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软土地基防沉降,尤其涉及软土地基智能防沉降结构。
技术介绍
1、软土地基是由软土构成的地基,其土壤成份主要是软土,软土是指沿海的滨海相,三角洲相,内陆平原或山区的河流相,湖泊相,沼泽相等主要由细粒土组成的土,具有孔隙比大、天然含水量高、压缩性高和强度低的特点,由于软土强度低,沉隐量大,在外部载荷作用下,软土地基容易发生沉陷、塌方、失稳以及开裂等破坏形式,给道路工程带来很大的危害;
2、目前关于软土区域内道路修建过程中,比较常用的处理方法有排水固结法、换土垫层法、强夯法、桩基法等,用于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但是上述方法仅仅只对于路面以下区域的地基进行处理、加固(提高其承载能力),位于道路地基两侧的区域内仍存在大量的软土区,而道路投入使用后,频繁往来的车辆行驶在路面产生的附加载荷以及路基自重力加持作用下,使得路基承受较大的竖向载荷力;
3、若在道路修建过程中,填方、夯实等操作未达标,造成路基不稳定,当上述不稳定区域承受较大的竖向载荷力时,由于其竖向支撑力不足,进而致使路基向两侧的软土区挤压(路
...【技术保护点】
1.软土地基智能防沉降结构,包括路基,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路基长度延伸方向等距间隔布置有桩体组件且相邻两桩体组件之间经连接部实现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土地基智能防沉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吸组件包括设于抽吸腔(3)内的抽吸活塞(6)且抽吸活塞(6)一体设有活塞杆(7),所述活塞杆(7)向外伸出抽吸腔(3)一端与钢索(8)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土地基智能防沉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筒(1)轴向两侧均设有竖向延伸的限位槽(12),连接部包括与限位槽(12)竖向滑动安装的限位架(13),位于路基同侧且相邻两限位架(13)之
...【技术特征摘要】
1.软土地基智能防沉降结构,包括路基,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路基长度延伸方向等距间隔布置有桩体组件且相邻两桩体组件之间经连接部实现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土地基智能防沉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吸组件包括设于抽吸腔(3)内的抽吸活塞(6)且抽吸活塞(6)一体设有活塞杆(7),所述活塞杆(7)向外伸出抽吸腔(3)一端与钢索(8)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土地基智能防沉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筒(1)轴向两侧均设有竖向延伸的限位槽(12),连接部包括与限位槽(12)竖向滑动安装的限位架(13),位于路基同侧且相邻两限位架(13)之间经浇注件实现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软土地基智能防沉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组件包括竖向间隔设于加固筒(1)内的若干锚固单元,所述锚固单元包括间隔环绕设于加固筒(1)内且与之滑动安装的锚固杆(14),位于限位槽(12)两侧的加固筒(1)壁内同轴心滑动安装有与加固筒(1)弹性连接的触发板(15)且触发板(15)经传动组件驱动若干锚固杆(14);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土地基智能防沉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吸活塞(6)背离受力弹簧(9)一侧的抽吸腔(3)内存储有水玻璃,两所述抽吸腔(3)相背一侧连通有浇筑管(16)且单向阀(5)均布设于浇筑管(16)外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软土地基智能防沉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7)上套设有辅助活塞(17)且活塞杆(7)上设有与辅助活塞(17)配合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超,谢先旭,徐琳,谭玉琦,张静,武新波,张冬永,徐力,赵娟,武杨,
申请(专利权)人:淮阳县公路管理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