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土壤改良的方法技术_技高网

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土壤改良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433621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2 22:59
本申请提供一种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土壤改良的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干料粉碎成3~5cm的碎料并混合均匀,加入水混合后制成含水率为55~65%的基料;向基料中加入发酵菌剂,混合均匀,制成发酵基料,发酵菌剂的加入量为基料质量的2~2.5%;控制发酵起始温度为28~32℃,将发酵基料进行堆置发酵,得到发酵产物;将生物炭和调和菌剂混合,制得辅料;将发酵产物、木醋液与辅料混合即可制得土壤改良剂。本申请提供的通过上述方法制备的土壤改良剂,能发挥速效降低土壤pH,以及长效抗盐碱的效果,克服了现有的土壤改良剂长效抗盐碱的效用不强的弊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土壤改良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土壤改良的方法


技术介绍

1、土壤盐碱化对土壤理化性质破坏比较大,极不利于许多作物的生长,容易造成作物缺苗或死亡,从而阻碍农业经济的发展。盐碱地由于含盐量多,有机质量少,酸碱度高,使土壤腐殖质遭到淋失,土壤结构受到破坏,表现为湿时黏,干时硬,土表常有白色盐分积淀,通气、透水不良,严重的会造成植物萎蔫、中毒和烂根死亡。另外,土壤碱性太大,影响到土壤中的磷、铁、锰、硼、锌等营养元素的有效性,易造成大量氮、磷、钾主要元素以及铁、钙、硼等微量元素的缺乏。据统计,中国盐碱土面积约有20多万平方公里,大约占我国国土总面积的2.1%。我国到目前为止大约还有80%左右盐碱土没有得到开发利用。

2、现有的常用的改良方法有化学改良、物理改良、有机肥改良以及生物改良等。土壤改良剂的品种有例如矿物类、有机质、人工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有益微生物制剂、硫-膨润土等。这些改良剂多为普通的液体肥料﹑农家肥或有机质,养分含量比较低,虽能为土壤补充一定的养分,但忽略了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善,养分不易释放,既不治标也不治本。有益微生物制剂种类繁多,大多数已报道或生产的微生物菌剂的改良效果一般,主要是微生物菌剂在盐碱地土壤环境下难以存活和繁殖从而限制了其作用发挥,有的微生物菌剂虽然效果较好,但是价格昂贵。总的来说,现有的土壤改良剂能在一定程度上短期改善土壤盐碱化的程度,但是其长效抗盐碱的效果不强。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土壤改良的方法,用以克服现有的土壤改良剂长效抗盐碱的效果不强的弊端。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土壤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将干料粉碎成3~5cm的碎料并混合均匀,加入水混合后制成含水率为55~65%的基料;

4、向基料中加入发酵菌剂,混合均匀,制成发酵基料,发酵菌剂的加入量为基料质量的2~2.5%;

5、控制发酵起始温度为28~32℃,将发酵基料进行堆置发酵,得到发酵产物;

6、将生物炭和调和菌剂混合,制得辅料;

7、将发酵产物、木醋液与辅料混合即可制得土壤改良剂。

8、本申请提供的土壤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具有易于操作,生产条件易实、现土壤改良剂中有益微生物丰富的特点,并且加入木醋液,可快速改善碱性高的土让状况,降低土壤ph。

9、可选地,所述干料包括:

10、将秸秆和豆饼配制成碳氮比为25~30的预混料,再向预混料中加入尿素、骨粉、稻壳、麦秆、米糠和草木灰混合均匀即制得干料。

11、可选地,尿素的加入量为预混料重量的3~4.5%,骨粉的加入量为预混料重量的2.2~2.5%,稻壳的加入量为预混料重量的5~6.5%,麦秆的加入量为预混料重量的2~2.5%,米糠的加入量为预混料重量的3~4%,草木灰的加入量为预混料重量的0.5~1.2%。

12、可选地,所述发酵菌剂中的活性成分为:枯草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酿酒酵母菌、木霉菌和地衣芽孢杆菌,以上菌种集落数目比为1.1∶1.3∶0.8∶0.4∶1.1,单位108cfu/g。

13、可选地,所述堆置发酵为:

14、升温期,将发酵基料堆置成直径2.2~2.5m,高度为1.2~1.3m的垛体,垛体温度低于55℃时,每两天翻堆一次;

15、高温期,垛体温度升至55℃以上时,每天翻堆一次,每两天向垛体喷水一次,喷水量为发酵基料重量的1~3%;

