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机近场测试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435945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2 23:00
本技术揭示了一种无人机近场测试工装,与近场探头结合使用,所述测试工装包括:可伸缩支撑单元;夹持装置,设置于所述可伸缩支撑单元的端部,用以夹持所述近场探头;操控单元,设置于所述支撑单元内,用以控制所述近场探头的噪声注入和/或噪声注入的极性切换。本技术解决了可以在无人机正常飞行时进行“近场”注入电磁噪声干扰,模拟远场受到微波攻击时的故障现象,为进一步分析无人机受扰的机理分析提供便利,同时也解决了无人机近场测试时红外避障功能带来的无法靠近问题,为改进无人机电磁兼容设计提供关键信息,提供了用近场电磁噪声注入的方式来明确无人机受扰的阈值评判手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主要涉及电磁噪声近场注入,尤其涉及一种无人机近场测试工装


技术介绍

1、通常在所有的高功率微波各种可能的潜在军事和商业需求背景中,利用定射天线向目标电子系统辐射大功率电磁脉冲信号,通过“前门”或“后门”耦合进入系统,到达敏感电路产生扰乱甚至毁伤作用,其具有非致命、全天候、效费比高特点。

2、微波攻击无人机的主要方式有以下三类:

3、1)干扰阻断类,主要通过信号干扰、声波干扰等技术来实现。

4、2)监测控制类,主要通过劫持无线电控制等方式实现。

5、3)直接摧毁类,包括使用激光武器、用无人机反制器等。

6、第一类方式会产生2.4ghz/5.8ghz频段无人机飞控干扰信号以及卫星定位干扰信号,通过对无人机的上行飞控信道和卫星定位信道进行阻塞式干扰,从而使其失去飞控指令和卫星定位信息,使之无法正常飞行,根据无人机的设计不同会产生返航、降落以及坠落的管控效果。

7、第二类方式通过劫持无线电控制等方式实现无人机返航,降落或在约定范围内飞行,无法逾越指定范围,比如电子围栏等应用。

8、第三类方式利用微波发射器11定射天线向目标无人机10发射大功率微波电磁脉冲信号,通过电磁耦合进入无人机内部系统,影响敏感电路产生扰乱、直接击落甚至损伤后果,如图1所示。

9、然而第三类远场微波电磁干扰和电磁脉冲干扰的方式,由于是远距离攻击很难确定微波引起无人机10内部哪部份硬件、软件还是通讯引起的无人机10不能正常工作。同时,也无法明确干扰导致故障的机理,是电场还是磁场引起的故障。更无法确认微波干扰的入侵路径。

10、为明确无人机受电磁干扰不能正常工作的机理,就需要对无人机用近场探头注入电磁干扰的方式确认无人机的敏感部位、敏感方向、敏感性质和噪声入侵路径等信息,从而明确无人机的软件、通讯和硬件受干扰的性质和机理。

11、图2所示为利用近场探头、噪声发生器和功率放大器进行近场注入无人机的实验场景的原理示意图。

12、在近场注入干扰信号时,实验人员需要手持近场探头21或者噪声信号发生器23接触飞行中的无人机10,从该无人机10的不同部位和不同方向去耦合干扰信号,达到干扰无人机的效果。当无人机飞行异常,跌落,甚至直接损坏时,就可以确认无人机的敏感部位,根据近场探头21的种类不同,就可以判断是电场敏感还是磁场敏感。同时根据功率放大器22的输出功率、噪声信号发生器23发出的噪声频率及近场注入探头21的距离就可以换算出无人机10的远场受扰阈值和敏感频率。

13、在进行上述噪声注入测试时,实验人员必须手持近场探头21,以及无人机10正常飞行过程中进行噪声注入,然而无人机有红外避障功能,实验人员靠近无人机10时会被检测到红外线,无人机会自动升高,使得无人机远离实验人员,导致近场探头够不到无人机,导致无法近场注入干扰噪声。

14、为顺利完成无人机近场注入干扰噪声,需要开发一种近场干扰注入测试工装,能规避无人机的红外避障检测,实现从无人机不同部位,不同方向进行近场注入干扰噪声。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无人机近场测试工装,通过加入近场噪声干扰,规避无人机的红外避障检测,从而进一步确认无人机电磁敏感部位的准确位置,敏感方向,敏感性质和噪声入侵路径,以改进无人机电磁兼容设计提供关键信息。

2、应当理解,本公开以上的一般性描述和以下的详细描述都是示例性和说明性的,并且旨在为本公开提供进一步的解释。

3、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无人机近场测试工装,与近场探头结合使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工装包括:

4、可伸缩支撑单元;

5、夹持装置,设置于所述可伸缩支撑单元的端部,用以夹持所述近场探头;

6、操控单元,设置于所述支撑单元内,用以控制所述近场探头的噪声注入和/或噪声注入的极性切换。

7、比较好的是,本技术进一步提供一种无人机近场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

8、所述可伸缩支撑单元、操控单元和夹持装置的材质包括绝缘不导电且不导磁材料。

9、比较好的是,本技术进一步提供一种无人机近场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

10、所述操控单元进一步包括同轴线缆,所述同轴线缆一端连接所述近场探头,另一端连接所述噪声发生器。

11、比较好的是,本技术进一步提供一种无人机近场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

12、所述夹持装置进一步包括夹持板、固定杆和锁定杆,所述近场探头位于所述固定杆和所述锁定杆之间,通过紧固件锁定,所述固定杆固定到所述夹持板。

13、比较好的是,本技术进一步提供一种无人机近场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

14、所述测试工装还包括功率放大器,设置在同轴线缆的另一端,所述噪声发生器发出的噪声通过所述功率放大器进行放大后经所述同轴线缆输入所述近场探头。

15、比较好的是,本技术进一步提供一种无人机近场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

16、所述测试工装进一步包括噪声注入装置,所述噪声注入装置包括噪声发生器及其电性耦接的功率放大器,设置于所述近场探头近夹持装置一侧,由所述夹持装置夹持;

17、所述操控单元包括操控杆。

18、比较好的是,本技术进一步提供一种无人机近场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

19、所述测试工装还包括噪声注入开关,电性耦接于所述功率放大器与所述近场探头之间,受所述操控杆控制,通过触控所述噪声注入开关以对所述噪声注入装置进行开关。

20、比较好的是,本技术进一步提供一种无人机近场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

21、所述测试工装进一步包括噪声注入极性开关,受所述操控杆控制,通过触控所述噪声注入极性开关切换所述噪声注入装置注入噪声的极性。

22、比较好的是,本技术进一步提供一种无人机近场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

23、所述操控杆包括点击和持续两种控制方式。

24、本技术解决了可以在无人机正常飞行时进行“近场”注入电磁噪声干扰,模拟远场受到微波攻击时的故障现象,为进一步分析无人机受扰的机理分析提供便利,同时也解决了无人机近场测试时红外避障功能带来的无法靠近问题,为改进无人机电磁兼容设计提供关键信息,提供了用近场电磁噪声注入的方式来明确无人机受扰的阈值评判手段。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人机近场测试工装,与近场探头结合使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工装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近场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机近场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人机近场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进一步包括夹持板、固定杆和锁定杆,所述近场探头位于所述固定杆和所述锁定杆之间,通过紧固件锁定,所述固定杆固定到所述夹持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人机近场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人机近场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人机近场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人机近场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无人机近场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机近场测试工装,与近场探头结合使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工装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近场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机近场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人机近场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进一步包括夹持板、固定杆和锁定杆,所述近场探头位于所述固定杆和所述锁定杆之间,通过紧固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利郝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