴、导电触指、轴套,所述连接轴与所述内层线圈电连接,且与所述内框架连接,所述轴套套设在所述连接轴上且与所述连接轴转动连接,所述轴套设置在所述外框架上,且所述轴套与所述外层线圈电连接,所述导电触指位于所述轴套和所述连接轴之间,所述导电触指分别与所述轴套和所述连接轴电连接。本技术可改善可调电感器的电传输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可调电感,特别涉及一种可调电感器


技术介绍

1、可调电感器作为一种可把电能转换为磁能存储的电器元件,使用领域较为广泛。可调电感器的主要作用是对交流信号进行隔离、滤波,或与电容器、电阻器等组成谐振电路。

2、参考图1、图2和图3,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可调电感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中的可调电感器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现有技术中可调电感器的局部剖视图,现有的可调电感器包括内框架100、外框架200、外层线圈300、内层线圈400和两个电流连接结构500,所述内框架100设置在所述外框架200内,且所述内框架100可相对所述外框架200绕旋转轴旋转,所述外层线圈300绕在所述外框架200上,所述内层线圈400绕在所述内框架100上,所述内层线圈400的两个端子分别通过一个电流连接结构500与一个所述外层线圈300电连接。

3、参考图2,所述电流连接结构500包括连接轴510、轴承520、导电套580、弹片540、银触点550和连接件560,所述连接轴510与所述内框架100螺纹连接,所述连接轴510通过所述轴承520与所述外框架200转动连接,所述导电套580固定设置在所述连接轴510上,所述银触点550固定在所述弹片540上,所述弹片540固定在所述连接件560上,所述连接件560固定在所述外框架200上,所述导电套580具有圆盘,所述银触点550与所述圆盘接触,所述连接件560与所述外层线圈300电连接。

4、然而,这种电流连接结构500中,通过银触点550和圆盘的连接实现电连接,导流截面积小,电阻大,电流传输性能差;并且依靠弹片540将银触点550压在圆盘上,银触点550和圆盘受到的接触压力较大,容易磨损,导致可调电感器的使用寿命短;并且采用开放式弹片540连接,对操作人员以及使用环境的要求高,适用性差;并且,结构复杂,组装难度大,导致生产效率低。

5、因此,需要对可调电感器的电流连接结构进行改进,以提高可调电感器的电传输性能,减小电阻,提高使用寿命、稳定性和适用性,降低组装难度,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电感器,以解决现有的可调电感器电传输性能差,电阻大,使用寿命短,稳定性和适用性差,组装难度大,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调电感器,包括内框架、外框架、外层线圈、内层线圈和电流连接结构,所述内框架设置在所述外框架内,所述外层线圈绕设在所述外框架上,所述内层线圈绕设在所述内框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连接结构包括连接轴、导电触指、轴套,所述连接轴与所述内层线圈电连接,且与所述内框架连接,所述轴套套设在所述连接轴上且与所述连接轴转动连接,所述轴套设置在所述外框架上,且所述轴套与所述外层线圈电连接,所述导电触指位于所述轴套和所述连接轴之间,所述导电触指分别与所述轴套和所述连接轴电连接。

3、可选的,所述电流连接结构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内层线圈的一个端子通过一个电流连接结构连接一个外层线圈,所述内层线圈的另一个端子与另一个电流连接结构连接,两个所述电流连接结构的连接轴同轴设置。

4、可选的,所述外层线圈的数量为两个,另一个电流连接结构连接另一个外层线圈。

5、可选的,所述电流连接结构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置在所述外框架上,且所述连接件分别与所述轴套和所述外层线圈电连接。

6、可选的,所述导电触指为触指弹簧。

7、可选的,所述导电触指为表带触指,所述表带触指包括簧片主体和翅片,所述簧片主体呈圆管状,所述翅片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翅片绕所述簧片主体的轴向均匀设置在所述簧片主体上,所述簧片主体与所述连接轴电连接,所述翅片与所述轴套电连接。

8、可选的,所述连接轴与所述外框架通过轴承转动连接。

9、可选的,还包括连通导线,所述轴套通过所述连通导线与所述外层线圈电连接。

10、可选的,所述轴套包括套筒和连接板,所述套筒套设在所述连接轴上且与所述连接轴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套筒的外周面连接,且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外层线圈电连接。

