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箱液冷系统管路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43552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2 23:00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箱液冷系统管路,包括管路组件与数列布局的电池液冷板,所述管路组件包括支液冷管路、主进液冷管路或主出液冷管路,每组之间的所述电池液冷板均通过所述支液冷管路相互串联,任意一组的所述电池液冷板分别通过所述主进液冷管路与所述主出液冷管路并联,所述主进液冷管路的上端设置有第一三通接头,所述第一三通接头的水平另一端设置有补液进水管道,所述第一三通接头的上端设置有排气管道。本设计的液体输送管路在管路顶端加装排气管道,冷水机的首次运转使用补液进水管道通过三通连接冷水机进水口和补液水壶,保证冷却液优先对冷水机内部进行液体补充从而将空气从排气管道排出,电池冷却系统的散热稳定性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管件,特别是涉及了一种电池箱液冷系统管路


技术介绍

1、重卡作为污染大户,是节能减排的重点对象,重卡新能源化一直备受瞩目。据统计,国内重卡保有量约800万辆,仅占汽车总保有量的2.67%,但据生态环境部披露,重卡车型排放的氮氧化合物和颗粒物分别达到汽车排放总量的85%和65%,一辆超标重型卡车尾气排放量相当于200辆汽车。在环保的压力下,重卡新能源化进程正在加速,为了实现双碳目标,国家、企业以及相关方面正在加速推动重卡新能源化的进程,随着进程的加速,换电重卡也将实现高速发展。

2、风冷冷却结构在车载系统的实际应用中,其冷却效果与车速会呈现一个正比关系,当车速越高其冷却效果越好;所以车辆在高温环境中及城市道路用车过程中,由于车速的降低,其电池的热量无法被风带走便会积攒极高的热量而带来使用风险。

3、现有技术的电池箱液冷管路系统有以下问题:1、多采用卡箍形式将冷板与冷水机系统进行循环连接,其中大量使用金属接头与金属管路,在实际工况中卡箍的连接形式不具备快插插拔的便利性。

4、2、epdm管路在高压高温的环境中老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箱液冷系统管路,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管路组件与数列布局的电池液冷板(1),所述管路组件包括支液冷管路(2)、主进液冷管路(3)或主出液冷管路(4),每组之间的所述电池液冷板(1)均通过所述支液冷管路(2)相互串联,任意一组的所述电池液冷板(1)分别通过所述主进液冷管路(3)与所述主出液冷管路(4)并联,所述主进液冷管路(3)的上端设置有第一三通接头(5),所述第一三通接头(5)的水平另一端设置有补液进水管道(6),所述第一三通接头(5)的上端设置有排气管道(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箱液冷系统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液冷板(1)与所述管路组件的连接方式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箱液冷系统管路,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管路组件与数列布局的电池液冷板(1),所述管路组件包括支液冷管路(2)、主进液冷管路(3)或主出液冷管路(4),每组之间的所述电池液冷板(1)均通过所述支液冷管路(2)相互串联,任意一组的所述电池液冷板(1)分别通过所述主进液冷管路(3)与所述主出液冷管路(4)并联,所述主进液冷管路(3)的上端设置有第一三通接头(5),所述第一三通接头(5)的水平另一端设置有补液进水管道(6),所述第一三通接头(5)的上端设置有排气管道(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箱液冷系统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液冷板(1)与所述管路组件的连接方式均通过快插接头(8)连接,所述电池液冷板(1)与所述主进液冷管路(3)之间均配合有第二三通接头(9)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箱液冷系统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出液冷管路(4)的下端的延伸尽头处为冷水机出水口(10),所述主进液冷管路(3)的下端的延伸尽头处为冷水机进水口(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箱液冷系统管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玉雷林强薛清杰陈玲莉王会玲陈宇燚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亚大汽车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十堰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