16、降温期,当检测到垛体温度下降到55℃以下后,连续两次翻堆后垛体温度升高不超过5℃时,将垛体摊开,待其温度降至接近室温,即可制得发酵产物。

17、可选地,所述生物炭的加入量为基料重量的0.5~0.6,所述木醋液的加入量为生物炭重量的5~10%,所述调和菌剂的加入量为生物炭重量的0.8~1.5%。

18、可选地,所述调和菌剂包括乳酸杆菌、丙酸菌、固氮菌,以上菌种集落数目比为0.8∶0.5∶0.7,单位108cfu/g。

19、可选地,所述秸秆为玉米秸秆、水稻秸秆、甘蔗秸秆或棉花秸秆中的一种或多种。

20、可选地,所述生物炭的粒径为0.5~1.2cm。

21、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土壤改良剂,由上述第一方面所提供的方法所制得。

22、本申请提供的土壤改良剂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3、1)本申请的土壤改良剂中发酵产物为发酵基料高温期末的产物,由于发酵基料经历了高温期,因此土壤改良剂中不含虫卵和有害菌等危害农作物的物质,因而具有对农作物无危害的特点。

24、2)本申请的土壤改良剂中发酵产物为发酵基料高温期末的产物,因而具有发酵菌群丰富、数量多的优点。

25、3)本申请的土壤改良剂中发酵产物为发酵基料高温期末的产物,因而其中的营养物质并未被完全耗尽,因而其施于土地中还能进行二次发酵,从而促进土壤颗粒团粒化,降低板结的有益效果。

26、4)本申请的土壤改良剂中还添加有木醋液,木醋液的加入可快速中和盐碱地的碱性,为土壤改良剂中的菌种创设温和的繁殖条件,发挥速效降低土壤ph的特点;菌种中添加乳酸菌和丙酸菌等菌种,可在施用土壤改良剂后发挥长效降低ph、抗盐碱的优势。

27、5)本申请的土壤改良剂中还添加有生物炭,在为土壤提供有机碳的同时还可提升土壤孔隙率,减少土壤板结,提升土壤的疏松程度,有利于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

28、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土壤改良剂的使用方法,包括:

29、施用时,在气温为28~35℃的天气进行;

30、将上述第一方面任一项的方法制得的土壤改良剂按照1200~1500kg/亩的使用量,均匀施于田中;

31、将土地翻耕,翻耕深度为20~25cm;

32、将翻耕后的土地进行旋耕,旋耕深度为12~15cm;

33、将水按照每亩地7~8吨的用水量向旋耕后的土地均匀喷洒;

34、将喷洒水分的土地以农用薄膜覆盖,保持12~15天;

35、揭去农用薄膜,进行正常播种。

36、本申请提供的土壤改良的方法,应用于盐碱地的改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37、1)先将土壤改良剂施于田中,再进行翻耕和旋耕的操作能使土壤改良剂深入地下,且能均匀分布于田中,在施用土壤改良剂后喷洒水,并以农用薄膜覆盖,能促进土壤改良剂进行二次发酵,充分利用土壤改良剂中各生物营养物质,从而发挥土壤改良剂的效用。

38、2)并且覆膜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能有效杀灭土壤中虫卵和有害菌,覆膜发酵过程土壤改良剂发酵产生的腐殖质可促进土壤团粒化,降低土地板结。

39、3)覆膜发酵过程中土壤改良剂中的乳酸杆菌、丙酸菌等产酸菌,在覆膜的厌氧条件下可分泌酸性物质,有效改善土地盐碱化的程度,降低土地ph,发挥长效抗盐碱的效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土壤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料通过如下步骤制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菌剂中的活性成分为:枯草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酿酒酵母菌、木霉菌和地衣芽孢杆菌,以上菌种集落数目比为1.1∶1.3∶0.8∶0.4∶1.1,单位108cfu/g。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堆置发酵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炭的加入量为基料重量的0.5~0.6,所述木醋液的加入量为生物炭重量的5~10%,所述调和菌剂的加入量为生物炭重量的0.8~1.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和菌剂包括乳酸杆菌、丙酸菌、固氮菌,以上菌种集落数目比为0.8∶0.5∶0.7,单位108cfu/g。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土壤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秸秆为玉米秸秆、水稻秸秆、甘蔗秸秆或棉花秸秆中的一种或多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炭的粒径为0.5~1.2cm。

9.一种土壤改良剂,其特征在于,由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得。

10.一种土壤改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盐碱地的改良,包括如下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土壤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料通过如下步骤制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菌剂中的活性成分为:枯草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酿酒酵母菌、木霉菌和地衣芽孢杆菌,以上菌种集落数目比为1.1∶1.3∶0.8∶0.4∶1.1,单位108cfu/g。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堆置发酵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炭的加入量为基料重量的0.5~0.6,所述木醋液的加入量为生物炭重量的5~10%,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琛平李海东何忠萍李东伟霍春霞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分享收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