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上料设备,尤其是涉及汽车电机壳体制造用上料机构。
技术介绍
1、在日常的汽车电机壳体生产制造的过程中常需要用到上料设备,通过上料设备为制造机械提供材料,在上料设备的持续供料作用下可减少人力的消耗,提高生产效率,而上料设备作为各种制造机械的外辅助设备,应用较为广泛,是制造业中必不可少的辅助器械。
2、在汽车电机壳体制造的过程中上料设备通常采用将多个金属片码放在多个卡杆中部位置,由底部的螺杆上下移动将金属片推送到适当高度,然后外界的机械手通过吸盘将金属片吸附并输送到制造机械上进行压合制造,但是金属片在生产的过程中表面可能会残留灰尘或小颗粒杂质,而现有的上料设备缺少对金属片表面的清洁机构,可能导致机械手上的吸盘对金属片吸附时无法与金属片表面紧密贴合,造成吸盘吸附失败影响金属片输送上料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为解决金属片在生产的过程中表面可能会残留灰尘或小颗粒杂质,而现有的上料设备缺少对金属片表面的清洁机构,可能导致机械手上的吸盘对金属片吸附时无法与金属片表
...【技术保护点】
1.汽车电机壳体制造用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1),所述机体(1)的一侧设置有控制按钮(5),所述机体(1)的一侧设置有滑轨(6),所述滑轨(6)的一侧设置有平台(7),所述平台(7)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卡杆(8),所述平台(7)的一侧开设有孔洞,所述机体(1)的内部设置有螺杆(10),所述螺杆(10)设置在平台(7)的孔洞内部,所述机体(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液压杆(9),所述第一液压杆(9)的移动端与平台(7)固定连接,所述机体(1)的一侧设置有支柱(11),所述支柱(1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液压杆(12),所述支柱(11)的一侧设置有清理金属片表面灰尘和小颗粒杂
...【技术特征摘要】
1.汽车电机壳体制造用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1),所述机体(1)的一侧设置有控制按钮(5),所述机体(1)的一侧设置有滑轨(6),所述滑轨(6)的一侧设置有平台(7),所述平台(7)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卡杆(8),所述平台(7)的一侧开设有孔洞,所述机体(1)的内部设置有螺杆(10),所述螺杆(10)设置在平台(7)的孔洞内部,所述机体(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液压杆(9),所述第一液压杆(9)的移动端与平台(7)固定连接,所述机体(1)的一侧设置有支柱(11),所述支柱(1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液压杆(12),所述支柱(11)的一侧设置有清理金属片表面灰尘和小颗粒杂质的清洁装置(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电机壳体制造用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装置(2)包括支撑杆(21),所述支撑杆(21)与支柱(11)之间设置有连接装置(3),所述支撑杆(21)的一侧设置有收集装置(4),所述支撑杆(2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伸缩杆(22),所述第一伸缩杆的移动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电动伸缩杆(23),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23)的移动端固定连接有圆板(24),所述圆板(2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25),所述电机(2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圆轴(26),所述圆轴(26)的表面开设有第一限位槽(27),所述圆轴(26)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圆环(28),所述第一圆环(28)远离电机(2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29),所述第一弹簧(29)套设在圆轴(26)表面,所述第一弹簧(29)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圆环(210),所述第二圆环(210)的内壁与圆轴(26)的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圆环(210)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块(212),所述第一限位块(212)的表面与第一限位槽(27)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圆环(21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圆管(211),所述圆管(211)的内壁与圆轴(26)的表面滑动连接,所述圆管(211)远离电机(2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矩形框(213),所述矩形框(213)远离圆管(2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毛刷(2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电机壳体制造用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框(213)的内壁开设有矩形槽(216),所述矩形框(213)的一侧开设有圆形孔(217),所述圆形孔(217)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圆杆(218),所述圆杆(21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卡块(219),所述卡块(219)设置在矩形槽(216)的内部,所述卡块(219)靠近圆杆(21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220),所述第二弹簧(220)套设在圆杆(218)的表面,所述第二弹簧(220)的另一端与矩形槽(216)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矩形框(213)的内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晟,胡道俊,顾欣怡,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元祥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