1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调电感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2、由于所述内框架设置在所述外框架内,所述外层线圈绕设在所述外框架上,所述内层线圈绕设在所述内框架上,所述连接轴与所述内层线圈电连接,所述轴套与所述外层线圈电连接,因此所述电流连接结构连接的是固定的外层线圈和转动的内层线圈,于是通过使所述内框架相对所述外框架绕旋转轴旋转,即可改变内层线圈产生的磁场与外层线圈产生的磁场的关系,从而实现电感量可调;由于所述连接轴与所述内层线圈电连接,且所述连接轴与所述内框架连接,所述连接轴与所述外框架转动连接,因此,所述连接轴相对所述内框架固定并与内框架上的内层线圈固定,且可相对所述外框架旋转;由于所述轴套套设在所述连接轴上且与所述连接轴转动连接,所述轴套设置在所述外框架上,且所述轴套与所述外层线圈电连接,所述导电触指位于所述轴套和所述连接轴之间,所述导电触指分别与所述轴套和所述连接轴电连接,因此,所述轴套与所述外框架相对固定,且所述轴套与所述连接轴通过导电触指连接;由于所述导电触指与所述轴套的内壁线连接,且具有多线连接,导致轴套和连接轴连接的导流截面积增大,电阻减小,可通过的电流范围由原来的几安到几十安改进为几十安培到几千安培,电流传输性能更加优越,同时表带导电触指各银触点处的压力比现有技术中银触点与圆盘的接触压力要小很多,使用寿命更长,再者,轴套结构的截面积相对于现有技术中使用银触点的弹片结构的截面积更大,大电流传输更可靠,另外,所述轴套、导电触指和连接轴连接采用包裹式封闭连接,可以实现组装上的防呆连接,保证组装的一致性,相比现有技术中采用的开放式弹片连接,连接更加稳定可靠,对操作人员以及使用环境的要求也更低,适用性更好,其次,所述可调电感器的电流连接结构的结构较现有技术中的结构要简单,因此,本实施例中的可调电感器的组装更简单,并且导电触指成本比现有技术中的银触点结构成本低,因此,本实施例中的可调电感器还具有成本低的特点。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电感器,包括内框架、外框架、外层线圈、内层线圈和电流连接结构,所述内框架设置在所述外框架内,所述外层线圈绕设在所述外框架上,所述内层线圈绕设在所述内框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连接结构包括连接轴、导电触指、轴套,所述连接轴与所述内层线圈电连接,且与所述内框架连接,所述轴套套设在所述连接轴上且与所述连接轴转动连接,所述轴套设置在所述外框架上,且所述轴套与所述外层线圈电连接,所述导电触指位于所述轴套和所述连接轴之间,所述导电触指分别与所述轴套和所述连接轴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连接结构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内层线圈的一个端子通过一个电流连接结构连接一个外层线圈,所述内层线圈的另一个端子与另一个电流连接结构连接,两个所述电流连接结构的连接轴同轴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线圈的数量为两个,另一个电流连接结构连接另一个外层线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连接结构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置在所述外框架上,且所述连接件分别与所述轴套和所述外层线圈电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触指为触指弹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触指为表带触指,所述表带触指包括簧片主体和翅片,所述簧片主体呈圆管状,所述翅片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翅片绕所述簧片主体的轴向均匀设置在所述簧片主体上,所述簧片主体与所述连接轴电连接,所述翅片与所述轴套电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与所述外框架通过轴承转动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电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通导线,所述轴套通过所述连通导线与所述外层线圈电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包括套筒和连接板,所述套筒套设在所述连接轴上且与所述连接轴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套筒的外周面连接,且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外层线圈电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电感器,包括内框架、外框架、外层线圈、内层线圈和电流连接结构,所述内框架设置在所述外框架内,所述外层线圈绕设在所述外框架上,所述内层线圈绕设在所述内框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连接结构包括连接轴、导电触指、轴套,所述连接轴与所述内层线圈电连接,且与所述内框架连接,所述轴套套设在所述连接轴上且与所述连接轴转动连接,所述轴套设置在所述外框架上,且所述轴套与所述外层线圈电连接,所述导电触指位于所述轴套和所述连接轴之间,所述导电触指分别与所述轴套和所述连接轴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连接结构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内层线圈的一个端子通过一个电流连接结构连接一个外层线圈,所述内层线圈的另一个端子与另一个电流连接结构连接,两个所述电流连接结构的连接轴同轴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线圈的数量为两个,另一个电流连接结构连接另一个外层线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电感器,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兰志明赵彦娟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承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